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富强之后要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灭掉小日本!”这是艾跃进教授生前在一场公开课上讲过的话。艾跃进这一生,虽然只有短短五十八载,却又何其精彩。他坚守岗位直到生命尽头,从始至终践行着‘教师的价值’。他曾说过:“我信奉的就是宁可死在讲台上,也不愿躺在病床上。”相比被病魔吞噬的痛楚,他更怕不能再站到那三寸讲台之上。教书育人,“向死而生”,不过如此。将时针拨回1976年1月8日,在那天,周恩来总理去世了,得到消息的艾跃进在1月10日赶到了北京。在吊唁的最后一天,年仅十七岁的艾跃进凭借着自身毅力和坚持,成功突破了七道封锁线,进入到太和殿内参加周总理的告别仪式。

那天,作为在场的唯一一位小孩,艾跃进同邓颖超、江华、乔冠华等人一同送别了周总理。也是这一天,这个十七岁的少年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人民总理人民爱”。“我当时就想,一定要做他这样的人。”多年后,回想起那日的情景,艾跃进如是说道。少年的誓言就这样扎根于心,在高考报志愿的时候,哪怕达到了上北大的分数线,艾跃进也义无反顾地在第一志愿上填下了南开大学,只因周总理也是该学校毕业的。艾跃进说:“对他(周恩来)的崇拜,导致我对南开的崇拜。”大学毕业后,艾跃进选择留校工作,并开始教授军事理论这门课程。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从艾跃进的嘴里出来,却是生动幽默的,抑扬顿挫恰到好处,牢牢抓住了一众学生的心。教授军事理论后不久,艾跃进便产生了为南开大学申报军事学硕士点的想法。虽然这个观点一度不被赞同,但艾跃进却不管三七二十一,前往相关部门挨个写申请、打报告,还自掏腰包补齐欠缺的材料。在艾跃进的坚持下,2006年,南开大学成功申报了军事学硕士点,成为全国唯一一所十二个学科门类都齐全的大学。南开大学成功申报军事学硕士点后,艾跃进也算了却了一桩心愿,遂又继续安静的“混”在南开大学教书育人,而渐渐的,那颗“有趣的灵魂”所散发出的闪光点,也吸引了越来越多新生代学子们闻声而来,教室往往座无虚席,鲜有空位。三寸讲台,三寸舌头,这便是艾跃进的战场和武器。只要是正确的、有意义的,于艾跃进而言,就没有什么是不能讲的。他表示在国际交往中,实力才是维护正义的基础,国防是外交的后盾,“尊严只在于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他谈及某国的“争霸”,敢言中国文明延续了五千年未曾断绝,某国不过二百年多一点,它跟中国比就是“没文化”,还敢跟中国争霸,那都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玩剩下的。此外,在艾跃进看来,正因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尚存,所以才会发生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否定大屠杀、篡改教科书等一系列右翼事件。所以艾跃进放言中华民族要想富强,先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灭掉军国主义思想严重的日本。除了讲军事,艾跃进也讲礼仪,涉猎多方面学科。他在某堂课上谈及感情之事,表示“别相信一见钟情”、“别浪费自己的感情和时间,要谈就奔着结婚谈。”另外,艾跃进也强调在恋爱中的“人格平等”,简单来说就是“你别搞我,我也不搞你”。在那三寸讲台之上,一句一言,都引人深思。只可惜,上天给予他的时间,真的太短了。长期的劳累工作也拖垮了艾跃进的身体,让他患上了胃癌。2014年11月,多日身体不适后,艾跃进才抽空去医院做了检查,这才得知自己患上胃癌。一段时间的中医治疗未果后,艾跃进选择了手术,切去除了四分之三的胃。术后身体刚刚好转,艾跃进便跑回学校上课。关于胃癌一事,他也有意隐瞒,因为他清楚一旦“暴露”,自己就会被迫停下工作休养。他更想在生命最后一程,尽可能传授更多的知识,并和学生们好好告别,给自己一场完美的收尾。身为一个胃癌晚期患者,艾跃进在讲台上的时间已然进入倒数。在最后的课堂上,他选择坦然向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病情,同时也以自己的例子劝学生们要“按规矩办事”,按时吃饭、按时睡觉。这既是告诫,也是告别。很快,透支了身体的艾跃进住进了医院,并于2016年4月21日在医院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艾跃进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如愿成为了像周总理那般的人,在教育事业上,燃烧自己的生命,倾尽自己的学识,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直至时间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