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不应成为梗:带你认识真正的强迫症【禾语心理】

我不是精神病 2025-04-16 16:21:07

早些年,网络上流行过一个“梗”——强迫症。

看到纯色里混了一块杂色,“强迫症犯了”。

看到切丝有一条切得太大,“强迫症去世”。

看到书架的书有一本歪了,“逼死强迫症”。

以上类似的情况,可以说数不胜数。

有人说,玩这样的“梗”,是对真正患有强迫症的人的不尊重。

因为他们体验到的恐惧、焦虑,远不能用“去世”、“逼死”这种词去概括。

重复、重复、再重复

“重复”,是强迫症的关键词之一。

论坛上,一位患者曾自述,他每天都要经历同样的事情:

锁好车,离开。

离开一段时间后,内心开始焦虑:“我没锁车。”

返回去,重新锁一次车。

回家/去上班。

内心又开始焦虑:“我还是没锁车,回去看看。”

与此同时,大脑里出现另外一个怀疑的声音:“我好像锁过车了。”

两个声音开始掐架。

最后,内心的恐惧战胜了理性:“我可能真的没锁车,我应该回去看看。”

这样的情况每天都会重复。

他说,这些想法就像一群蚊子,在头上飞来飞去,嗡嗡作响,即使赶走它们,它们又会飞回来,继续折磨自己的内心。

“侵入性想法”

这些像蚊子一样烦人的念头,在心理学中被称为“侵入性想法”。

英国心理学家斯坦利·拉赫曼曾将“侵入性想法”解释为“一种不想接受、不愿持续、不能适应、会引起痛苦的想法”。

100年前,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将“反复出现的侵入性想法”归咎为“对创伤事件的压抑”。后来,精神病学家马蒂·霍洛维茨把它简化成“压力”。

但是,又是什么导致强迫症患者出现压力的呢?

不安、恐惧,与焦虑

“我每天都会洗很多次手,因为我害怕细菌。”

“我不愿意穿某一类型的衣服,我担心穿上它们会不舒服。”

“我经常感觉有人在监视我,在偷拍我的隐私。”

脑海里反复传递出的“不安”,让人时刻都感受到危险与恐惧。

为使自己好受一些,他们选择重复、再重复。

心理学家杰瑞米·舒曼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法:“勇敢拒绝”。

只有勇敢承担“不去做”的风险,才能让自己更轻松。

只有不认可这种重复行为的合理性,才能最终消除强迫症。

如何摆脱强迫阴霾

1、勇敢承担风险

生活中的风险无处不在,不要想着去预防它、解决它,多想想风险发生时该怎么处理。

2、勇于面对想法

不要尝试阻止或压制自己的强迫性思维,这只会更容易让你胡思乱想。勇敢面对它吧!

3、勇敢直面恐惧

克服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面对恐惧。当焦虑、不安充斥你的脑海中时,不要逃避,直面它们!

4、不要非黑即白

绝大多数事情都不会有极端的一面,所以,如果你犯了错,请勇敢尝试弥补它!坚持下去,即使遭遇难以释怀的挫折,也要一直相信“机会不止一次”!

5、不要失去耐心

每个人的恢复节奏都不一样,给自己一些耐心和时间,“一切终将过去”。

6、不要忘记自己有强迫症

换句话说,不要老是相信自己的反应、想法或感受,尤其是当它们表现得比较消极和极端的时候。

7、焦虑并非问题所在

强迫症并不会直接导致焦虑,它只会导致强迫行为,当患者认为焦虑是问题所在,那么他会尝试用大量的强迫行为来克服它,但往往适得其反。所以,只有终止强迫行为,才能让自己不再过分焦虑。

0 阅读:4

我不是精神病

简介:寻找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