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狗友都有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同样是狗,智力这么不同呢?

有的狗非常聪明,能迅速领会主人意图;而有的狗却傻乎乎的,总是慢半拍,甚至有时要把狗主气的半死。
是什么造成了狗狗之间这种“聪明”与“傻气”的差别呢?
一、确实有天生的品种差异
首先,品种差异是导致狗狗智力不同的重要原因。
长久以来,人类依据自身的需求,对狗狗进行了有目的的选育,使得不同品种的狗狗,在智力表现上产生了明显分化。

例如边境牧羊犬,它在犬类智商排名中常常独占鳌头。
而这一品种,最初是为了协助牧民放牧而培育的,而在长期的工作中,它们需要准确理解牧民的指令,判断羊群的动向,如控制羊群的行进方向、将走散的羊赶回队伍等。
经过一代代筛选,边境牧羊犬拥有了极高的智商和出色的学习能力,甚至可以理解一些简单的人类语言和手势。
与之相对,巴哥犬虽然深受人们喜爱,但在智力表现上与边牧有较大差距。
因为巴哥犬主要作为伴侣犬培育,人们对其外观和温顺性格的选育要求更高,而对智力的定向培育较少。
这使得它们在理解指令方面相对迟钝,更多展现出的是天真可爱、无忧无虑的“傻萌”形象。
二、成长环境对狗的智力也影响很大
不同的成长环境,也非常影响狗狗的智力。
狗狗幼年时期就像一张白纸:
接触到的不同环境因素,大脑发育结果也不同。
在丰富环境中成长的狗狗,有更多机会接受各种刺激,从而激发它们的智力潜能。

比如,那些生活在家庭氛围浓厚、主人经常与其互动玩耍、说话交流,这样的狗狗的大脑会不断接受新信息,神经连接更加丰富,学习和适应能力也随之增强。
相反,如果一只狗狗长期被关在狭小的空间,缺乏与外界的交流互动,它的认知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就像有些被长期圈养在养殖场的狗狗,每天的生活只是进食和休息,没有机会学习新技能,对人类的指令也十分陌生,看起来就会显得呆滞、愚笨。
同样品类的2只狗,一只在城里爱心家庭中长大,一只在农村圈养的破旧养殖场里长大,智力水平至少会有5-10%的差距。
三、后天的刻意训练
后天的训练,是决定狗狗聪明程度的第三个关键因素。
狗狗和人类一样,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训练来提升自己的能力。
经常接受训练的狗狗,能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语言、手势,学会各种生活技能和工作任务,能很好提高狗狗智力。
例如,使用正向激励法,当狗狗完成一个正确动作时,及时给予零食奖励和赞美,狗狗就会将这种行为与积极的结果联系起来,更愿意主动学习。
与之相反,过度严厉或不合理的训练方式,如打骂、强迫,会让狗狗产生恐惧和抵触心理,阻碍智力的发展。
一只没有经过良好训练的狗狗,可能连基本的“坐下”、“趴下”指令都难以理解,在人们眼中,自然就成了“笨狗狗”。
以上就是影响狗狗智力的3大因素:天生基因、环境、后期训练。
- 欢迎关注“狗狗知识大全”,每天带给你有趣实用的狗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