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平洋上的所罗门群岛,这个由900多个岛屿组成的小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颇具戏剧性。它曾是中国在该地区的伙伴,却在短短几年间经历了从亲近中国到倒向美国,再因经济困境带着巨额账单回过头来求助中国的转变。

所罗门群岛位于南太平洋西南部,距离澳大利亚东北约2000公里,陆地总面积约2.84万平方公里,散布着大大小小900多个岛屿,人口大约72万。主要岛屿包括瓜达尔卡纳尔岛、马莱塔岛、圣伊莎贝尔岛和新乔治亚岛,首都霍尼亚拉则位于瓜达尔卡纳尔岛上。这里气候湿热,常年被热带雨林覆盖,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活着所罗门群岛石龙子和瓜达尔卡纳尔飞狐等独特物种。然而,基础设施却相当落后,许多地方只有泥泞的土路,电力供应时断时续,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伐木、渔业和少量旅游业,受限于交通不便和资源匮乏,始终难以起飞。

历史上,所罗门群岛的命运多舛。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南岛语系的先民就漂洋过海来到这里定居。1568年,西班牙探险家阿尔瓦罗·德·门达尼亚首次发现这片岛屿,因传说中的所罗门王宝藏而命名。19世纪末,英国为了遏制德国在太平洋的扩张,1886年宣布对群岛实施保护权,1893年正式设立保护国。殖民时期,图拉吉岛因深水港和相对宜人的气候被选为行政中心,经济以椰干种植为主,同时也出现了“黑鸟政策”,即将岛民强行带往澳大利亚等地从事种植园劳动。

二战期间,这里成为太平洋战场的焦点。1942年5月,日本占领图拉吉岛,计划建设水上飞机基地。同年8月,美国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爆发了著名的瓜达尔卡纳尔战役,双方激战数月,损失惨重。战后,岛上留下了大量军事遗迹,如锈迹斑斑的大炮、废弃的碉堡和战壕,如今成为历史爱好者的探访之地。
1978年7月7日,所罗门群岛摆脱英国殖民统治,正式独立,首任总理彼得·肯尼洛雷走马上任。然而,独立后的日子并不好过,经济基础薄弱,政治局势动荡。1998年至2003年,瓜达尔卡纳尔岛与马莱塔岛之间爆发族群冲突,导致200多人丧生,基础设施毁坏严重。2003年,澳大利亚牵头组建区域援助团,介入恢复秩序并协助重建,这一行动持续了十多年。

文化方面,所罗门群岛拥有超过70种语言,反映了其族群的多样性。木雕、编织和传统舞蹈是当地艺术的亮点,居民以热情好客闻名。尽管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丰富,但经济困境始终是挥之不去的阴影。
与中国建交的蜜月期2019年,所罗门群岛的政治风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年4月,大选结束后,索加瓦雷领导的政党联盟赢得多数席位,他第四次当选总理。同年9月,所罗门群岛宣布与台湾当局断绝所谓“外交关系”,转而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这一决定并非心血来潮,而是基于对中国经济援助的期待,希望借此改善基础设施、提振经济。

建交后,中国迅速展开行动。一个备受关注的合作项目是图拉吉岛的开发计划。2019年9月,所罗门群岛中央省与中国森企业集团签署协议,计划租用图拉吉岛及其周边地区75年,建设包括炼油厂、渔业基地、机场在内的多项基础设施,目标是将图拉吉打造为特别经济区。这项计划雄心勃勃:炼油厂将加工本地资源,渔业基地旨在提升渔业产量,机场则能改善交通条件,吸引更多游客,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

然而,这份协议很快引发争议。所罗门群岛国内,许多民众对协议细节一无所知,担心土地主权受到威胁。国际上,美国和澳大利亚也高度警惕,认为这一项目可能为中国在南太平洋的军事存在埋下伏笔。2019年10月,所罗门群岛总检察长约翰·穆里亚站出来,宣布协议违宪,理由是中央省无权独立签署此类协议。议会随之展开激烈争论,最终投票取消了合作。中国企业因此损失近10亿元,要求赔偿,但所罗门群岛未予回应。

尽管图拉吉项目泡汤,中国并未就此放弃援助。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后,中国向所罗门群岛运送了大批抗疫物资,包括口罩、防护服和呼吸机,随后还提供了疫苗援助。此外,中国支持所罗门群岛承办2023年太平洋运动会,投资建设体育场馆和相关道路等基础设施。这些项目进展顺利,工地上起重机日夜运转,卡车满载混凝土穿梭,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2022年3月,两国签署了警务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派出的警务顾问组抵达所罗门群岛,协助培训当地警察,提升治安能力。同年4月,中国医疗队也来到霍尼亚拉,在当地诊所协助抗疫,医生忙碌地为患者检查身体,护士分发药品,汗水浸透白大褂。2023年7月,所罗门群岛驻华使馆在北京正式开馆,索加瓦雷总理亲自出席仪式,称“与中国建交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一步”,两国关系进一步升温。

就在与中国关系看似步入正轨时,所罗门群岛的态度却出现了戏剧性变化。2020年10月,图拉吉岛项目被取消后不久,所罗门群岛开始向美国靠拢,转而与美国商讨深海港口的开发计划。这一转变并不令人意外。所罗门群岛地处太平洋战略要地,靠近第二岛链,对美国维持在该地区的军事影响力至关重要。美国迅速做出回应,派遣官员前往霍尼亚拉,与当地政府交换文件,讨论港口建设的可行性,并承诺提供经济援助。

澳大利亚对此也表示支持。作为美国在太平洋的盟友,澳大利亚一直将所罗门群岛视为自己的“后院”,不愿看到中国影响力扩大。然而,美国的援助承诺大多停留在口头上,实际落实的资金和项目寥寥无几。2020年疫情暴发后,所罗门群岛的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医院里床位不足,药品短缺,护士在闷热的病房里忙得满头大汗,街头商铺接连关门,旅游业几乎停摆。2021年11月,首都霍尼亚拉还爆发了骚乱,抗议者不满政府表现,焚烧商店和建筑,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困境。据统计,2020年至2022年,该国经济连续三年负增长,人民生活陷入困顿。

面对这样的局面,美国的援助迟迟不到位,所罗门群岛开始意识到,所谓“倒向美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回报。2022年,该国转而向中国求助,派代表团前往北京,提出了一项大胆请求:借款1000亿元人民币,年利息仅0.05%,条件极为优惠,几乎形同赠予。这笔资金若能到位,将极大缓解所罗门群岛的财政压力,帮助其渡过难关。然而,中国并未轻易点头。在北京的会议室里,所罗门群岛代表递上申请书,中国官员翻阅文件后明确表示,借款不可行。原因不难理解:所罗门群岛此前取消图拉吉项目、转向美国的举动,让中国对其诚意产生疑虑。
尽管拒绝了借款,中国并未完全关上合作大门。2020年以来,中国持续提供抗疫物资和疫苗,一架架货机降落在霍尼亚拉机场,卸下成箱的物资,当地居民挥手致谢。2022年3月的警务合作启动后,中国顾问组在所罗门群岛警察总部开展培训,提升当地治安水平。4月医疗队的到来,更是为抗疫一线注入了力量。这些援助虽不如1000亿元借款那样震撼,却实实在在地帮助了所罗门群岛。

除了抗疫物资和医疗队,2023年,中国继续支持太平洋运动会的场馆建设,体育场和道路项目稳步推进,工地上焊接火花四溅,卡车深夜运送材料,为赛事顺利举办打下基础。2024年,索加瓦雷再次访华,称与中国的建交是“独立45年来最重要的决定”,两国关系进一步巩固。

与此同时,美国和澳大利亚对所罗门群岛与中国走近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安。2022年2月,美国宣布重开在所罗门群岛的大使馆,时隔近30年恢复外交存在。同年9月,一艘美国军舰请求停靠霍尼亚拉港口补给,却被所罗门群岛拒绝,码头官员递交了正式拒绝函。这一事件迅速被美国媒体放大,渲染为“中国控制”的证据,相关报道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澳大利亚则通过2017年签署的安全条约加强对所罗门群岛的影响力,官员在堪培拉的新闻会上反复强调立场,试图施压。

所罗门群岛则澄清,拒绝军舰停靠是自主决定,并非受中国指使。为避免进一步争议,该国暂停接待所有外国军舰。然而,美澳的担忧并未消减,仍通过外交和媒体渠道持续关注事态发展。这种大国博弈的氛围,让所罗门群岛的每一步选择都备受瞩目。
保不齐过几年在他们无名的小岛上发现中国1347年到达的历史文物,我们要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