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战射雕网播逆袭:流量与资本的生死博弈》
谁能想到一部春节档被全网唱衰的电影,上线网播两天就破了平台热度纪录?这事儿还得从春节档预售3.57亿的惊人成绩说起。
当时业内都在猜肖战粉丝是不是把买专辑的钱都挪来冲票房了——毕竟去年人家刚卖过4亿专辑,今年电影预售又直接干到影史前三,这吸金能力属实离谱。
要说《射雕》这片子是真邪门。
院线排片给的全是早场午夜场,黄金场次全被其他电影包圆,四线城市想看场巨幕厅得跟做贼似的卡着凌晨时间买票。

就这还拦不住观众热情,大年初二早上八点的场次都能坐满人。
有网友晒出被影院强制退票的截图,气得直骂:"这吃相就差把'搞死射雕'写脑门上了!"
现在网播数据一出来可算打了某些人的脸。
十几个平台同步上线某酷站内热度直接飙到9500,弹幕刷得连人脸都看不见。

最狠的是网播版权费按院线票房的10%结算,6.7亿票房折算下来净赚6700万,这还没算海外市场的进账。
当初说电影亏本的营销号现在集体装死,倒是业内制片人开始连夜开会——原来流量明星真能扛起半个影视圈。
现在影视寒冬里找演员就跟赌博似的。
用新人可能血本无归,找顶流至少能保本。

肖战这3.57亿预售相当于给投资方吃了定心丸,现在业内传有个大制作项目,只要确定男主是他,其他演员没定都能直接过会。
这"单人过会"的待遇,内娱独一份。
不过这片子的争议也够邪乎。
豆瓣开分4.8,差评里七成在骂导演魔改原著,三成在撕流量原罪。

但你去翻翻真实观众评价,多数人反倒觉得肖战打戏挺卖力,蒙语台词都是亲自上阵。
要我说这片子最大的问题是排片被卡脖子——上座率明明碾压同期电影,结果场次越砍越少,这操作属实不讲武德。
现在网播热度爆了之后,倒逼着院线又给加了排片。
清明档新片预售加起来还没《射雕》零头多,这波逆袭看得人直呼魔幻。

有院线经理私下吐槽:"早知道当初多排几场,现在还能蹭上网播热度再赚一波。
"
要说肖战这人的商业价值确实玄学。
专辑电影两手抓,粉丝购买力跟永动机似的。

三月份他代言的某奢牌销售额破纪录,品牌方连夜追加地广投放。
现在业内都在传,只要他肯接的剧本,广告商排队送钱,这招商能力比收视率还靠谱。
不过流量明星扛票房这事真能长久吗?《射雕》网播数据是漂亮,但要不是徐克这块金字招牌,光靠粉丝能撑起武侠片的架子?下次要换个烂剧本,粉丝还会不会无脑冲?这事儿值得琢磨。

各位看官觉得,流量明星到底是影视圈的救命稻草,还是资本炒作的泡沫?欢迎在评论区唠唠。
另外好奇问句,你们看电影更看重明星还是剧本?我反正是冲徐克去的,结果被肖战的蒙古袍造型圈粉了,这波算不算意外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