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个比较有趣的话题,搞邮票或钱币收藏的朋友有没有感觉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政治题材的邮票相比纪念币、金银币要火,更深得人心,而且升值空间方面,票也要高于币,这是为什么呢?
1、邮票方面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邮票的发行历史要远远早于新中国发行的纪念币和贵金属币,其中邮票发行经历了1949—1978年这段从建国初期到文革之后的改革开放前期,这是一段特殊的历史,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分别历经了建国初期、抗美援朝、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期间发行了大量邮票,但是那个年代,邮票确实也有大量的消耗,确实被物尽其用,那个年代的人也对邮票这种生活中的刚需情有独钟,这三十年中发行的大量邮票,政治题材的也比较多,从第一套的新中国邮票第一届政协到文革邮票,无不彰显政治特征,即便不是政治题材,邮票的设计风格也完全依照了那个时代的特点,加上那个特殊年代、特殊人群,早就了邮票的先天政治范儿,而且邮票的画面感极强,更加渲染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记忆和情感,直到现在,人们也对政治题材的邮票有着天然的好感,关注度也比较高,再加上老纪特文编邮票的压轴,更加巩固了邮票的政治范儿地位,因此政治题材的邮票是整个邮票版块的一个主要特色,不亚于钱币中的文化、佛教和生肖题材。
2、钱币方面
这里说的钱币不包括解放前的东西,只包括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纪念币、金银币,相比政治题材的邮票,钱币这块就完全相反,从1979年发行的第一套金银币建国三十周年和1984年发行的建国三十五周年纪念币,政治题材的钱币数量也不再少数,有事件也有人物,但是政治题材的钱币明显要冷的多,也很少有人问津,价格基本都是原地踏步或稳中有降,关注度也无法与邮票相比,因为钱币的发行时间比较晚,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发行的,他不像邮票经历了那激情燃烧的三十年,人们对政治题材的钱币先天就没有感情,钱币的画面感也不如邮票,再加上钱币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生肖、佛教和文化艺术方面,这也是导致政治题材钱币的冷门结果,不过总体上说还是钱币不像邮票经历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期这三十年,先天上就失去了这三十年青睐邮票的那部分人,然后有个群体效应,邮票发行的最初三十年,精神因素更多,改革开放以后发行的钱币和邮票,利益因素更多,因此政治题材的票和币冰火两重天就不言而喻了。
以上是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发现简单的谈谈政治题材的邮票和钱币冷热相反的原因,希望有不同意见的朋友跟帖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