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窍门,知识有套路。
高效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时代变我不变,做个焦虑的“绝缘体”。
跨界大神秋叶大叔,从机械制造业到咨询顾问,再从讲师到运营,知识IP大本营创始人,10余年多领域的跨行学习经验都写在了这本书里。
目标思维普通人总是不知道自己的定位是什么,坐在通往成功的路边,想这条路适不适合自己;大咖选准一个方向就开始努力狂奔。
个人成长定位矩阵用风险偏好和能力水平实现定位。
一个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他的性格以及经济实力有关系。
能力越强的人把握机会的能力越高,选择的机会越多。
能力不行抗风险能力低时先解决温饱,多学几样实用的技能,平稳起步;
动力十足的人也可以先选有上升空间的跑道,持续投入;
能力强了再换岗、跳槽,升级自己的知识框架;
能力强抗风险力强,就得跟对人学会做人做事,形成自己的“套路”。
在定位的过程中,聚焦自己的核心目标,跟对人选好平台,打造自己的学习进化地图。
框架思维大咖是面向知识体系的系统化学习;普通人是面向知识点碎片化学习的。
知识体系就像城市地铁线路图,形成一定的网络结构,四通八达。
学习开始就要从全局出发,构建行业知识树,选择主攻方向,由浅到深、由点到面的学习。
一个好的知识框架树可由时间和空间两维度构成。
①时间
不同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
②空间
知识树的内容由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训练支持手段等,3个部分构成。
框架思维从全局角度安排自己的学习侧重点、分析自己的学习完成度,能及时填补自己的漏洞,又不至于知识一盘散沙。
通常领域经典书籍目录,就是一个不错的知识框架树开始。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阅读,整理出行业关键词、关键问题,能快速先建立出粗框架。
用SLIP方法组织素材,遵循金字塔MECE原则无重叠、无遗漏分类,跟着学习进度逐步完善细节就可以了。
凡是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快速找到的信息,没必要放在知识框架树上,只记录核心知识点。
除了阅读还可以借助问题清单搭建知识体系,试试用“What-How-Why”提问法分析。
What:是什么,对应事实类信息,搜索关键词
How:怎么做,往往对应方法论型知识点
Why :为什么,通常是比较深刻的、本质的和没有标准答案的
有了知识框架我们就能主动按需求学习,打造自己的单点能力,多棵知识树将不同的知识连接起来就形成了自己的能力桶。
依据工作要求判断自己需要努力到什么程度,先做不漏水的底板,打造自己的小木桶,再做有标签的长板,弥补有短板的木桶。
精进思维高手总在设定更高的目标,普通人会因为不断实现小目标而满足。
量变并不一定总是带来质变,除非你聚焦到长远目标上,一点点进步。
要思考自己不同人生阶段的能力木桶模型,花时间刻意按照正确的方式练习,才能快速遇到更厉害的自己。
不断迭代自己的木桶,将小木桶做大做高。
网络思维遇到不懂的问题,高手都会通过网络寻求答案,成本低效率高。
不同工具提供的效果还不同,用不同的语言搜索,对搜索结果质量的影响也很大。
借助关键词搜索,总是能快速找到满足要求的结果,给我们提供更多创造性的思路。
带着问题或关键词阅读,也能避免我们被信息洪流裹挟。
复盘思维高手是复盘,普通人是复述不断重复。
高质量复盘有五个特点:
(1)重新整理输入的知识,放入知识体系里
(2)观察、拆解、模仿高手的动作,进行专项练习
(3)既要分析现象本质,也要分析因果、相关性
(4)多角度换位思考
(5)考虑学到的知识如何产生复利价值
输出思维高手学习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普通人学习知识只是对时间进行碎片分割,将输出量等同于输出质量。
高质量的输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对标清晰明确的标准:自己的历史、行业优秀标杆、公认的技术指标
②建立自己的输出模式
③带着好的问题出发
④提炼优化,用更易记忆理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所得
⑤清单管理,将细节量化、标准化
⑥检验阶段成果,学习要创造相应价值
迁移思维高手的学习能轻松跨界,不同领域触类旁通。
他们总是能紧盯能力天花板,不断突破现有舒适区。
在一个能力点进行多次训练,让自己所学的知识或能力得到消化。
建立多种类型、可以复用的模型,借助熟悉的方法解决新领域的问题,消化吸收新领域的思维嫁接老问题。
结束语
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
也有人说,明白了很多大道理也过不好这一生。
不知道如何用知识改变命运,才是低水平勤奋的常态。
学习只有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不断完善全局思维,修正思维模式,才能不断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