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发声回应!遇难者照片被扒,23岁很漂亮,去世前聊天记录曝光

叨哔叨了 2025-04-09 16:21:20

文/编辑 叨哔叨了

3月29日深夜。

安徽某段高速公路上发生了一起惨烈事故。

一辆小米汽车在与隔离带剧烈碰撞后爆燃。

车内三名赴考女大学生不幸遇难。

事故发生后。

家属对于车门打不开、障碍提示过晚、智能辅助失灵的质问。

更是将小米和创始人雷军都推进了舆论的漩涡。

小米不是号称坠下悬崖都能全身而退吗?

怎么这次却“马失前蹄”了?

事情发生后,遇难者的照片和身份被扒。

年仅23岁,有三年驾龄。

花一样的年纪就此陨落。

面对泼天的舆情,小米的负责人雷军又是什么样的反应呢?

事故现场:高速碰撞后的“15分钟悲剧”

3月29日深夜的安徽铜陵德上高速。

一场惨烈的交通事故让三个家庭陷入无尽悲痛。

一辆小米SU7在施工路段碰撞后爆燃。

车内三名赴考女大学生不幸遇难。

事故发生四天后。

当公众期待企业给出回应时。

受害者家属与小米的隔空对峙却将舆论推向了新的沸点。

根据官方披露的行车数据显示。

事故发生时,驾驶员一直在使用车辆自带的智能辅助驾驶功能。

车子载着三个人,以116迈的速度在公路上飞驰。

可不料,前方突然出现了施工路障。

辅助驾驶模式瞬间提醒。

驾驶员一秒紧急接管车辆,试图减速转向。

但最终车辆仍以97迈的速度撞上隔离带。

从时间上看。

从系统发出 “注意障碍” 提示到碰撞发生,仅有短短2-3秒。

驾驶员根本来不及反应。

然而急救车抵达现场已近23时。

留给车内人员的逃生时间不足16分钟。

现场目击者描述,车辆撞击后迅速起火,火势蔓延极快。

围观群众还来不及反应,前排的司机和乘客就被大火给吞噬了。

第三位女孩被过路司机破窗救出后,但最终还是因伤势过重离世。

三个平均年龄仅23岁的生命,就这样在16分钟内被吞噬。

车辆烧毁至仅剩框架,电池起火后持续燃烧近一小时。

更令人揪心的是,家属在殡仪馆确认遗体时发现,遇难者遗体已严重碳化。

面对女儿面目全非的遗体。

家属们痛心疾首,对小米汽车和雷军提出了五个核心问题。

第一个质疑就是。

三名乘客来不及逃生,是不是因为事故后车门无法打开?

据官方信息显示,小米汽车配备的是隐藏式门把手。

这种把手虽然美观,但却很容易出现故障。

造成车门锁死的情况。

尽管小米官方解释车内配备机械应急拉手。

但家属认为撞击后车身变形可能使机械结构失效。

除了把手问题。

智能驾驶系统是否真的智能也是关键问题。

明明已经检测到驾驶员分心,为何不强制接管?

从障碍提示到撞击仅仅2秒的反应时间是否有点强人所难?

家属质问:“深夜高速行驶,谁能在这点时间内正确接管?”

而且小米一直号称“电芯倒置技术”可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

为何这次电池防护系统未能阻止火势蔓延?

还有小米SU7曾宣传,自家车辆支持135km/h内紧急刹停。

可在这起事故中却没有触发紧急制动,这是不是涉及了虚假宣传?

最让家属痛心的是。

事故发生后,家属称小米仅通过客服回应“已上报”,却未派专人对接。

一位父亲含泪控诉:

“四天了,没有任何人联系我们,连一句道歉都没有!”

而小米官方声明称“在警方指导下尝试会面”。

双方说法矛盾进一步激化矛盾。

在这种情况下,小米的负责人雷军就成了网友质问的对象。

而他的社交媒体,也成了家属维权的“大本营”。

雷军微博沦陷:从“顶流IP”到舆论靶心

作为小米的“灵魂代言人”。

雷军个人微博账号长期以亲民形象圈粉。

日均互动量超10万。

然而事故发生后,其账号评论区迅速被愤怒的网友“攻陷”。

网友的质问刷屏:

“三条人命换不来你一句话?”

“军哥,你的SU7安全吗?”

网友翻出雷军此前“安全是小米造车第一原则”的演讲视频。

嘲讽“安全成了营销话术”。

事故三天内,雷军未公开发声,反而继续发布产品宣传内容,被批“冷血”。

事故曝光后,小米股价单日暴跌5.49%,市值蒸发超700亿港元。

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表达对品牌信任的动摇。

眼见舆论越闹越大。

2025年4月1日深夜。

雷军通过自己的社交账号亲自回应了舆情。

在声明中,雷军多次强调“心情非常沉重”。

并代表小米向遇难者家属致哀。

他提到,小米对这件事非常重视。

目前已经派出了专项小组赶赴现场调查事故车辆。

并且第一时间配合警方提交了车辆行驶数据。

但因为目前调查结果还没出来。

所以有很多问题暂时无法回答。

不过,他也代表小米做出了承诺。

“无论如何,小米都不会回避、负责到底”。

对于家属的几大质疑。

小米官方也给出了初步解答。

对于车门是否无法打开的问题。

小米官方表示因未接触事故车辆,无法判断车门能否打开。

但强调车内配备了机械应急拉手。

对于紧急制动失灵的问题。

小米解释,SU7标准版的AEB功能(紧急制动)目前无法识别锥桶、水马等静态障碍物。

与行业配置一致。

对于电芯倒置技术是否真能降低自燃风险的疑问,小米官方也回应了。

发生事故的这辆车是“标准版”,属于最低配,没有安装这项技术。

而车辆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起火。

推测系“整车系统严重受损”导致,否认“自燃”说法。

对于家属质疑小米官方没有主动联系遇难者疑进行慰问一事。

小米官方则解释为正在等待警方的调查结果和通知。

并承诺会在警方的指导下和家属会面,详谈后续事宜。

一名遇难者母亲在雷军微博下留言“希望说到做到”。

短短六字引发无数点赞,成为公众情绪的缩影。

生命定格在23岁,谁该为消逝的青春负责?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舆论风暴中出现了两极分化的声音。

一方面,部分网友将事故归咎于驾驶员操作失误。

认为驾车的女大学生驾驶技术不行,过度依赖辅助驾驶技术。

这才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恶果。

另一方面,有车主反映。

小米宣传中一直以“智能便捷”为买点。

可在用户手册中却强调辅助驾驶需驾驶员全程监控。

且列出了“事故责任由驾驶员承担”的条款,与品牌宣传中的卖点形成矛盾。

面对网友的质疑。

遇难者家属直接公开了女儿的驾照和车辆记录。

声称女儿已经有了两年驾龄。

而且多次长途驾驶,驳斥了“女司机车技不佳”的传言。

而随着事故现场照片和家属控诉视频在社交媒体广泛传播。

几个遇难者的真实身份也被扒了个底朝天。

遇难者罗某是湖北人。

今年本应迎来毕业季。

据亲友回忆,她性格开朗,成绩优异。

出事前正准备前往安徽参加事业单位考试。

其父透露,女儿2022年考取驾照后,已拥有两年多实际驾驶经验。

不仅常开家里的油车练手,还曾独自驾驶SU7完成武汉至佛山的长途旅程。

这辆SU7是男友赠送的毕业礼物,承载着两人对未来的憧憬。

据车主回忆,他们是小米的忠实粉丝。

选择SU7既是看重其科技配置,也期待它能成为“人生第一辆车”。

甚至就在事故发生的前几天

罗某的个人账号还点赞了介绍雷军创业史的视频。

这次出发前,罗某还与两位好友计划考完试后自驾出游。

却不想这趟行程成了生命的终点。

据亲友介绍,罗某与男友感情稳定。

双方父母已见过面,婚礼筹备提上日程。

“如果没有意外,女儿今年可能就要和男友结婚了。”

罗父的哽咽道出了这个家庭的锥心之痛。

而事业编考试,则是她为未来规划的重要一步。

可如今却再也无法实现了。

目前,铜陵警方已成立专案组,小米表示配合调查。

但对于家属而言,每一分等待都是煎熬。

对于公众而言,这起悲剧再次敲响警钟。

技术进步不应以生命为代价,企业责任不能止步于冰冷的数据。

当车企在宣传所谓的科技便利时,请记住。

每一辆车、每一项功能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与家庭。

唯有将安全置于首位,才能避免更多 “23岁的悲剧” 重演。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雷军回应小米SU7事故:小米不会回避 将持续配合调查.央广网.2025-04-02

小米SU7事故驾驶员父亲:女儿不是第一次开长途,对这个车应该比较了解.湖南日报.2025-04-02

小米集团午后跌超5%!“小米SU7高速碰撞爆燃”事故,安徽铜陵已成立官方工作组调查原因.东南早报.2025-04-02

小米SU7高速爆燃致死事件多个问题待解 过度宣传智驾有误导之嫌.钱江晚报.2025-04-02

0 阅读:249
评论列表
  • 2025-04-09 20:43

    就是一起驾驶员违规驾驶造成的交通事故,非要怪到车企头上,小米只是吹嘘了下自己造的车功能,并不是违规驾驶理由

  • 2025-04-10 08:44

    97的时速还说车门不能打开,怎么不从驾驶员身上找原因,车辆碰撞测试的时速只有六十吧

叨哔叨了

简介: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