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剧演员死绝了吗?当“尬演”成为流量密码,被徐志胜一脚踢飞

善朴娱娱 2025-04-16 04:42:36

#### 一、徐志胜的“丑帅人设”:江湖不需要颜值,只需要“笑果炸弹”

徐志胜在《侠客行不通》里饰演的苟凌风,堪称内娱史上最“反套路”大侠——别人是“剑眉星目”,他是“剑走偏锋”;别人靠武功征服江湖,他靠“丑帅”征服观众。剧中苟凌风第一次行侠仗义时,对着背影高呼“老奶奶”,结果对方一回头是个美女,直接被怼“你奶奶!”,徐志胜瞪眼张嘴的憨憨表情,完美复刻了他在脱口秀舞台上的“倒霉蛋”人设,仿佛在说:“我这长相,连行侠仗义都能演成碰瓷现场!”

网友辣评:“徐志胜往那儿一站,不用开口,就是一部《关于我长得像反派却非要当大侠这件事》的黑色幽默纪录片。” 更讽刺的是,剧中武林协会给大侠发证书时,徐志胜拿的是“丑侠证”,弹幕瞬间爆炸:“这证书是徐志胜自己投资定制的吧?”

事实证明,当内娱还在卷“古偶丑男”时,徐志胜已经用“丑帅天花板”的标签,把观众的审美焦虑转化为笑点提款机——毕竟,看惯了精致脸蛋的观众,突然发现“丑得真诚”也是一种稀缺资源。

#### 二、讽刺武林官僚主义: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和“持证上岗”

这部剧最狠的杀招,是把武侠梦砸碎了喂给观众吃。你以为大侠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错了!在《侠客行不通》的江湖里,行侠仗义要先考“武林协会资格证”,考试题目包括《论侠义精神与朝廷律法的辩证关系》,交卷时还得附上银票当“认证费”。徐志胜饰演的男主掏钱行贿时,手抖得像食堂大妈打菜,眼神飘忽似作弊学生,弹幕狂刷:“武林协会≈现代考公机构,这讽刺直接捅穿武侠滤镜!”

更绝的是,剧中名门正派表面道貌岸然,背地干着收保护费、伪造悬赏令的勾当,连反派看了都要喊一声“同行”。当徐志胜一脸天真地问:“大侠救人还要先找证据?”时,

屏幕前的打工人集体破防:“这不就是职场里‘流程大于结果’的武侠版吗?!” 编剧用荒诞剧情撕开江湖的虚伪面纱,让观众边笑边骂:“原来金庸的江湖是童话,徐志胜的江湖才是现实。”

---

#### 三、脱口秀演员跨界:当“不会演戏”成了最大卖点

徐志胜的演技,堪称本剧最大“薛定谔式争议”——你说他演技差?但他把脱口秀舞台的“现挂式尴尬”完美移植到剧里:武林大会上,别人严肃答题,他“啪”地甩出一沓银票喊“这就是俺的标准答案!”,

活脱脱把古装剧演成了《脱口秀大会·武侠季》;你说他演技好?他念台词时浓重的山东口音,让观众恍惚觉得在看《乡村爱情之穿越江湖》。

这种“自成一派”的表演,反而成了流量密码。网友精辟总结:“徐志胜的尬演就像螺蛳粉——有人嫌臭,有人上瘾。” 尤其当其他演员一本正经演套路时,徐志胜的“本色出演”反而成了反套路利器,比如他练魔教武功时张牙舞爪的招式,被做成表情包疯传,配文:“徐志胜的武打戏,是导演按快进键拍的吗?” 资本或许真如他自嘲的“被绑架了”,但观众显然乐得为这场“绑架案”买单。

---

#### 四、猎奇心理与社交狂欢:观众不是在追剧,是在玩“大家来找茬”

《侠客行不通》的爆火,本质是一场全民参与的“喜剧行为艺术”。观众一边吐槽“徐志胜的演技让我脚趾抠出武林盟主府”,

一边疯狂截图发朋友圈:“第三集23分15秒,徐志胜这个表情我能笑一年!” 当孟子义在微博喊话“这剧不火我第一个不服”时,网友立刻接梗:“孟姐别装了,你就是想看徐志胜怎么用脸杀人!”

更魔性的是,该剧把“尴尬”玩成了互动游戏:有人数徐志胜一集瞪眼几次,有人统计他山东方言出戏频率,还有UP主制作《徐志胜演技尴尬时刻TOP10》点击破百万。

这场“审丑式追剧”的背后,是当代年轻人对“完美人设”的叛逆——既然内娱明星都在卖“高富帅”人设,那我们偏要捧红一个“丑得理直气壮”的徐志胜,顺便把娱乐圈的门槛踩进地心。

---

#### 五、武侠喜剧的“摆烂式创新”:当反套路成为新套路

《侠客行不通》能杀出重围,还因它把武侠剧拍成了“江湖版《脱口秀大会》”。剧中充斥着无厘头梗:主角团叫“虎丑者联盟”,反派组织叫“武林996福报门”,连武功招式都叫“KPI催命掌”。

这种“摆烂式创新”看似胡闹,实则精准狙击年轻人痛点——当社畜们在现实中被老板PUA,看到徐志胜在剧里用“钞能力”暴打武林官僚时,怎能会有代入感,忍不住想要喷饭了……

0 阅读:0

善朴娱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