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大半夜的,董其武坐在书桌旁,写完了他的最后一篇日记。这本日记,是他给女儿留下的唯一宝贝。日记里头,他写着:“我这辈子,清清白白,不贪不占,以前攒下的钱,全都给了国家……”
董其武不由自主地回想起了自己几十年的革命经历,心里头真觉得当年的“绥远方式”太对了。多亏了毛主席提出的这个办法,他才能在人民的道路上大步流星地往前走,也才能为国家的统一尽一份力。
【爱国将领董其武】
1928年,董其武刚丢了工作,正犯愁呢,突然听到个消息,说天津警备司令傅作义正在招兵买马。他一咬牙,决定给傅作义写封信,毛遂自荐一下。之前被阎锡山和蒋介石拒了两次,这回他算是碰上好运气了,终于遇到了赏识他的伯乐。
傅作义将军经过仔细挑选,决定录用董其武。董其武从底层岗位干起,凭借出色的能力和勇敢表现,赢得了傅作义将军的青睐。
董其武一直以来都特别反感军阀们打来打去的局面。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他亲眼目睹了大片国土被日本侵占,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这让他心里特别难受,下定决心要让日本军队的残暴行径得到应有的惩罚。于是,他鼓起勇气,向傅作义递交了请战书,率先向日军开了第一枪,正式加入了抗战的行列。
1933年4月份,董其武当上了国民党第73师436团的团长,他带着队伍去打怀柔那场大战。他们跟敌人面对面拼杀了十多回,连着打了15个小时,血战到底。在那激烈的战斗中,董其武的帽子都被打飞了,差点儿就让敌人给伤到了,真是死里逃生啊。
1937年那会儿,董其武跟着傅作义一块儿打了忻口会战,那是抗战刚开始时,华北那边挺大的一场仗。那次战斗,他们打死了上万敌人,战绩相当惊人。也就是在那时候,董其武头一回接触到了共产党。
战斗一打响,董其武就带着队伍去攻打日军板垣师团的前线指挥部。打着打着,他的左胳膊挨了一枪,血哗哗地流。可他根本顾不上包扎,还是一个劲儿地指挥大家。傅作义听说他受伤了,赶紧让人去替换他。但他摆摆手说:“现在这么紧急,我咋能因为这点小伤就撤呢?”
1939年那会儿,董其武参加了五原的抗战。他带着队伍,干掉了三百多个日军军官,还有一千多日军士兵。另外,他们还抓了五十多个日军军官,打伤了三千多伪蒙军,缴获了三十几门火炮。不过,董其武的队伍也吃了不少苦头,牺牲很大。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董其武心里明白“国难当头,每个人都有责任”。他加入国民党,心里装的是国家大局,而非个人利益。当他亲眼目睹蒋介石亲信部队中的贪污腐败、奢侈享乐时,心里真是为咱们民族的未来捏了一把汗。
那是在1945年,董其武去了重庆陆军大学,参加将官班的学习。这个班里全都是军长级别以上的大官,但他到了那儿才发现,这些人压根儿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上课迟到的、请假的,多得是。一下课,他们就都跑到那些玩乐的地方,尽情享受去了。
有一天,张灵甫,国民党第74军的副军长,邀请董其武去他家做客。董其武一踏进大门,就被里面豪华得不得了的装修给惊得愣住了。他往沙发上一坐,感觉整个人都快要陷进去了,虽说软和得很,但董其武心里却七上八下的,一点也不自在。
望着满屋金光闪闪的装饰,董其武觉得憋得慌,心里全是那些在战场上拼命打仗的兄弟们。他们在那儿流血流汗,可后方的将领却在这儿享乐,董其武觉得这事儿真是太讽刺了。
两年后,张灵甫在孟良崮战死,董其武知道后,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这些:“他因为有‘黄埔’和‘陆大’的背景,再加上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不少大功,所以特别受蒋介石的看重。也因此,他说话做事总是带着一股子傲气。他太骄傲自负了,根本不把共产党当回事,结果最后导致了全军覆没。”
瞅着国民党上层的烂摊子,董其武心里直犯嘀咕,自己当初加入国民党到底是不是走对了路。可转念一想,傅作义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不能忘,现在也不能拍拍屁股走人。没办法,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听蒋介石的差遣。
1949年的时候,董其武当上了国民党绥远省的一把手,还兼任了“华北剿总”驻归绥那块的部队头头。就在1月21号晚上,董其武意外地在广播里头听到,傅作义跟共产党已经谈妥了,北平就这么和平解放了。他听后没咋吃惊,反倒是觉得挺高兴,好像心里头早就有点数了。
董其武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实在憋不住,立马就给北平的傅作义通了电话,想问问北平和平解放那事儿的具体情况。傅作义那边跟他说,让他明天到北平,咱俩好好聊聊。
第二天一早,董其武就急不可耐地坐上了飞机。到了北平,他直接奔向了傅作义在中南海的居仁堂。傅作义给董其武细细讲述了和平解放北平的事儿,还认真地告诉他:“顺应民意,走人民的路,这是大势,是大家心里的期盼,也是历史注定的方向。”
听完傅作义的讲述后,董其武心里挺乐呵,但他心里也犯起了嘀咕:北平都顺顺利利地解放了,可为啥那些解放的条款里,愣是没提到绥远呢?难道说,绥远被排除在和平解放的大门外了?可转念一想,这也不对啊,共产党那边肯定知道他和傅作义的关系铁得很,只要劝劝傅作义,他肯定也会跟着起义的。
见他一脸疑惑,傅作义便道:“关于绥远的事儿,还是等我见了毛主席后再做决定吧!”接着他又补充说:“你回去跟咱们的干部说一声,虽然现在解放的地方不多,但全国解放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董其武跟着傅作义好多年了,他一直觉得傅作义选的路没错。所以一回到绥远,他就悄悄地开始准备起义的事情了。
【用“绥远方式”解放绥远】
傅作义在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上签字后,原本快要打到绥远的解放军就停下来了。他们在归绥市东边的白塔车站和旗下营车站之间,留出了一片大约30里地的空地。这块地方,两边军队都不进去,商人旅客都可以自由来往。
2月22号那天,傅作义和邓宝珊一块儿去了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村,见到了毛主席。聊起绥远的事儿,毛主席回答得特别干脆:“绥远的问题嘛,咱就用绥远自己的办法来解决。”
啥是“绥远方式”呢?傅作义心里头直犯嘀咕。毛主席见状,就给他细说道:“北平都和平解放了,绥远那边就不用动刀兵了。你跟董其武将军说一声,让他先把自个儿地盘的事儿理顺了,瞅准时机就起义。”后来啊,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主席又接着把“绥远方式”给大伙儿讲得更明白了些。
“绥远方式”是毛主席出的一个高招,他决定先不动国民党的军队制度,借着这个机会,先把国民党剩下的主要力量给解决了。等过上一段时间,再按照解放军的那一套,慢慢把这些国民党军给整改过来。
会议结束后,两边又坐下来开了好几次会商量事情,最终弄出了个《绥远和平协议》的初稿。初稿弄好后,就送到了董其武手上。董其武仔仔细细地把文件看了一遍,心里头那个激动啊,觉得毛主席对绥远这事儿,能动手却不动手,能打却不打的策略,真是太伟大了,让人感动得不行。
在这一条布满荆棘、错综复杂的路上,董其武碰到了好多难啃的骨头。每当碰到难题,他都会找傅作义,再由傅作义向毛主席汇报。
董其武记忆深刻的一件事,就是中共驻归绥联络处的王士鑫被杀害。那时候,国民党里的那些顽固派想尽办法破坏协议,他们还组织了一些部队进行武装游行示威,满大街都贴满了反动的标语。国民党特务也趁机出来捣乱,到处搞破坏,嚣张得很。
就在这时,国民党特务头子急了眼,偷偷给归绥的特务下了死命令,说啥也得想办法捣乱。王士鑫他们四个人,任务完成后正打算回部队呢,半路上就被几个国民党便衣给拦住了。那些特务非要搜他们的身,啥也没找着,还硬给扣了个帽子。王士鑫哪能干啊,一来二去的,两边就动了手。
最后,因为群众盯着,特务们只能狼狈地撤走了。可谁承想,这些特务竟杀了个回马枪。当王士鑫他们走到慈善院门口时,特务们突然扔出两颗手榴弹。王士鑫他们反应快,一下跳到旁边的水沟里,这才没被炸到。但特务们还不肯善罢甘休,抄起枪就是一顿猛扫。结果,王士鑫不幸中枪,倒在了血泊里。
当联络处的同志找到王士鑫时,他都快不行了。紧急送到医院,但没多久就因为失血太多走了。
王士鑫遭特务暗算的消息不胫而走,老百姓们气得不行,好多人不顾个人安危,自发跑到联络点去悼念他。
董其武很快就得知了消息,心里明白这事儿可不小,觉得真对不起毛主席对他的信任。他立马给傅作义发电报,让傅作义转告给毛主席。同时呢,他还派了一名军长和两位师长,让他们去好好查查,到底是谁干的这事儿。
我本来以为这事儿会让绥远解放的路更难走了,可没想到,毛主席特别体谅他们的不容易。毛主席跟傅作义讲:“事情嘛,总是会有些波折的,革命嘛,也免不了要付出点代价。咱们用‘绥远方式’来解放绥远的计划不变,得让董其武同志多上点心。”
傅作义把毛主席的话转告给董其武后,董其武心里的那份焦虑才一点点消散开来。
董其武怕中共组织误会自己,赶紧跟傅作义说了,让他赶紧告诉毛主席这事儿。毛主席一听,就说:“蒋介石那的黄金,咱们能想办法弄到手,正好能帮董其武解决经济上的难题。”
那时候,董其昌为了给部队打气,传递和平解放的新观念,就给大伙儿发了些物资和军饷。这样一来,他手头可就紧巴巴的了,正缺钱用呢。
另外,毛主席还支持了董其武起义的筹备工作,他让傅作义、邓宝珊等人带上一大笔慰问金,去绥远看望那里的所有将士。毛主席的这个做法,让起义的进程更快了。
起义的事儿都安排妥当后,董其武起草了份起义的通电文稿,然后送给了毛主席看。那天是1949年9月19日。到了20号,毛主席很快就回了电报。
从起义那会儿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董其武一直受着毛主席的指引,但始终没能亲眼见上毛主席一面,这让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好在,到了1950年,董其武终于盼来了这个机会。
1950年开头那会儿,董其武接到任务,得去北京跟党中央和政务院说说工作情况。一到北京,傅作义还有华北局的同事们就给他安排好了住处,就在西单小酱房胡同的19号院。
4月8号那天,董其武被请到中南海吃饭,跟他一起的还有周总理、总清零、林伯渠、傅作义他们。到了六点钟,毛主席到场了,董其武的心愿总算是实现了。没想到毛主席一见到他,就伸出手来说:“董其武将军,你好啊!”董其武赶紧回应:“好着呢,是毛主席您救了我。”
董其武说出这话时,心里头真是感慨万千,眼眶都湿润了。宴会结束后,毛主席热情地招呼大家,一块儿去怀仁堂看了场精彩的文艺表演。
差不多又过了半个月的一天,傅作义突然间跑到董其武家里。一进门,他就乐呵呵地说:“其武啊,你这次可得学到真本事了!”董其武一听这话,心里就明白了,肯定是毛主席要见他,脸上顿时就笑开了花。
晚上,董其武穿了件灰色平面布的中山装,兜里揣着自来水笔,和傅作义、高克林一块儿坐车奔中南海去见毛主席。他这回特意带了笔,打算一字不落地记下毛主席说的每句话,好拿来当作鼓舞自己的座右铭。
晚上七点钟,他们抵达了中南海的丰泽园,发现毛主席已经早早地在那儿等着了。董其武环顾四周,发现周总理、朱德老总、聂荣臻元帅,还有薄一波同志也都已经到场了。
董其武站稳后,朝着毛主席郑重地点头致意,毛主席一脸和煦,笑容可掬,主动伸出手,董其武连忙紧紧回握。接着,毛主席热情地拉他到旁边的座位上坐下,聊起了绥远那边的事儿。说到蒋介石想用黄金拉拢他时,毛主席笑道:“老蒋用钱用官来拆你们的台,这种做法不得人心啊!到头来,他们还是输了。”
接着,毛主席对董其武说,他指了指傅作义,说傅作义跟咱们打交道时间不短了。你呢,跟共产党还没怎么一起干过事。有人啊,一听到共产党就心里打鼓,其实共产党也是普普通通的人,有啥好怕的呢?
毛主席和董其武聊得热火朝天,跟大伙儿在一起也是笑声不断。董其武边听边拿笔在本子上记毛主席的话。聊着聊着,因为太有意思了,他居然没法专心记下来,有些内容都漏掉了。
毛主席聊起古往今来,说个没完没了,这一聊就是整整三个小时。这时候,傅作义对毛主席讲道:“主席您每天忙里忙外,时间金贵得很,还是赶紧歇息吧!”毛主席听了,哈哈大笑,幽默地回应:“瞧瞧,傅先生这是在给我下指示呢,那咱们就先聊到这儿吧!”
走的时候,毛主席对董其武讲:“你跟起义的同志们说一声,党的政策是放下过去,不翻旧账,我们只看重以后的表现。”董其武一听这话,心里踏实多了。他特别佩服毛主席,眼光独到,深知国民党起义官兵的心思,才能讲出这样贴心的话。
1956年,董其武又一次踏进了北京城。这回他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想过来参与下“五一”节的庆祝活动,二是想给那些起义的兄弟们找毛主席讨个说法。
在来北京之前,董其武收到了好多起义人员写来的抱怨信。信中提到,有些人因为过去的经历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甚至开始对起义产生了动摇。董其武觉得这事儿挺严重,要是不赶紧想办法解决,恐怕会出大乱子。所以,他带上那一沓子信,直奔中南海去了。
他跟毛主席说了那事儿后,毛主席猛地一拍桌子,大声说:“咱们手里的这本经,那可是本好书,可惜让那些小和尚、歪嘴和尚给念歪了。不过没事,咱们改,肯定能把它改好!”
董其武听了毛主席的话,心里头那个激动啊,他打心底里信赖毛主席,也信赖党中央。带过去的那些信件,他是一封都没舍得留下。
董其武一起义,立马就全身心扑到了祖国建设上。朝鲜战争一打响,他二话不说就请缨出征,带着23兵团跨过鸭绿江,负责建太川这些战时机场,还负责后方的警戒工作,真的是立下了大功。
1955年授勋那会儿,董其武被颁发了上将的军衔。这让他大吃一惊,毕竟在国民党那边,他只是个中将。拿着那沉甸甸的勋章,他心里头还挺忐忑,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这么高的荣誉。回到家,他琢磨了好久,甚至动了念头想跟上面说说,降降自己的军衔。可毛主席知道了这事儿,跟他说:“董其武啊,你是出了名的起义将领,这上将军衔,非你莫属。”
董其武心里头对毛主席的恩情感激不尽,觉得咋报答都不够。他琢磨着,往后得更加卖力,给祖国的四化建设添砖加瓦,还要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出份力,发光发热。
1982年的时候,董其武老爷子收到了中共中央寄来的入党通知书。八十多岁的他,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开心地直说:“这下我可算是有了个光荣的‘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