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有些烦恼,说大不大,说小也让人抓狂。比如耳朵痒,这种感觉就像夏天蚊子在你耳边嗡嗡作响,越挠越痒,甚至越掏越痒。
有人觉得是耳屎太多,掏干净就好了;有人怀疑是不是上火了,喝点凉茶就没事。可你有没有想过,耳朵痒这回事,可能根本不是耳屎的问题,而是身体在给你发信号。信号忽略久了,可能就会酿成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我见过最典型的一个病例,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性患者。他每天都觉得耳朵里痒得不行,起初还以为是洗澡进水,没太在意。

后来他频繁拿棉签掏耳朵,甚至用回形针、耳勺各种“工具”轮番上阵,结果耳朵越来越痒,甚至开始疼,晚上睡觉都不踏实。
等他来医院检查时,耳道已经红肿,外耳道皮肤破损,甚至有轻微的渗液。最后确诊为外耳道湿疹,而罪魁祸首,正是他自己那双“勤劳的手”。
一、外耳道湿疹:掏耳朵越掏越痒,可能是你自己“作”出来的耳朵的皮肤其实非常娇嫩,外耳道的环境也并非“脏乱差”,它本身有一套自净系统,耳屎并不是废物,而是耳道的“天然屏障”。

频繁掏耳朵,特别是用指甲、棉签甚至金属耳勺,容易破坏耳道皮肤的保护层,导致局部皮肤屏障受损,进而引发炎症和湿疹。
湿疹一旦出现,就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痒越想挠,越挠越严重,最后甚至可能发展成慢性炎症,导致耳道皮肤增厚、脱屑,甚至渗出黏液。
如何缓解?
停止掏耳朵:耳屎是耳朵自我清洁的一部分,除非影响听力,否则根本不需要手动清理。
有些人耳朵痒得厉害,总觉得里面有什么东西,但掏来掏去却掏不出耳屎。实际上,他们很可能已经被耳霉菌感染了。耳道里本身就存在很多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它们和耳道维持着一个“和平共处”的关系。

但如果耳道湿润、皮肤屏障受损,或者长期使用抗生素,部分霉菌就可能趁机作乱,导致耳念珠菌感染。
霉菌感染的耳朵,通常会出现持续性瘙痒、耳道分泌物增多,甚至有类似“棉絮”状的物质覆盖耳道皮肤。有些患者会觉得耳朵闷闷的,甚至听力下降,这其实是耳道被炎症和菌落堵住了。
如何防止霉菌感染?
保持耳朵干燥:游泳、洗头后,可以侧头轻甩,或者用干净的纸巾轻轻吸干耳朵里的水分。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过多,会破坏耳道的微生态平衡,让真菌有机可乘。避免共用耳机、耳塞:公共耳机、耳塞可能藏有大量细菌和霉菌,尽量使用个人专属耳机,并定期清洁。
有些人每次换了新洗发水、护发素,或者戴上新耳环后,耳朵就开始奇痒无比,甚至红肿、起皮。这其实是过敏性皮炎在作祟。
耳朵的皮肤虽然不像脸部那么脆弱,但也是皮肤的一部分,容易受到外界过敏原的刺激。如果你发现每次使用某种洗护产品后,耳朵就变得瘙痒难耐,那很可能是产品里的某种成分让你的皮肤产生了过敏反应。

如何避免过敏性瘙痒?
选对洗护用品:选择成分温和、无香精、无刺激的洗护产品,避免含有过多化学添加剂的产品。注意首饰材质:有些廉价合金首饰含有镍、铬等金属,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尽量选择纯银、纯金或医用不锈钢材质的耳饰。减少接触刺激物:如果已经出现过敏反应,可以用生理盐水轻轻擦拭耳朵,并尽量减少刺激物的接触,必要时使用抗过敏药物缓解症状。

耳朵痒,看似是个小事,但如果长期不管,可能会发展成更严重的问题。它既可能是皮肤屏障受损的信号,也可能是霉菌感染的征兆,甚至是身体对外界过敏源的警告。
不要让一时的忽视,换来长久的不适。少折腾耳朵,让它安安静静地待在那儿,才能真正远离耳痒的困扰。
参考资料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耳道湿疹与耳霉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外耳疾病诊疗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耳部健康的官方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