光明网转发了新华社文章《经济回暖“加速跑”:京城两轮电动车换电量大幅增长》,作为京城的电动车一族中的一员,看了这篇文章真的莫名想哭。
一辆电动车少则一两千多则三五千,从交完钱的那一刻至少就掉价一千往上,一年下来电池基本报废,因为电池不抗冻,用上一年里程几乎缩短一半。
说实在的,换电池和换车成本相差并不太大,而且还不允许外加装置(这是违法的),那就意味着几乎是一年换一次车。
骑电动车的不大多是贫苦百姓吗,谁有那个闲钱年年换啊?
原来可以用大功率电池,里程上还能有些保证,新国标出台后大功率电池用不上了,超标,只能用小电池,逼着得年年换。
最重要的是电池质量太差,一年一废的电池真的装不下商家的良心。
疫情最吃紧的时候我们的物流快递绝大多数依赖的是电动车,可见一旦我们的国家出现紧急状况,这个平时不起眼的电动车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甚至是救命作用,这样的东西难道配不上好一点的质量吗?
很多人诟病电动车的问题,一会儿充电发生爆炸,一会儿出现交通事故,难道机动车就没这些问题?机动车不会爆炸?机动车不会出事故?为什么就盯着可怜的电动车不放呢?
有些针对电动车的规定是不合理不科学的,当前电池的技术水平和我们的新国标是存在明显矛盾的,希望有人能重视一下。
电动车的出现是改变了历史了的,没有电动车的出现我们不可能有当前的便利生活,这一点毋庸置疑,且不论电动车的历史功绩,只说老百姓的生活所需,现在平常百姓家哪个离得了电动车?
有些人家里大车小车用不完,可还有一辆电动车,为啥?不还是因为生活所需吗?
最看不惯有的人开着机动车骂电动车,说什么横冲直撞,结果下了车自己也骑上电动车了。
对电动车的管理纳入正常的交通管理即可,技术指标的限制是否应该尊重实际尊重科学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