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书》:不要成为工具人,发挥主观能动性,拆掉思维的墙

长江有大中 2025-02-20 00:59:40

当你大脑卡住时,尝试这样做:

1. “暂停键”:当感到被压迫时,去洗手间对着镜子深呼吸三次,默念“我的感受很重要”。

2. “错题本”:记录每次讨好别人后的真实感受(胃痛?心慌?),下次自动触发预警机制。

3. “勇气存钱罐”:每完成一次自我坚持,就投枚硬币。存满时奖励自己一次“任性之旅”。

一、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 同事说“中午吃火锅吧”,你明明胃不好,却笑着说“好啊”;

- 导购说“这件衣服特别适合你”,你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像根香肠,还是咬牙买了;

- 男朋友说“周末陪我去看球”,你硬是把准备了三个月的考试资料塞回抽屉;

- 父母说“考公务员最稳定”,你默默删掉了电脑里的设计师求职简历...

荣格神秘的《红书》

这些瞬间就像有人在你脑子里装了个遥控器——你明明能听见自己的声音在喊“不要”,手却不受控制地按下“确认键”。

第二天照镜子,你会突然愣住:镜子里这个满脸疲惫的人,真的是我自己吗?

这就是“主体性缺失”最真实的模样:你活成了别人的提线木偶,线头攥在父母手里、伴侣手里、老板手里,甚至是陌生人手里。但你知道吗?

那个真正该握着方向盘的人,一直被你锁在了后备箱里。

二、被偷走的人生:我们是怎么弄丢自己的?

小时候,我妈常说:“你要是不听话,妈妈就不要你了。”

七岁那年,我为了买一根草莓冰棍,偷偷攒了半个月的早饭钱。

被发现的那天,我爸把我的书包从五楼扔下去,作业本像雪片一样飘了满院子。

我光着脚在楼下捡了一下午,邻居家的狗都对我翻白眼。

这就是很多人的童年剧本:

- 考了99分,父母盯着扣分处问“那一分丢哪了”;

- 想学画画,被撕掉画册说“学这个能当饭吃吗”;

- 和同学吵架,永远先被自家父母按头道歉...

我们就这样被训练成“专业客服”——父母的情绪要第一时间安抚,老师的要求必须超额完成,连路边乞丐的眼神都不敢直视。

久而久之,你把自己活成了一个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货架上摆满“乖巧懂事”“善解人意”的标签,唯独找不到“我真正想要什么”的价签。

三、空心人的自救指南:三步找回人生控制权

第一步:允许自己“不乖”

我认识个姑娘,从小是“别人家的孩子”。28岁生日那天,她干了件大事——去超市捏碎了三包方便面。听着“咔嚓”声在指尖炸开,她蹲在货架间又哭又笑:“原来做‘坏孩子’这么爽!”

试试这些“叛逆练习”:

- 在奶茶店说“不要珍珠”(哪怕店员翻白眼);

- 同事聚餐时第一个点菜(管他别人爱不爱吃);

- 接到推销电话直接挂断(不用解释“我现在忙”)...

记住:当你开始照顾自己的感受,世界不会崩塌。那些因此离开你的人,本来就是要用你的血暖手的吸血鬼。

荣格《红书》

第二步:建立“自我账户”

把每天当成存钱罐:

- 早上多睡15分钟,存1枚“自我关怀币”;

- 拒绝不想参加的聚会,存5枚“边界感金币”;

- 买下那件“不实用但心动”的连衣裙,存10枚“愉悦支票”...

我有个客户,在手机里建了个“我最棒”相册。每次完成自我突破,就对着镜子比耶拍照。三年后她给我看相册,1800张照片连起来,活脱脱一部《从包子变女王的进化史》。

第三步:培养“主体雷达”

下次做决定前,把手放在胸口问:

1. 这个选择会让明天的我更骄傲还是更后悔?

2. 如果世界上所有人都反对,我还会坚持吗?

3. 十年后的我会怎么看待此刻的决定?

有个绝招——“替身法”:想象你最崇拜的人(比如伟大人物)处在你的位置,他们会怎么做?你不是要成为他们,而是借他们的勇气,点燃自己的火种。

四、你不是NPC:写给所有“工具人”的告白

朋友,我知道你怕。

怕父母失望的眼神,怕伴侣转身的背影,怕同事背后的议论。

但你知道吗?那些需要你不断委屈自己才能维持的关系,本来就是劣质品。

真正的爱不是让你蜷缩成球,而是让你舒展成树。那些值得留在生命里的人,会欣喜地看着你说:“哇,原来真实的你这么有趣!”

从今天起,试着做这些小事:

- 在餐厅对服务员说“请等一下,我要再看看菜单”;

- 接到妈妈电话时先说“妈,我今天遇到件超棒的事”;

荣格《红书》

- 把微信签名改成“正在修炼‘关你屁事’神功”...

记住:你不是超市里的试吃品,不需要让所有人都喜欢。

当你开始活出主体性,就像给灵魂装上了磁铁——对的人会穿越人海与你相认,错的人会自动脱落如同枯叶。

五、最后送你三把钥匙

1. “暂停键”:当感到被压迫时,去洗手间对着镜子深呼吸三次,默念“我的感受很重要”。

2. “错题本”:记录每次讨好别人后的真实感受(胃痛?心慌?),下次自动触发预警机制。

3. “勇气存钱罐”:每完成一次自我坚持,就投枚硬币。存满时奖励自己一次“任性之旅”。

那个躲在角落瑟瑟发抖的小女孩或小男孩,一直在等你转身说:“别怕,这次换我来保护你。”

人生的方向盘本该在你手中,系好安全带,是时候上路了。

注:【本文部分数据整理自公开网络资料】+【所述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认知边界】+【不作为决策依据】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