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宗不死,北宋不亡

学典历史 2025-04-07 20:06:23

北宋有这样一位积极进取的帝王,他继承父志,对内锐意改革,重启新法,对外打服西夏,收复青塘,虽有中兴之志,但英年早逝,最终伟业难成。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位年轻的帝王有汉武帝之心,却无汉武帝之命;他就是北宋的第七位皇帝——宋哲宗赵煦。

宋神宗赵顼在位期间,启用王安石变法,并出兵西夏,结果宋军大败;西北战事接连失利,致使赵顼的精神受到了打击,最终带着遗憾英年驾崩,年仅38岁;其子赵煦继承了皇位。

宋哲宗赵煦从小就崇拜自己的父亲,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像神宗一样中兴大宋,可他继位时才九岁,过早的继位为君令他不得不忍受大权旁落的苦楚。

神宗弥留之际,其母高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她重新启用保守派大臣司马光,对变法派则是大力打击;而且祖母高太后对赵煦的教育也是极其严苛。

她令苏轼担任其老师,想将赵煦培养成一个恪守祖宗法度的皇帝,希望他做一个守成之主,不要学习过于激进的宋神宗;赵煦虽愤懑不已,却又无可奈何,只能默默等待亲政的那天。

高太后摄政长达八年之久,公元1093年,高太后去世,终年62岁;宋哲宗赵煦终于等到了亲政的机会。

哲宗在位期间,重用改革派大臣章惇,重启新法;而且还派章惇之兄章楶出兵西夏,最终打得西夏俯首称臣,此战一举奠定了宋夏之间的军事格局,要不是辽国出面调停,或许西夏早就亡了。

除此之外,赵煦执政期间还收复了青塘地区(今青海西宁);遗憾的是,他的人生太过短暂,在位15年便英年早逝,年仅24岁。

由于哲宗生前并未留下子嗣,皇太后向氏决定拥立宋神宗第十一子端王赵佶为帝;当时,章惇认为端王轻佻,不堪大任,因此极力反对,可最终赵佶还是登上了帝位。

公元1127年,继位后的第27年,宋徽宗赵佶为了洗刷多年的耻辱,便决定联辽灭金。

辽国被灭后,金国背弃盟约,进攻北宋都城开封,并俘虏了徽钦二帝;北宋自此灭亡,这就是令无数华夏子孙都难以忘记的靖康之耻。

哲宗不死,北宋不亡,赵煦的英年早逝是北宋最大的遗憾;如果宋哲宗没有英年早逝,大宋王朝断然不会发生靖康之变,只可惜,他的离去间接导致了北宋的灭亡。

宋哲宗赵煦亲在位15年,但实际亲政只有七年,他收复青塘,痛击西夏,扬北宋国威;赵煦一生,若非英年早逝,北宋定无靖康之耻。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