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发布了《毛主席与宾馆服务员拉家常,听到对方报出几组数字,立刻坐不住了》一文,文中讲到, 1965年12月15日,“上海紧急会议”结束后,毛主席仍回到了杭州,下榻于杭州刘庄宾馆。
12月21日,毛主席在刘庄宾馆召见陈伯达、艾思奇、胡绳、关锋、田家英等人,和他们展开了长时间的谈话。
彼时,他刚刚读完了1965年第6期《工农兵哲学论文特辑》,心有所感,告诫众人说:“凡搞哲学的,不要写书本式的哲学,要写就写实际的哲学,这样才有人看,才能达到传经布道的目的,你写的都是书本式的哲学,艰辛难懂,谁看?”
接着,他大赞写近代史的孙达人,转而批评吴晗、翦伯赞等人,说这些人高坐“庙堂”,脱离了群众,写的东西越来越偏离实际。
他有些感慨地说:“这些年来,青年们的进步很快,一些老教授却是固步自封。现在的吴晗,当了市长,反而束缚了他的思想,不如下去当个县长比较好。另外,像杨献珍、张闻天这些人,也是下去比较好。下去了,思想才会发生飞跃。人下去了,思想上来了,那是真正的帮助到了他们。”
随后点评了戚本禹的《为革命而研究历史》,以及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不可避免地谈到了庐山会议,谈到了彭德怀。
最后,他大发言论说:“不但搞哲学的人要多到工厂、农村跑,教授和学生也要多到工厂、农村跑。现在的教育制度必须得改革,否则,读了大学的大学生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连稻、粱、菽、麦、黍、稷都没见过。高中生从高中毕业了,就应该先做实际工作,下农村,下工厂,下商店,下连队,搞它几年,然后再读两年书。大学如果是5年学制的话,那么,就在大洋楼里读两年,再到下面搞三年。”
谈话结束后,艾思奇和关锋等人都觉得毛主席的谈话内容非常重要,足足花了一个通宵来整理相关的谈话记录。
次日,他们把新鲜出炉的《毛主席1965年12月21日同陈伯达等同志的谈话纪要》交给了田家英。
田家英乃是毛主席的五大秘书之一,自幼饱读诗书,记忆力惊人,文笔老到,堪称一代奇才。
周小舟、周惠、李锐、胡乔木、田家英等一批毛主席口中的“秀才”,在庐山会议上,是同情彭德怀的。
果然,田家英读了艾思奇和关锋整理出的《毛主席1965年12月21日同陈伯达等同志的谈话纪要》后,自作主张,故意删去了毛主席关于彭德怀的那段话。
在中国古代社会,史官有著作《起居录》的传统,删减里面的内容是犯大忌的。
艾思奇因此提醒田家英,说:“你好像无权删去主席的谈话内容,还是添加回来吧。”
田家英不以为然地说:“那几句话是关乎文艺的,无关整个谈话的大旨,删去比较好。”
田家英所删去的“那几句话”,真的是无关大旨吗?
12月22日,毛主席在召见彭真等人时,又把昨天评价《海瑞罢官》和彭德怀的那些话重述了一遍。
数日之后,由艾思奇、关锋执笔,经田家英删改的《毛主席1965年12月21日同陈伯达等同志的谈话纪要》,经“5人小组”组长彭真批示后,印发到各地。
陈伯达和张春桥、姚文元、戚本禹等人读后,得知是田家英擅自删去了毛主席关于《为革命而研究历史》《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评价,一个个议论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