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正式评审“不计分”咋回事?通过与否如何评判?

平湖一柱 2025-02-16 16:40:17

教师职称评审,评的是“荣誉”,审的是“证书”。通过对荣誉证书“金量大小比较”,判定申报教师能否通过评审。为此,有不少教师问,“我这个证书含金量如何?值几分?”

要回答这个问题,也简单,也不简单。

说简单,拿出单位职称评聘方案,对照荣誉计分表,看看你的证书值几分,一目了然。纵然是“新类型”荣誉,计分表上没有对应项,经过单位评委会评定,也会给出一个“相当于”的分数。

说不简单,是说正式评审不计分。有老师对此不解,不是分数高者通过吗?不计分,那怎么评?

这种“计分”和“高分者通过”观念,是建立在单位竞评办法基础上的,以为正式评审和单位竞评一样,将各个证书打分,甚而至于,产生出“学历高”“教龄长”积分就高,就容易通过的幻想。岂不知,正式评审是“综合评议表决制”不计分、不积分。

《山东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办法》(鲁教师发〔2023〕1号)第十六条第五款规定:“评委会专家审议,进行综合评议。经评议,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同意票数达到出席会议的评审专家总数2/3以上的即为评审通过。”

这明确说明,正式职称评审,是不计分、不积分的:所有评审专家按《职称评价标准》进行评议,每个人对证书的含金量都有“自己的理解”,然后综合衡定,给出一个通过或不通过的评判。

同一名申报教师,有的评委认为“可以通过”,有的评委则可能认为达不到《标准》要求,“不能通过”,都很正常。

最后确定该教师通过或不通过的办法是“民主集中制”——“无记名投票表决,同意票数达2/3以上的即为评审通过。”

有老师说,那证书的含金量还有没有标准?答案是没有统一标准,对于同一个证书的含金量高低,是见仁见智的事。但没有统一标准,并不意味没有标准。一般来说,对含金量认可度较高的荣誉证书有以下几种:

综合类的名师、优秀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等;

业绩类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学科类优质课、教学质量奖、教学能力和基本功大赛奖、课题成果、论文论著等,

这些荣誉一般认可度高、含金量高、异议少。

有老师说,那这样说来,其他荣誉作就不用争取了?一般的教学设计、作业比赛、案例评选、学生竞赛(教师有辅导奖)等比赛活动就不用参加了?

非也,非也!

一般活动不参加,一般证书不争取,单凭几张含金量高的证书,你在学校竞评中就会被淘汰了,很难进入正式评审程序,证书含金量再高也派不上用场啊!

反之,你只参加一般活动,难度较小活动,平时教育教学努力不够,方法不对,业绩不突出,手中“核心证书”少,即便“积小成多”,在学校竞评中高分胜出,但正式平台填报,硬核证书没几个,竞争力就会弱,正式评审一样也通不过!

【结语】教师要想晋升高一级职称,要抓住一切“获证”机会,“大鱼小鱼都要钓”,否则,单等“看见大鱼才撒网”,大鱼不见得就“入网”啊!

“小证”可增强学校推荐中的竞争力,“大证”可提高正式评审的通过率,正所谓“小证大证手中握,晋升高级准能过”!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