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出现5种症状,很可能是脑缺血发出的信号,千万别忽视

振华说养护 2025-02-07 18:37:31

脑缺血,即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脑缺血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很多人以为脑血管问题离自己很远,但其实,脑缺血的早期信号往往就藏在日常生活里,只是容易被忽视。如果经常出现以下5种情况,那可要当心了,这可能是大脑在“求救”!

这5种症状,可能是脑缺血的信号!

1、头晕眼花,站久了容易晃

经常感到头晕,眼前发黑,站起来会突然晃一下,甚至需要扶着东西才能稳住,这可能是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尤其是突然头晕、短暂失去平衡,千万别当成普通疲劳,这可能是脑缺血的前兆。

2、记忆力下降,反应变慢

以前脑子转得快,想什么都记得清楚,但最近总是忘东忘西,思维迟钝,别人说话要反应好几秒才理解,这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认知能力下降。长期脑缺血,会增加老年痴呆的风险。

3、手脚发麻,活动受限

如果一侧的手、脚、脸部时不时发麻,甚至感觉无力、抬不起来,这可不是简单的疲劳,很可能是脑部某个区域缺血,影响了神经传导。有的人甚至出现短暂的半边肢体无力,一定要警惕。

4、说话含糊不清,嘴歪眼斜

如果突然说话口齿不清,甚至嘴巴歪了,喝水时一侧嘴角总是漏水,这可能是短暂性脑缺血的表现。如果还伴随头晕、视线模糊,那要马上就医!

5、睡觉时频繁惊醒,耳鸣加重

有些人睡觉时突然惊醒,感觉胸闷气短,或者经常被噩梦惊醒,醒后头昏脑涨,这可能和夜间脑供血不足有关。另外,如果耳鸣越来越严重,听力下降,也可能是大脑缺血影响了听觉神经。

如果这些症状只是偶尔出现,可能只是短暂疲劳,但如果经常发生,就要警惕脑缺血了!

什么原因会导致脑缺血?

1、血管堵塞

脑部血管如果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栓等堵住,血液流通不畅,就容易导致局部脑缺血,甚至可能引发中风。

2、低血压或血压波动大

血压过低,会让大脑供血不足;血压忽高忽低,也会影响血管健康,让大脑无法稳定供氧。长期如此,会影响记忆力、思维能力。

3、颈椎问题

颈椎不好的人,特别是有颈椎病、长期低头玩手机、久坐不动的人,可能会让椎动脉受压,导致大脑供血减少,进而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

4、心脏供血不足

如果心脏跳得过慢、心脏功能减弱,那么送往大脑的血液也会减少,这也是导致脑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

5、长期熬夜、压力大

熬夜、精神紧张、焦虑过度,都会让血管收缩,影响大脑的血液循环。很多年轻人总觉得熬夜没什么,但长时间的睡眠不足,真的会让大脑供血越来越差!

如何预防脑缺血?这几件事要做到!

1、早睡早起,别熬夜

熬夜会让血管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影响血液循环。尽量在11点前睡觉,保证7小时以上的优质睡眠,才能让大脑得到足够的修复。

2、多动一动,改善血液循环

久坐不动是血管的“隐形杀手”,特别是老年人,建议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比如快走、打太极、游泳、骑自行车,都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脑缺血的风险。

3、保护好颈椎,别低头太久

长期低头玩手机、用电脑,会让颈椎受压,影响脑部供血。可以每隔一小时起身活动一下,做做颈椎拉伸,让血液流通更顺畅。

4、饮食要健康,少吃高脂高盐食物

血管堵不堵,很多时候取决于你吃得健不健康!想要血管畅通,平时少吃油炸食品、甜食、加工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坚果、深海鱼,保证血管健康,预防脑缺血。

5、适当补水,别等渴了才喝

血液太粘稠,流速就会变慢,容易形成血栓。每天保证足够的饮水量(1.5~2L),尤其是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温水,有助于稀释血液,降低血栓风险。

6、血压血糖血脂要稳定,定期检查

血压、血糖、血脂异常,都会影响血管健康,建议定期测量血压、血糖、血脂,尤其是中老年人,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早发现问题,早调整。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