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观察】
原标题:冲突两年,苏丹亟待摆脱危机
毕振山
苏丹武装冲突满两周年之际,作为冲突一方的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宣布成立“和平与团结政府”,使苏丹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有分析人士指出,当前苏丹面临“规模空前的人道主义危机”,无论是冲突双方还是国际社会,都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冲突持续蔓延并尽快实现停火止战。
当地时间4月15日,苏丹快速支援部队领导人达加洛宣布成立名为“和平与团结政府”的平行政府,并称该政府将管理苏丹全境。达加洛说,新政府将实施发行新货币、印制国民身份证件等一系列措施;不允许外国势力把苏丹变成地区冲突的战场,也不允许苏丹成为争夺红海的战场。达加洛还呼吁非盟承认新政府。
达加洛宣布采取上述措施之前,苏丹战场的形势还不甚明朗。在喀土穆战场,苏丹武装部队已控制喀土穆国际机场,苏丹主权委员会主席兼武装部队总司令布尔汉宣布“喀土穆自由了”。达加洛则宣布快速支援部队撤出首都圈喀土穆市,并称撤军是为将部队重新部署在首都圈恩图曼市。
在西部达尔富尔战场,快速支援部队仍然占据优势,冲突双方还在争夺北达尔富尔州首府法希尔市。据联合国方面4月14日表示,法希尔市及其近郊的两座难民营近日遭到大规模袭击,造成超过300名平民死亡。快速支援部队13日宣布控制法希尔市近郊的扎姆扎姆难民营,该营地聚集了超过50万名流离失所者。
从2023年4月15日苏丹武装部队与苏丹快速支援部队爆发冲突至今,整整两年的战火已经造成苏丹约2.97万人丧生。虽然战场上胜负未分,但苏丹国内经济和民众陷入多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2023年和2024年苏丹经济分别萎缩了40%和20.3%。苏丹的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工业体系近乎崩溃。
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近日表示,持续两年的武装冲突导致苏丹陷入“规模空前的人道主义危机”。联合国难民署称,武装冲突导致近1300万苏丹人流离失所,其中约380万人逃往苏丹周边国家避难。
世界粮食计划署则表示,苏丹约2500万人面临饥荒威胁,约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世界卫生组织也表示,苏丹约2030万人需要紧急卫生援助,营养不良问题普遍存在。该组织称,目前苏丹超过三分之二的州正面临三种或三种以上的传染病疫情。
在此情况下,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4月14日发表声明,指出苏丹冲突使平民“付出最惨重的代价”,呼吁冲突各方履行保护平民的承诺,并敦促国际社会加强政治努力,避免苏丹进一步“碎片化”。
实际上,苏丹冲突两年来,国际社会和地区相关国家曾推动冲突双方进行停火谈判。2023年5月冲突爆发不久后,相关国家就斡旋苏丹武装部队和快速支援部队在沙特签署“吉达声明”,达成短期停火协议。然而在此之后,冲突仍在不断蔓延,一些地区国家和组织的斡旋努力也都无果而终。
有分析人士指出,针对冲突的斡旋努力之所以屡屡遇挫,主要原因在于冲突双方的谈判意愿并不强。无论是苏丹武装部队还是快速支援部队,都希望在战场上取得优势后再参加谈判。另外,冲突双方对一些斡旋方的立场表示质疑,也是导致斡旋难以推进的原因之一。
从战场形势来看,苏丹武装部队自2024年9月起实施多次反攻,其拒绝谈判的立场趋于强硬。布尔汉3月底表示,苏丹武装部队“不原谅、不妥协、不谈判”,将继续战斗,直至消灭快速支援部队。快速支援部队也表示不会谈判,不会让步。
除此之外,冲突双方在政治上的一些行动使苏丹面临分裂的风险。从2024年12月起,苏丹政府在其控制的苏丹东部7个州启动货币兑换计划,用新版纸币代替旧版纸币。今年2月,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及其同盟政治力量在肯尼亚签署宪章,计划成立一个与苏丹现政府“平行的政府”。如今快速支援部队宣布成立“和平与团结政府”,苏丹国内的其他一些政治力量也决定“选边站”,苏丹分裂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
分析人士认为,苏丹冲突双方在未来国家架构和军事力量整合等方面分歧较深,通过谈判达成妥协的难度不小。当前战场形势仍然胶着,冲突在短期内恐难结束。尽管如此,国际社会还是应该加大促谈努力和人道主义援助力度,防止更多人沦为冲突的受害者。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