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FE 50-150mm F2 GM远摄G大师镜头就这么“水灵灵”地发布了。得到确切信息的时候,E心科技外拍小分队正在崇明岛上,扛着A1M2与FE 400-800mm“打鸟摄鹿”。主摄小伙伴还在感叹A1M2的工业设计优秀,“480”镜头的连续对焦精准。不过细想一下,这两年似乎打破常规,“奇奇怪怪”的各种“三元”镜头是越来越多了。
索尼FE 50-150mm F2 GM
先与各位确认下概念:传统意义上,我们把采用F2.8光圈的“16-35mm”、“24-70mm”、“70-200mm”这三个焦段镜头称为“大三元”,采用F4光圈的则是“小三元”。今天借着索尼这支新G大师的登场,我们也聊聊这几年厂商们发布的各种“异形三元”,“怪三元”。
索尼FE 50-150mm F2 GM的焦段覆盖了标准到远摄,如果我们把它看作是人像镜头,那么它所包含的50mm、85mm以及135mm都是人像拍摄中最常用的。而恒定F2光圈虽然与常规认知中F1.8、F1.4大光圈有些差距。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能拥有“一镜抵三镜”的体验:无需平凡切换镜头,在一个机位(50mm)拍几张全身,不用大范围移动即可拍摄大半身(85mm),半身以及面部特写(135mm)……相信是各位专业摄影师所无法抵御的。
而这支镜头本身的素质是可以支撑专业拍摄需要的。从用料来看,它拥有6枚特殊镜片,3枚低色散镜片,4个XD线性马达,11片圆形光圈叶片。能满足120fps连拍(A1系列用户大喜),也能保证视频中快速切换对焦目标的需要。从MTF曲线来看,它的数据确实可媲美高级定焦镜头,F2光圈开全全程优秀,焦中锐度和焦外虚化表现都不错。
不仅如此,它依旧保持索尼高端镜头轻巧设计理念。它的重量介于索尼FE 70-200mm两代之间,长度同为200mm。只是它的滤镜尺寸为95mm,对小手朋友不够友好,且该尺寸的滤镜价格较高。
至于G大师镜头该有的无极光圈切换,手动/自动对焦切换,全时DMF开关,3个可自定义按钮,滤镜调整开口这些就不多说了,标配。在实操中,这款镜头通过切APS-C画幅还能获得1.5x增长,突破200mm。哦对了,这还是一支内变焦镜头,对视频也有不错的优化,例如呼吸效应抑制得很好等等。
索尼 多种规格“X三元”
作为影像界“后起之秀”的索尼,不仅敢于用“微单”来“革单反的命”,更没什么历史包袱,敢于推出各种焦段,光圈和规格的“X三元”镜头。在我们的统计中,索尼家的异形三元镜头品种是最多的。
此处我们标准的价格均为官方MSRP,仅供参考,其中不少产品在各网商平台要低不少。在上图中,我要重点说下24-50mm,16-25mm这两支镜头。它们都被称为“短三元”,因为与传统的“16-35mm”和“24-70mm”相比,其焦段上要短上一截。24-50mm更适合记录生活和街拍;而16-25mm是个不错的视频头和星空头,上稳定器或手持皆可。
FE 20-70mm F4 G是一支很有趣的镜头,它比传统“2470”广了4mm,很适合……拿来裁切(防抖)。这也是一支体积小,价格优势的原厂G头。而另一支我们喜欢的“超三元”是FE 28-70mm F2 GM,与友商的早期产品一样规格,但它的体积和重量要小上许多。它和50-150是一对“官方CP”。我甚至在想,是不是还有一支FE 16-30mm F2 GM在路上了。
佳能 大杀四方的28-70mm F2
当初,佳能专微登场的时候,这支RF 28-70mm F2 L USM可是“技惊四座”,堪称整个系列的“护航大作”。但直到R5的发布,才真正发挥出它的实力(高画质,高性能)。甚至于,许多人对“超三元”有概念,就是从这支镜头开始的。随后,佳能又推出了RF 24-105 F2.8 L IS USM,再次证明了做超规镜头并非简单的“秀肌肉”,而是要制定新规格,打造护城河。这支新境甚至还支持电动变焦适配器,是视频、综艺、短剧拍摄的好镜头。
另外,佳能的广角三元比友商更多1~2mm,经常拍风光、星空、城市和建筑的用户一定能理解其价值。佳能还有一支RF100-300mm F2.8 L IS USM,长焦-远摄的超级镜头。因为不在传统“三元”内,这里就不多说了。
尼康 两只广角颇具特色
尼康家的两只广角“超三元”深得我心。首先是尼克尔Z 14-30mm f/4 S,别看是F4但也是S型(尼康高端)镜头。它的光学水准极高,自身又十分短小轻便。作为超广到广角设计的变焦镜,它的锐度极高,甚至有“老法师”将它挂机使用,平时扫街十分顺手。而另一支Z 14-24mm f/2.8 S虽然前镜片也凸起,但并不夸张,装滤镜还是比较方便的。
适马 异三元的大成者
说起来,适马可是“超三元”的老玩家了。18-35mm F1.8这支单反镜头不知道吸引了多少人,哪怕转接都要用。如今,适马终于出了它的全画幅无反版本,也就是28-45mm F1.8 DG DN。这支镜头我们实拍过人像,对焦,画质,全开光圈都挺不错,重量控制得也还可以。适马也有一支28-105mm F2.8 DG DN,只是广角段比佳能少了4mm,但价格优势极大,而且并不健身。
腾龙 高性价比镜头策略
腾龙在微单时代的表现出色多了。28-75mm F2.8无论一代二代都有大量用户。这个品牌的产品性价比越来越高。原厂一支大三元价格,你几乎可以拿下腾龙从17到170mm三支镜头。为了保证小滤镜尺寸(67mm)、价格优势、小体积、轻量化设计,腾龙这几支镜头在焦段上都会短一些,但总体还是满足了大部分用户需求。
总结 给用户更多选择
为什么在微单时代我们能看到各家种类众多的“异三元”镜头呢?小E认为有以下几点:
1.微单时代,短法兰距让镜头设计更容易;
2.用户群体扩大后,产品需求更细分;
3.响应市场,提供更多差异化选择;
4.体现品牌研发与设计实力。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乐见于有更多的“三元”出现。无论它们拥有怎样的(变焦)焦段,只要还是恒定的大光圈(F1.8,F2等),合理的设计,亲人的价格;或是更轻巧的机身,更精致的外观,都能在后微单时代激发用户的需求和创作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