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刷到小米SU7事故的新闻,三个二十出头的姑娘被烧成碳化的遗体照片,手一抖差点摔了手机。 她们本该有更美好的生活,却成了资本市场上关于智驾的博弈点。先给逝者鞠一躬吧,活人吵架前,总得对生命有点敬畏吧。
事件挺魔幻的交警还没定责,保险公司没吱声,全网已经给小米判了死刑,大有把雷军架到火上烤的态势。
有人扒配置表说“没激光雷达活该出事”,有人骂家属“演戏讹钱”,更有人把雷军两年前悼念大S的微博挖出来鞭。
这哪是追真相?分明是场“吃人血馒头”多方博弈。
有朋友说,他老家跑运输的二叔说得实在:“以前货车撞死人,咋没人怪解放牌?”
但骂战背后藏着更深的焦虑。这两年车企把智驾吹得天花乱坠,发布会动不动说“解放双手”“媲美老司机”,可一到真出事就甩锅只是辅助驾驶。
不就是卖菜刀的说能切钻石,结果切到手了怪顾客没戴手套。

去年某车企销售私下说:客户问智驾靠不靠谱,我们就说飞机也有空难,您不照样坐? 这逻辑也够瘆人的。
2秒官方数据显示,从系统预警到车辆撞击仅2秒,而人类应激反应的最低生理极限是3秒,1秒的差距,就是人间和天堂的差距。
22点44分24秒,NOA系统检测到前方施工路障,发出减速请求;薇25秒,驾驶员紧急接管,方向盘左转22度,制动踏板开度31%;26秒,车辆以97km/h撞向水泥桩;28秒,车端紧急呼叫系统触发;39秒,救援电话接通时,车内已是一片火海。雷军曾在发布会上激情宣称:“小米AEB可在135km/h刹停!车企疯狂堆砌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却对夜间施工路段、异形障碍物等“边缘场景”视而不见,这与七年前特斯拉Autopilot忽略静止卡车的缺陷如出一辙。
这辆低配版SU7搭载的纯视觉方案,夜间探测距离不足200米,而激光雷达版本却可达500米。
这意味着,多花5万元选装高配车型的消费者,或许能多出3秒逃生时间,也许只需要几秒,制动就能起作用!
资本镰刀在小米还没上热搜前,几乎没多少人知道,但资本市场却早已存局。
昨晚中概股禾赛异军突起,最高涨了近30%,今早大A激光雷达也是引跑股市,刚开始还不能理解,但看到这条新闻后也就明白了,小米股价在事故后单日蒸发700亿港元,资本市场从不缺嗜血赌徒。

事件没发生前,“车主躺平睡觉”“主驾无人驾驶”的炫技视频动辄百万点赞,评论区清一色吹捧“技术牛逼”。
这些用流量喂养的“智驾神话”,让我们误以为L2级辅助驾驶已是“自动驾驶”。
而当事故发生时,网友却齐声讨伐“女司机是新手”,诸如”深夜,时速116,还是辅助驾驶,老司机都不敢“等等。
这种集体性的认知错位,何尝不是对车企误导宣传的纵容呢。
说句得罪人的话:现在很多人开车,对技术的信任早就超过了对自己技术的认知。
我见过开特斯拉的姑娘边敷面膜边刷剧,也见过开问界的大哥醉醺醺启动NOA说“让车自己回家”。
智能驾驶再牛,能算准所有水泥桩位置?能预判深夜高速的野狗窜出?
去年武汉高架桥雪崩压死人的事故,遇难者车里还放着没播完的《狂飙》。
99.99%的成功率背后,是万分之一用户承担100%的死亡风险。
别被“科技崇拜”忽悠瘸了。
飞机起飞前空姐还教你怎么开应急门呢,可买了智驾车的又有几个人真看过说明书第47页写的:无法识别静止障碍物
技术该是保命符,不该成催命符。
油门踩下去前,先问自己,是要安全,还是速度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