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媒体,在新闻,在网络上,我们常常看到的印度是负面的,甚至是和我们对立。但我所看见的印度不同,我想这个世界上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否则我们对某些人事物的认识会越来越片面。我应当说说我所看见的印度。
印度,我一共去了两次,都是几年前的事情了。算是旅行,也算是访友。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我就被震撼了,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确实比不上中国,路上确实有很多的动物,空中有许多的飞鸟(我并不觉得这些不好,我反而觉得很好),他们个人的家里却很干净、精致,进门是需要脱鞋的,家里的布置也很印度,像极了我们看过的印度电影。我喜欢他们墙壁的颜色,和很有历史感的瓷砖。
当时我们的第一站是孟买,从机场出来,一路上看到很多不同的房子,高高矮矮的,也有很高的楼,但很多是不高的楼。那种感觉像是自己穿越了,穿越到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地方。车子一路开到了我们的住处,旁边是孟买的小区,小区的旁边竟然有一个十几层楼高的停车场,里面停着各种款式的车子,我想这是一个富人的小区吧。
我们入住的酒店,其实像个旅馆,听说是修女们开的。旅馆不大,进门时有一个小院子,院子里一个印度大叔帮我们开门,我猜想他应该是这里的门卫。门是那种大铁门,很有历史感,我喜欢这样的门。进门后右转进入狭小的楼道口,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小小的楼竟然有电梯,而这种电梯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很有意思的电梯,我仿佛在香港的电影里看过,电梯有门,但不是我们常看见的那种门,而是可以拉伸的铁栏杆门,门关上之后,我们是可以通过铁门的网洞看见外面的,我待会看看能不能找到照片。
旅馆有好几层,每层都像一个独立的居室,有客厅,有几间房间,共用一个洗手间,几个朋友刚好可以住一层。客厅里有沙发和一些椅子,这些沙发和椅子也像是从印度电影里搬出来的,坐在上面,仿佛我自己就是个印度人。客厅头顶上是一个大吊扇,墙壁上挂着圣母和耶稣的画或者像。客厅的一角有一个电视机,但我们从来没看过。从窗户望下去,可以看见我们进来的那个小路,看见附近走来走去的居民,也可以看见远处的高级的房子和贫民的房子。



晚上的时候,我们吃完晚饭,就坐在客厅聊天,这种放下手机一起聊天的感觉很不错。窗户那边突然传来楼下唱歌和人呼喊的声音,听说是他们在游行,是什么节日,或者是为了纪念什么。男男女女跟着放着音乐的车子,跳着舞,外面还下着小雨。我想啊,这真是一群快乐的人,他们可以这样没有顾忌的唱歌和跳舞。虽然还下着雨。

第二天我们跟着印度当地的朋友要去一个地方,那是孟买周边的一个村子,应该是一个村子。和他们一起去看一群特殊的孩子。我们个人背着包穿梭在孟买的城市里,路上的行人会看着我们,因为我们其中有的人很中国面孔,很白,很中国(实在想不出什么形容词),而我比较像印度人,因为黑一点。没有人上来和我们打招呼,因为我们看起来就是赶路的人,跟着前面高个子的大叔不停的走。
[商品1]


穿过一个头顶高架路,再穿过一片水果市场,看起来很好吃的样子,我开始有点流口水了。我们来到一个餐厅,一个很凉快的餐厅,有电风扇有空调。我猜想是要吃完午饭再赶路,然后我们做了里面的一排桌子,开始点菜,英文好一点的朋友给我们介绍有什么吃的?我们自己选。看起来价格不贵。吃完饭后,老板上了一小碟五颜六色颗粒状的东西,听说是帮助口气清新的。我是个好奇心很重的人,也很喜欢尝试新的东西,于是就往嘴巴里放了一把。味道特别浓郁,果然没让我失望,是我过去都不曾体会过的味道。在印度,会经常吃到过去从来没有尝过的味道的食物。
午饭后,我们去到火车站,还是跟着高个子的印度大叔,这个大叔是我们本地的朋友,他是一个交通指挥员,笑起来像印度电影里的明星。长得人高马大,看着特别有安全感。他是我们一群人中,对孟买,或者说对印度最熟悉的人。我们就跟着他转啊转啊,他时不时回头看看我们有没有跟丢了,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当世界第一大人口的中国人,去到世界第二大人口的印度,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要不是肤色和环境不同,那就像极了中国80年代的火车站。

穿过火车站里的天桥,我们终于来到了等候上车的铁轨旁。我心里想,怎么没有人检票呢?后来还真是没人检票,再后来我听说本地人是不需要票的,外国人才需要买票。但我们这种普通舱是不检票的。
这个时候印度大叔开始说话了,待会我们只有10-15秒的时间上车,上面的人会冲下来,我们要马上冲上去。听着怪吓人的,这对冲把我们冲散了怎么办?万一冲不上去怎么办?反正我在心里嘀咕着,也没说出来,到了朋友的地盘就只能听朋友的了。

火车快要进站的时候,大叔让几个比较强壮的人站在后面,他自己则站在最后面。远远的看见火车上有很多人,这种城间火车是没有门的,人们的头就探出来。火车一停,上面的人就往下冲,等他们冲下来,我们在几秒内就全部冲上去。只听大叔在后面急速的喊着,go、go、go、go……等我们一上去,火车马上开了。然后大叔示意我们往中间走,因为门口很危险。其中一个朋友还特地站在门口,伸出头去感受了一下印度火车的味道。
走到中间后,周围的印度人,有老人,也有年轻的男女,还有孩子,都很和善的看着我们,对我们微笑。被印度人民包围着的感觉,竟然还不错。我们也主动和他们打招呼,其中英文好的,会简单的聊两句。聊着聊着他们竟然给我们让座,我想啊,好不容易有个座位,他们竟然愿意让给我们这几个陌生人。心中还是挺暖的。这火车不知道还要坐多久,一直站着挺累的,就让其中的一些朋友去坐下了。
本以为会做很久的火车,但没想到这跟在上海做地铁一样,没几站就到了,我们又一群人在几秒之内冲下去,冲下去的时候我觉得比上来还刺激,因为会发现下面的人往上冲,有阻力。
大叔又带着我们穿过几条路,来到了一个汽车站。大家都渴了,因为一直在流汗。于是在车站的商店买了几大瓶矿泉水。在印度我们学习了当地的喝水方式,就是一瓶水可以几个人喝,不是用杯子倒出来,而是一瓶水轮流传递着喝,喝的时候嘴巴不能碰到瓶口,而是把头仰起来,把瓶子举高,瓶口对着嘴巴喝。在印度期间我们都很默契的,一直这样喝水。

等大巴的时间很长,我感觉至少等了两三个小时,期间我们和周围的印度小孩玩,对他们笑,他们也很好奇的看着我们。然后我们和他们一起拍照片,还分了糖给其中的一些孩子吃。其中一个小孩特别腼腆,拿了糖之后回去放在妈妈和爸爸的手里,然后自己挤进妈妈和爸爸座位的中间站着。等车的人有白发苍苍的老人,穿着印度传统的服侍。有一家几口的,丈夫穿着长裤和长袖衬衫,妻子也穿着稍微鲜艳一些的印度传统服侍。孩子们则穿着比较现代的短袖。我发现印度男人夏天很热,但他们很少穿五分裤之类的夏天裤子,都是长裤,牛仔裤,而且很多人喜欢穿长袖衬衫。


不知道等了多久,我们终于上车了,然后汽车开了很久都没能开出这个城市,因为堵车。期间有人下去买茶喝,然后又过来追车,估计他们是常客,知道车子开不远。我们一行人中,有的有座位,有的没有,而我就站在离司机最近的位置,汗一直流,但也到不觉得累,因为周围的环境、风景和人,都是很特别的,有一种视觉冲击,缓解了我们站着的累。车上有很多人,很多不同服侍的人,但我发现印度的人很喜欢穿他们的传统服侍,而在中国,我们却很少发现有人穿传统服侍,或者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分辨什么是我们的传统服侍了吧!其中有一些人让我格外的留意,他们穿着时尚,看起来像学生,玩着手机,听着音乐。旁边的每个人掏出手机打电话或者在发信息的时候,我都好奇的偷偷瞄一眼,看看是什么样的手机。

司机的技术很好,我总是看到车站快要撞到前面的车子了,他紧急的刹住了车子,然后车子就是这样走走停停,急刹车的次数很多,但是大家却都表现的很淡定,我想是因为习以为常了。记得在上海有一次坐公交车,司机突然刹车,很多人差点跌倒,然后就是一顿骂司机。没有比较之意,只是觉得印度人很淡定,车子开的慢,也没人抱怨。大家都慢慢的等。仿佛都不急,都不赶时间。

车子从下午开到天黑,我也没去计算我们到底站了几个小时,最后下车的时候,觉得好舒服,外面的空气有点凉,但是很舒服,和白天的炎热比起来,这个夜晚的凉爽就是一份大自然的礼物了。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房子外面就是稻田的我来说,觉得周围都好熟悉。
然后我发现,还没有到地方,还要坐车。我并没有抱怨的意思,只是觉得这个旅途有点意思。这次我们是包车,都有位子,而且窗户外面的凉风很舒服,大家的心情也都放松了下来。
到了地方,因为很黑,周围什么也看不到,我们被带到一个大房子的大客厅里,客厅真的很大,我们一行朋友,加上当地的朋友,十几二十个人可以围坐在客厅里,我们开始轻松的聊天,然后见到一些老朋友,大家开始分享从中国带来的零食,真的,出去的时候,多带点零食是有好处的,接下来的一周中,这些零食就是我们每天聊天时候很大的一个乐趣。我记得有牛肉干(我的印度朋友是吃牛肉的),猪肉脯,豆干,豆腐,美珍香等等,还有方便面,香肠,巧克力。
大家聊了一圈之后,主人招待我们吃晚饭,因为很晚了,就随便吃了一些,我记得有手抓饼和鸡蛋,还有印度特殊的咖喱土豆,里面还有豆子的菜。印象比较深刻的是,鸡蛋很大很好吃。
晚上,我们男生住一套大房子,女生住一套大房子。房子倒是和中国的房子很像。有室内洗手间,有淋浴。在这个周围是农村的地方,有个这么城市化的住处,很惊喜啊。
晚上热倒是不热,但是蚊子和虫子超级多,以至于我们点了好几盘蚊香、电蚊香,然后睡的竟然特别好,后来我想,我们差不多是被蚊香眩晕的吧。
旅途中的乐趣,其实还有一个,就是晚上几个好朋友的聊天,我们什么都聊,基本上是聊一些快乐的事情,其中有很会讲笑话的人,也有一直默默听的人。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醒来,站在二楼的阳台,发现周围都是山和树,应该还有农田。我们也发现这里不是一个村子,而是有很多独立的别墅一样的房子。来的时候,我们就知道这里是一个福利院,我们过来看看这边的孩子,陪伴他们一周。



早饭后,我们一行人被安排了不同的任务,分别有:教孩子们功课、教音乐、教篮球、教足球、教羽毛球,我是负责和另一个朋友教音乐,他英文很好,所以基本上都是他在教,而我教会了他们唱一首中文歌。

我们在福利院待了五天的时间,除了第一天,之后的几天我们都被安排到不同的人家吃饭,因为这里的院长希望这些孩子有家的概念,有爸爸妈妈的概念,所以这里的义工很多都是夫妻一起,然后一套别墅一样的房子,每对夫妻带十几个孩子,我们被分到的那家主人很幽默,他说他是这里的大厨,做饭最好吃的,后来发现他所言不虚,每餐饭都很好吃,印度炒面,印度炒饭,我们那一对应该是吃的最好的。主人主动的跟我们学中国话,我们也和他学印度话。

每天上课像打仗一样,孩子们是所有课都上,轮流到指定的地点,我们因为是教音乐,所以分到了一间教室,有电风扇,有黑板。五天的时间,其实正式上课应该是四天的时间,我们把学生按照年龄段分,有六岁以下的,有六岁到十二岁的,有十二岁以上的,记不清,应该是这样分的吧,反正是按照年龄段分的。
其他的课我不太清楚,音乐课上的有点疲惫,主要是语言不太通,还有不知道怎么教。我们教了弹吉他和唱一些歌。他们学的很快,尤其是学歌,很快他们就在路上唱我们教的中文歌了,我听着觉得很有成就感。而其中有几个男孩,竟然很快的学会了一点弹吉他,也很惊讶。
音乐课的最后一课,我用蹩脚的英文说,我们明天要去孟买了,然后就要准备离开了,其中有几个学生哭了,舍不得我们走,让我们记得再来看他们。
最后的一天是比赛,音乐课没办法比赛,所以我们都去看篮球、足球、羽毛球比赛。在比赛的前一天,我们准备了奖品,其中有羽毛球拍、水杯等等,分一二三等奖。同时在比赛的前一天我们给孩子们买了袜子和鞋子,他们中很多人平时是没有运动鞋可以穿的,夏天光脚,冬天或许也只是穿一个拖鞋。其中很多很大了的孩子,不会穿袜子,我想是他们没有穿过袜子,或者很少穿袜子。还有很多人不知道怎么穿鞋子,不知道怎么系鞋带。当看到他们穿上鞋子,在院子里和球场上奔跑的时候,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快乐。
比赛结束后,刚好是当地的一个节日,我们一起庆祝了当地的这个节日,一起跳舞,一起玩节日的游戏。
这里的孩子大多数是没有父亲的,他们是被从红灯区里救出来的孩子。但是这些天的相处中,我发现他们很聪明,而且都很有礼貌。上课以外的时间他们都不会来打扰我们,虽然他们很想要来和我们玩。走在路上他们会主动打招呼,然后会主动问我一些中文,比如吃饭,你好,这些中文怎么说。
离开的那天,我们收到了很多的卡片,里面密密麻麻的写着他们对我们的感谢,还有祝福。我很感动,到现在我还很宝贝的收着这些卡片。其中有一个很特别的礼物,就是我收到了一个透明的碗,没有写名字,但是说是给我的。不是很值钱的那种玩,但是对于连鞋子都没有的他们来说,绝对是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因为不知道是谁给的,我也没有办法退还回去。
最后的项目就是和福利院的院长和爸爸妈妈们合影留念,孩子们没有来送我们,我想不是因为他们不想来,而是他们很乖,没有被允许来,他们就很乖的不来送。这是他们学会的规矩。也或许是来来去去的人太多了,他们习惯了吗?还是院长不想让我们太难受?
回孟买,然后就准备回国了。从福利院回孟买,我们没有再坐汽车和火车,而是直接包了一个车,费用是我们可以承担的了的。而原本坐火车过来,我们也是想要体验和认识一下印度,确实在火车和汽车上,我们更多的认识了印度。
包车回孟买,相对就轻松很多,不用来回换车,车上有空调,虽然空调是要另外付钱的。回来的路上,福利院的创始人大叔在讲福利院创始的故事,这些故事以往我有写过。简而言之就是,在25年前,一个妓女死在大街上,上了新闻,他们看到后觉得很难受,在印度竟然有那么多的妇女被欺压,孩子生活在红灯区里,他们就决定要救他们,然后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个事工中。他们主要是救出红灯区的妇女和孩子,帮助他们过正常的生活,后来建立了福利院,被救出来的孩子可以在福利院里生活,读书,一直到大学毕业,现在最早的一批孩子,很多已经开始进入社会工作,甚至有的在银行,有的在电脑公司做工程师,很多孩子的命运被改写。
到了孟买,这个创始人大叔特地带我们去看了孟买最大的红灯区,因为他自己在这里是黑帮的黑名单人物,他是不能露面的,否则有生命危险,于是我们就在车里,看着外面。大叔说,现在这里已经少很多了,有各个方面公益组织施压,政府也开始慢慢介入。但是还有有很多人在这里,也还是有很多孩子在这里。
到了中午我们吃了来印度之后最好的一餐,在餐厅里大家都很放松,一起唱歌,聊天,拍照。
最后的旅行,是去孟买购物,到当地的市场买一些东西,我对购物一项不感兴趣,但是我买了两件当地的传统服侍,一件给妻子,一件给岳母。然后就会旅馆休息了。旅馆还是刚来的时候住的那间修女开的旅馆。
晚上的时候,其他人带着他们买回来的东西回来,放在客厅的桌子上互相介绍,有用的,与吃的,但我都记不清是什么了。
第二天我们就要飞回中国了,当天晚上停电,然后蚊子特别多,被咬了一整个晚上,但是还好我们在飞机上还可以睡。
这次的旅行其实很感动的有很多方面,印度确实要比中国的基础建设落后一些,但是我很喜欢这种画面上的截然不同,每一个房子都有自己的特色。印度人也很和善,在大街上他们会很喜欢和我们合影,打招呼,坐火车给我们让位置。印度大叔一直保持高度警惕的保护我们。带我们吃好吃的,带我们购物,带我们去河边游泳,一起跳舞。教我们怎么用手吃饭,我们大部分人真的是全程用手吃饭的,很香。
写这篇文章,是想要人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印度,他们也真的有一群很可爱的人,尤其是我听了福利院的创始故事,他们很多人放弃了工作,为了社会里的弱势群体而奋斗。上帝同样爱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