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晋城遗珠,府城关帝庙800多年的石柱雕刻,惊艳时光

BoZai游记 2025-04-24 21:00:34

‍‌‌‌‌‍‌‌‌‍‌‌‌‍‌‌‌‍‌‌‌‌‌‍‌‌‌‌‍‌‌‌‌‍‌‌‌‍‌‌‌‍‌‌‌‌‍‌‌‌‌‌‍‌‌‌‌‍‌‌‌‌‍‌‌‌‌‌‍‌‌‌‌‍‌‌‌‌‍‌‌‌‌‍‌‌‌‍‌‌‌在历史文化的漫漫长河中,总有一些遗珠般的存在,晋城府城关帝庙便是这样一处令人惊喜不已的宝藏之地。它宛如一位遗世独立的隐者,静静地隐匿在岁月的角落里,不被大众的喧嚣所惊扰,却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芒,等待着有缘人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起初,这座关帝庙并未列入既定的行程规划之中。它在游客的视野中几乎没有什么知名度,即便是在访古爱好者的圈子里,知晓的人也为数不多,只有少数怀着关帝信仰的本地居民会偶尔前来虔诚参拜。然而,当我们偶然间发现它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尊贵身份,并且得知从声名远扬的玉皇庙步行不过短短十几分钟便可抵达此处时,便深知这是一场不容错过的邂逅。

踏入府城关帝庙,一种静谧清幽的氛围扑面而来。与之前参观的小南村二仙庙的紧闭大门和玉皇庙的熙熙攘攘截然不同,这里仿佛是一片被尘世遗忘的净土。没有游客的喧闹嘈杂,甚至在我们整个参观过程中,都未曾见到工作人员的身影。如此宁静的环境,让我们得以心无旁骛地沉浸在这座庙宇所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之中,尤其是那八根拥有八百多年历史的元代石柱,更是像磁石一般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久久驻足,不愿离去。

这些石柱,堪称雕刻艺术的杰作。它们的雕刻繁复精美到了极致,仿佛是工匠们用手中的刻刀赋予了石头生命,使其绽放出如繁花盛开般绚烂的光彩。在我多年探寻古迹的旅程中,这般精美的石柱雕刻也是极为罕见的。每一道线条、每一处纹理,都诉说着古代工匠们的高超技艺与无尽匠心,让人不禁对那个遥远的时代充满了遐想与敬意。

沿着关帝庙的中轴线前行,从南至北依次排列着舞楼、过厅、头道山门、二道月门、关帝殿、三义殿等建筑。在这里,只要是有石构件和木头的地方,无一不被精美的石雕和木雕装饰所覆盖。那七踩的斗拱,宛如一朵朵娇艳盛开的花朵绽放在梁枋之上,为整个建筑增添了一份灵动而华丽的气息。梁枋上雕刻的木龙更是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便会挣脱束缚,腾云驾雾而去,让人惊叹不已。就连柱础和门当这样的细微之处,也都刻满了丰富多彩的人物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古代的社会风貌和文化传承。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关帝殿的四根滚龙柱和三义殿的四根人物群像柱。关帝殿前廊的四根石质盘龙廊柱,傲然挺立在木雕月梁斗拱之下。石柱之上,十条大小各异的镂空巨龙相互盘绕、腾跃,它们的身姿矫健有力,形态变化万千,仿佛在云端尽情嬉戏。巨龙之间,穿插雕刻着八仙过海、电母风伯、雷公雨师等神话人物形象,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细致入微,表情丰富生动,与巨龙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奇幻而壮观的画面。支撑滚龙柱的四只凶猛圆雕石狮,更是威风凛凛,它们张牙舞爪的姿态与巨龙的灵动飘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和谐地融为一体。尽管历经了八百多年的风雨洗礼和岁月沧桑,这些石柱依然棱角分明,完好无损地保存着当年的神韵。尤其是西边第二根滚龙柱底座的宝狮身上,镌刻着的大篆“庆元”、行草“乙卯仲秋”、楷书“迁美之印”等石刻字迹,宛如一把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研究府城关帝庙文物历史的大门,提供了极为珍贵而翔实可靠的历史依据。

三义殿的人物群像柱同样令人叹为观止。石柱的柱础分为两层,下层是精美的楼阁式雕刻,上层放置着雕刻精美的盘龙石鼓,展现出了独特的层次感和艺术美感。柱身的雕刻共分为四层,采用了镂空雕、浮雕、线雕、立雕等多种表现手法相结合的方式,将中国周朝至唐代的三百多个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人物巧妙地浓缩在了这四根石柱之上。尽管这些人物造型仅有不足半尺高,但每一个人物的眉眼鼻口、衣饰花纹都刻画得细致逼真,仿佛拥有了生命和灵魂。站在这些石柱前,仿佛能够穿越时空,走进那些古老的故事之中,与历史人物进行一场面对面的交流。

晋城府城关帝庙,就像是一部无言的史书,默默地记录着历史的变迁与文化的传承。它那精美的石柱雕刻,不仅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古代工匠们智慧和精神的象征。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它宛如一处宁静的精神家园,让我们能够暂时停下匆忙的脚步,沉浸在历史文化的海洋中,感受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隐匿的瑰宝将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珍视,继续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为后人讲述着那些古老而动人的故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