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儿子们养老的“要求”,我含泪拒绝:你们是真的想尽孝心吗?

青晖 2022-01-11 15:56:05

人生苦短,爱恨随意。

图/来自网络,图文无关,侵删

01

王阿姨的自述,整理后以第一人称发布:

“上周末,我和老伴儿正准备吃午饭的时候,两个儿子突然拎着几箱礼品进了家门。

我很惊喜:一是,儿子们每年基本上就回来一两趟,除了过年,就是十一,其余时间很少露面;二是,我的这两个儿子,前几年因为给孙辈找工作的事情闹了一些不愉快,暂且不说平时互不来往,就连过年回老家看我和老伴儿,都很少会说上两句。因此,对我来说,看到他们一块儿出现,这真的是太难得的场景。

就在我问候了儿子们,打算招呼他们坐下来一起吃顿饭时,他们对视了一下后,叮嘱我和老伴儿先吃饭,等吃完饭,他们有些话要和我们说。

想着毕竟是一家人,不管什么事都没必要遮遮掩掩,我便告诉儿子们,想说就说吧,我和老伴儿可以边吃边听。

大儿子于是清了清嗓子,“妈,是这样,你和爸年龄也大了,在老家生活也不方便,我和小威又不常回来,因此,我们俩商量过了,从现在开始,轮流把你和爸接到身边生活,先从我开始,住上半年后再去小威家。”

实话讲,听到儿子这样说,我挺开心的。

我今年76了,老伴儿呢,十二月份就满78,这些年我们俩虽然靠种菜、卖菜以及养的鸡鸭鹅维持基本生活,但毕竟上了年纪,体力难免会跟不上,再加上老伴儿最近两年,总是时不时会腰疼,因此,我打心眼里期盼着儿子们可以“支援”一下我们老两口。

只是,想到儿子们毕竟不是大富大贵,生活中也有压力,我也不好意思和老伴儿去“拖他们的后腿”,额外给他们增加负担,因此,我和老伴儿常常互相安慰、打气,想着尽量多攒点钱,好好保重身体,真等到我们伺候不了对方的那一天,再找儿子们也不迟。

未曾想,突然有一天,儿子们竟主动提出照顾我和老伴儿,这对我来说,真可谓是一场及时雨。

我看了看老伴儿,他的表情告诉我,他也是欣喜万分,于是,我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同时,也不忘问了一句,接我们过去,是不是儿子们和儿媳商量后的决定,毕竟,那是儿子和儿媳的家,总不能因为我们两个老的,再让他们闹起了矛盾。

谁知,在我说完这些后,儿子们忽然就变了脸色,尤其是小儿子,神态很是难为情,在犹豫了一会后,他闪烁其词,声称虽然都是商量过的,但给我们养老,也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爸,妈,你们也知道,孙辈们现在也没成家,我们平时还得操他们的心,所以,可能同时顾及不了你们两个人,那个,你们就自己商量一下,看谁去大哥家,谁到我家!”

我目瞪口呆,再也没有了最初的喜悦:儿子的意思是不是让我和老伴儿分开养老?这样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和老伴儿一年也见不了几面?

说真的,我很排斥这种做法。

我的大儿子在市区安家,他家只有一个孙子,小儿子则买房买到了儿媳所在的隔壁县城,家里两个孩子,一个孙子,一个孙女。

因为两个儿子一前一后有的孙子,我和老伴儿只好一人负责帮一个儿子,当然,为了公平起见,我和老伴儿三四个月也要做一下替换,后来,好不容易帮了儿子们六年,眼看着就要完成任务,谁知道小儿子又有了小孙女,于是,我又接着帮了他五年。那时,为了不让大儿子觉得帮他少了点,我帮小儿子带小孙女的时候,老伴儿在外务工,赚来的钱我们自己留一部分,每年还会给大儿子五六千。

可以说,那几年里,我和老伴儿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甚至有三年,我们只能在过年一大家人欢聚的时候才能见上面。

也正是因为此,我不愿再和老伴儿分开着过,人常说,少年夫妻老来伴,人到了晚年,对物质并没有多高的要求,只要能填饱肚子,能满足基本的生活就可以了,唯一就是害怕孤独,就是希望身边能有一个人可以随时说说知心话!

02

想到这里,我轻声问儿子,有没有好的方法,非得把我和老伴儿分开吗?

“我和你爸毕竟在一起生活了那么多年,彼此也都习惯了对方的照应,遇到个小毛病,也能互相帮个忙,不会占用你们的时间,再说了,给我们一起养老,也无非是多添一双筷子的事,真的有那么难吗?要不我们每个月给你们拿点钱行不行?就算是给你们交的生活费!”

只是,我的恳求非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让儿子们恼羞成怒,因为在他们看来,我就是在变相指责他们。

“妈,您就别闹了!本来把你们放在老家,别人都够嚼舌根的了,若是给你和爸养老,再找你们要钱,传出去的话让我们的脸忘哪里放!您就体谅我们一下,分开住能有什么呢?大不了以后我们每年让你和爸多见几次面!我们和你,和爸在一起,不也能陪伴你们吗!”

儿子的话让我心里五味杂陈。

这些年,暂且不说他们陪没陪我们,能主动想起来回家一趟都很不容易了,以后我和老伴儿若真的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养老,是不是也会像他们那样,什么时候“有空”,什么时候才能见上一面。而且,以两个儿子的关系,以后再闹了矛盾,会不会以此阻止我和老伴儿往来?

想着想着,我泪目了,我拍了拍老伴儿,之后拒绝了儿子们的要求:

“算了吧!还是让我和你爸留在老家吧,你们以后常回来看看就行!只是,妈也想说一句,你们是真的想尽孝心吗?以你们的条件是真的养不起我们两个老的吗?老大家两套房子,一套全款一套按揭,老二家陆陆续续全款买了两套房,这些,当年我和你爸都是出了钱的,如今,怎么就容不下我们了呢?你们难道不觉得把我和你爸生生分开,太过残忍吗?”

儿子们默不作声,除了叹气,不说一句,耗了一会儿后,他们看我和老伴儿决意如此,便匆匆回了家。

而我和老伴儿,不但再也吃不进去饭,而且心情也跌倒了谷底。

我想不明白:辛辛苦苦为儿子们“耗尽”大半辈子,怎么到老了,他们一点体谅都没有呢?

03

王阿姨的经历,不由得让我想起一句话: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小时候,我们都曾经嚷嚷着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顺父母,一定要给父母提供好的生活。可是,真等到长大后,真正能不找任何借口、不推脱地好好孝顺父母的能有几个呢?

不知大家有什么感受,我的想法主要是这几点:

一,给父母养老就只是照顾好父母的吃饱穿暖吗?

很多人一提起父母的养老,就会认为很简单,觉得只要让父母吃好、穿好就行了,能够让父母安度晚年就已经是最好的孝顺。

其实不然。

给父母养老不仅要照顾好父母的吃穿用度,而且还要注意他们的身体状况,最重要的是,更要关注父母的心理健康,让父母能有一个好的心情,对生活有一个好的盼头儿。

就像王阿姨,她之所以不愿意和老伴儿分开,不就是想要在晚年的时候,在心理上能有一个寄托和依靠吗?

毕竟,作父母的,若是和子女长时间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不管快乐的事情还是难过的事情,大多都只能默默忍受,一是,给父母养老时,子女也有自己的家庭,需要忙很多事情,大多时候可能无暇顾及父母的情绪;一是,父母和子女终究是两代人,观念、思想和认知都不一样,即便可以跟子女热热闹闹地聊天,也会有一些无形的隔阂,只能和子女说一些无关痛痒,或者是琐碎的家长里短,但凡聊一些深入的话题,都会是话不投机,往往说了半句都嫌多,甚至,哪怕是关心子女,都有可能会被子女认为是唠叨、瞎操心。

这种情况下,若是有了老伴儿,不仅会减少与子女的矛盾,而且更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愉悦。

作为子女,与其“自以为是”的对父母好,不如从父母的角度去想一想,父母所期望的养老模式,聆听一下父母的心声,力所能及地满足父母的晚年需求,这,才能称得上“孝顺”。

二,子女越多的家庭,父母的养老越容易变成一笔“糊涂账”。

我们常说一句话,多子多福。

甚至在有些父母的眼里,子女越多越好,因为,子女多不但代表了一个家族的兴旺,而且,父母老了以后,子女们还可以相互分担养老压力,父母的养老问题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不可否认,生活中的确有一些很孝顺的子女,ta们的父母到了晚年,也能指望得上,但真的是子女越多,父母的晚年越有保障吗?

不见得。

有些子女多的家庭,父母为子女付出的时候,大家都会觉得理所应当,可一旦父母到了晚年,需要照顾,子女大多都会以“父母偏心,对自己不公”为由,不尽或少尽义务,而一旦一个子女出现推诿,其他子女大概率也会争相“模仿”,觉得自己不该承担那么多责任。

说到底,子女多的家庭,每个子女都会潜意识里认为赡养父母并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情,其他的兄弟姐妹都有份,这也就导致了大家都不想过多付出,都想得到应有的“公平”。

子女推来推去,到最后,“受伤”的也只是父母罢了。

所以说,子女若想孝顺,不管多少,都能妥善照顾好父母,而子女如果不孝,或者有“异心”,那么,即便再多,也“养不了”父母。

作为父母,与其把养老的事情全部寄托到子女身上,不如尽早替自己做好打算:多攒一点钱,多保重身体,多呵护关心身边的老伴儿,如此,到了晚年,才会过得舒心、安心。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