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历史上的真实战役,发现更多引人入胜的人物传奇!
【前言】
1949年那会儿,党中央离开了西柏坡,搬到了北平,临时挑了香山给几位大领导当住处。他们没在城里头找地方,而是选了城外的香山,主要就是因为城里头防空不安全,香山位置相对好点。
那时候,咱们的人民解放军还没能拥有自己的战斗机,反观国民党那边,飞机是想飞就飞,毫无阻碍,所以咱们的防空压力特别大。
特别是国民党政府不接受和平协议后,毛泽东和朱德决定下令渡江。负责安全保卫的同志们心里都挺忐忑,生怕国民党政府急了眼,派飞机来狂轰滥炸北平。
关于这事儿,中央已经有了打算,早在4月头上,就把高炮师给调过来了,部署在香山那边。而且啊,还盯着天上呢,只要瞅见飞机靠近,立马就拉响警报。
肯定不止要防着空袭,北平城里那些特务、内奸也得小心提防。地上也是关卡重重,要是有人想混进香山,那绝对会被拦住盘问,最后肯定进不来。
不过,在守护香山的那阵子,确实发生了好多事儿,特别是那些负责安保的人员,他们真的挺不容易的。
【错拉警报,哨兵陷入两难】
在朱毛发布让人民解放军渡江的命令那天,汪东兴赶紧给管监视和报警的负责人打了个电话。他说,根据得到的准确消息,敌人飞机打算来北平搞破坏,让大家务必加倍小心,提高警觉。
领导说山上连个望远镜都没,直接用眼睛看太费劲了。汪东兴立马回应,说可以派人去他办公室取,他那有个德国产的僧帽牌望远镜,那时候可是个好东西,挺高级的。
那天上午大概11点的时候,真的就听见飞机轰隆隆的声音了。汪东兴赶紧打了个电话过去,让他们多留意下南边,还问他们有没有瞅见飞机飞过?
没过多久,飞机的响动就没了。结果到了下午,我们收到消息,说上午那架飞机在南苑机场投下了一枚炸弹,然后就溜之大吉了。反正打从党中央的部分领导搬到香山这儿以后,香山这儿一直都没被炸过。
以后防空任务没了,汪东兴就来把望远镜拿回去了。负责人心里挺舍不得这个好东西,汪东兴就跟他讲:“这望远镜啊,是毛主席长征时候给我的,我得留着当个长久的念想。”
香山那边的防空警报一直挺靠谱的,没出过啥岔子。但说到西柏坡那会儿,有次警报却搞砸了。时间嘛,估摸着是1947年的夏天。那时候,傅作义有条航线飞山西太原,飞机天天从头上过。
石家庄举办了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大会,这事儿让北平的敌人给探听到了。他们立马派飞机来轰炸石家庄。飞机是一批批来的,两架一组,轮流上阵。石家庄里头那个挺大的工厂,大兴纱厂,都被炸得没法生产了。有的时候,飞机晚上摸黑来,先丢几个照明弹照亮,接着就是炸弹和传单如雨点般落下。
隔天,敌人飞机没再去轰炸石家庄,反倒把目标转向了平山县城还有边上的高崖村。好在县城和村里头人不多,防空洞建得挺结实,人跟牲口都没事儿,就是房子遭了不少罪,被炸坏了不少。
敌机那阵子的轰炸也就持续了两三天,说到底,国民党军也不是啥大富翁,没那钱天天来炸。轰炸是停了,可敌人的轰炸机和运货飞机还是老在头顶盘旋,西柏坡上空常常能看到它们飞来飞去。
说国民党是否察觉到中共中央的动向挺难讲,但平山县离西柏坡就那么五十几公里远,炸弹不长眼,咱们得小心为上。中央警卫团赶紧行动起来,连夜派了一个排回来,带着三挺重机枪,从石家庄火速赶到西柏坡,准备对付天上可能来的威胁。
没多久,在毛主席住的地方北边那座小山丘上,就搞起了防空岗哨,还弄了个半埋在土里的小岗楼。挖好了能朝天开枪的战壕,摆上了高射机枪,装上了警报器,另外还接了一根电话线,啥设备都齐全了。
考虑到敌机老是到处飞,汪东兴下了个命令,说只要看到三架或以上的飞机从西柏坡头上经过,就得赶紧拉警报。那些哨兵们,一个个都瞪大眼睛,天天盯着天上,他们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可不轻。
每天天上飞过去的飞机挺多的,一般都是一两架一块飞,主要都是忙着送货啥的,战斗机倒是很少见。结果有一天,大概上午9点多吧,突然有三架轰炸机轰隆隆地飞了过来,那阵仗可吓人了,哨兵一看,立马就把警报器给扯响了。
这会儿本该是毛泽东休息睡觉的时候,警卫员二话不说,硬是把老人家给拽进了防空洞,等着炸弹落下来。但奇怪的是,飞机的嗡嗡声慢慢没了,一颗炸弹也没见到。没多久,哨所就接到了电话,里头质问:“谁乱拉的警报啊?”
接起电话的岗哨是个经验丰富的老兵,一听就知道是周恩来总理的声音,他连忙解释:“这是汪东兴定下的规矩。”
很快,汪东兴也来电话了,他对哨兵讲道:“规矩是规矩,但你们不能只盯着规矩,不瞅瞅飞机的情况,也不动动脑子分析一下。这样死搬硬套地执行规矩,把毛主席都给吵醒了。”
哨兵挺纠结的,飞机飞得那么快,哪有时间等你慢慢琢磨啊?这次挨批就挨批了,可下次要是再遇到这种情况,到底是拦截还是不拦截,那真是让人左右为难。
接着,哨兵拿起电话,跟警卫科的头儿李树槐说了说那边的事儿。李树槐回应道:“电话里讲不明白这些,我还是直接过去一趟吧,咱们当面聊聊。”
没过多久,李树槐就到了防空哨所。哨兵赶紧把刚才的情况又给他复述了一遍,接着问道:“要是以后还碰到这种事儿,咱们该咋办?怎么处理才好呢?”
李树槐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刚才周副主席问得在理,汪东兴定的规矩没错,你们拉了警报,这事儿也做得对。”
这么一说,哨兵更加手忙脚乱了。李树槐接着讲:“咱们干警卫这行,得有个大方向,就是怎么保障首长安全怎么来。我说的话,都是从保障首长安全的角度出发的,肯定没错。汪东兴定的规矩,那是根据这几天敌机老来转悠的情况定的,也是为了首长安全,肯定对。你们今天拉了警报,照规矩办事,也是为了首长安全,没啥问题。你们再琢磨琢磨,毛主席忙了一宿,刚躺下,结果被你们误报的警报给弄到防空洞里去了,他批评你们两句,那不也很正常嘛?”
这么一解释,哨兵也没啥好反驳的了。不过,对于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李树槐还是没说啥。看着哨兵一脸着急的样子,李树槐笑了笑,一本正经地说:“下次啊,还照样拉警报。拉了总比不拉强,要是真有啥炸弹掉下来,那可就是大问题了。”
【香山检查站工作不好开展,一个检查站的警卫受了委屈,闹着不想干了】
香山在防空方面挺省心的,没像西柏坡那样出过啥乱子,防空警报响的时候更是少之又少。不过说到地面的管理工作,香山这儿可就麻烦多了。毕竟地方大,还是北平的郊区,虽说平时人不咋多,但隔一段时间总会有不少人过来逛逛。
香山那儿的安保,中央警卫团主要管里头,而那些通往山上的主要路口,都设了关卡,有人说是三个,也有人说是五个。这些关卡啊,是在毛泽东来北平前,3月21号那次警卫碰头会上定下来的。会上,大伙儿把活儿都分得明明白白。主要是高富有带的那帮便衣侦察队在干,香山、海淀的公安,还有中央办公厅,再加上西郊驻的一个师,都搭把手,一块儿把关卡建了起来。
青龙桥那儿有个查车的点儿,主要是拦下汽车进行检查。那会儿,发现的问题车辆不算太多。因为工作做得挺到位,那些特务团伙基本都被盯上了。再说了,去香山逛的人也不多,主要是得防着些零散的坏分子往山上跑。
再说,车子要是没得到指示,那就别想随便过。不管是军用的还是中央的车,只要没军官会发的通行证,香山那地方,一律不让进。
有一天,华北军区那边开来了三辆大卡车,车上装满了废旧炮弹,打算经过青龙桥的检查站。检查站那儿站着几个穿着旧警服的人,他们朝车子一挥手,喊道:“停下,不能过去!”
那司机看起来不简单,直接吼道:“咋回事儿?”
检查站的工作人员瞅见对方那副不善的脸色,直接硬气回绝:“说了不让过就是不让过!”
司机一听立马火了,哎哟喂!这老警察还这么嚣张。司机立马蹦下车,啥话也没说,照着警察脸上就是两下子,动手的同时嘴里还嚷着:“娘的,你个老警察还敢管到老子头上。”二话不说把警察拽上车就开溜,硬生生闯过了青龙桥的检查站。
华北那边的军区司机可真够大胆的,他骂人家是“黑狗子”,却压根不知道,那人根本不是什么旧警察,而是守在毛泽东身边的警卫战士。这不,刚踏进北平城,警卫战士们还没换上专门的制服,只能先穿着国民党警察那套黑衣服,结果就这么闹了个大乌龙。
华北军区那边也收到了消息,很快就赶了过来,让他们赶紧把车倒回去!司机这才蔫蔫地把车开走了。车上的营长被拽了下来,这事儿交给了华北军区的参谋长唐延杰来处理。营长被关进了牢里,其他人也根据情况挨了罚,有的还被罢了官。
高富有火冒三丈,着重说道:“这事儿得狠狠处理,居然敢跑到香山毛主席住的地方去销毁炮弹,他们是不是胆大包天了?”
华北军区的那三辆大货车压根儿不清楚香山的情况,要是知晓了,肯定不敢这么嚣张。不过,因为这些家伙态度实在太差,所以全都挨了罚。
罗瑞卿听完高富有的报告后,立马把检查站的人召集起来,开口说道:“有人骂你们是黑狗、特务。但你们想啊,特务这词儿,听起来挺特别,不是谁都能当的,人家想要这称呼还得不到呢!这是给最靠得住的人的‘荣誉’。干便衣这行,受点冤枉气是常有的事,保卫工作可不是闹着玩的,以后可能还会遇到不少麻烦,所以啊,你们得学会咽下这些委屈。”
罗瑞卿压根没想到,没过多久,检查站那儿又闹出一档子事儿,把警卫员们心里的憋屈给彻底勾出来了,一个个竟然吵嚷着要撂挑子不干了。
有个在中央机关工作的家属,给老爸送终,抬着口棺材,打算葬在香山脚下的万安公墓里。
在青龙桥检查站那儿,我们又被拦下了。警察挺耐心地跟我们说,按规定来,不让走就是真不让走,没那个证明,谁也别想过青龙桥。反正就是你来我往地说了好一阵子,两边都犟着,谁也不松口。最后,那位在中央机关工作的家属急眼了。
那个人因为家里办丧事,心情本来就糟糕透了。跟他解释了半天,他愣是听不进去,反而越说越生气。一激动,他抬手就给挡路的警察左右开弓,甩了两个响亮的耳光。他心里想得挺简单,不就是几个穿着警服的国民党佬嘛,以前欺负人,现在还这副德行,真是太过分了!
又平白无故挨了一巴掌,这是在青龙桥检查站,大家好不容易压住的怒火又被点燃了。每个人心里都挺不是滋味,琢磨着:哎,咱们没制服,只好穿上国民党警察的衣服干活,结果就这么接二连三地被人打,挨了打还不准还手,这口气谁能咽得下去啊。
被打的是便衣队的小赵,他干啥都是按规矩来,无缘无故就挨了顿揍。他还硬是不让人走,说这车没证明,自己站在哪儿都有理。
结果,后面的车越积越多,事情越闹越大了。这位女士也真是胆大妄为,敢直接动手,原来她和管警卫的头头挺熟。这不,上头的人一来,她就顺利过了青龙桥。
青龙桥检查站那儿,员工们全都不干了。领导啥都不管,任由那个人嚣张地打人,还让她大摇大摆地闯进禁区。这事儿谁听了都火大,大伙一合计,干脆罢工得了。挨打的小赵站出来领头,带着大家伙儿上了香山。
汪东兴那时候是管警卫的头儿,这些检查站都是他亲手弄起来的。他一瞅见小赵气呼呼的样子,立马就火了,直接开怼:“想罢工?那是国民党那套,咱们可不一样。现在哪有时间搞民主那一套,赶紧给我回去干活!”
小赵听完,闷头不语,最后大伙儿全都回到了青龙桥。那会儿,大家伙儿都比较实在,工作没啥挑的,不干也得硬着头皮上。
任弼时居住在玉泉山,那儿跟香山一样,是个不让随便进的地方。他在青龙桥的检查站那儿,也碰上了一些棘手的事儿。
青龙桥检查站现在检查方式有所调整,但总的来说,还是老规矩,没通行证和证件,那就别想过去。这地方可不一般,是北平城里到西郊的必经之路,关键得很,不仅守着香山那片区域,连玉泉山那边也得靠它把关。
任弼时身体状况不佳,所以党中央特别让他去玉泉山静养。没多久,毛泽东也去玉泉山住了阵子,不过碰上了一些不顺心的事儿,从那以后,他就打死也不肯再住玉泉山了。
警卫头头到的时候,张明河正自个儿在那儿滔滔不绝地训人呢,其他人一个个闷声不响。他就这脾气,当过兵,骂人成了习惯,想改都难。张明河一看有人撑腰了,立马停嘴,经过一番商量,就让路了。
张明河心里明白,玉泉山那儿住着任弼时呢。可到了检查站,人家不认识他张明河,对他的身份一头雾水,自然也就不敢轻易让他过去了。
给首长当警卫真不是件易事,太僵硬了首长会挑剔,太灵活了又怕首长安全出问题。说到保卫工作这事儿,周恩来总理曾这样指出:“制度是你们制定的,别人都在按规矩办事,要是真出了啥岔子,你们再去处罚人家。回去仔细琢磨琢磨这些制度,你们的规矩定得太刻板了。”
部队刚到城里头,对城市守卫的工作还不太懂行,也没啥经验。因为这,发生了好多趣事。有的哨兵在站岗时逮到个可疑的人,他居然让那人站一边等着,自己跑去汇报,结果那人趁机就开溜了。
所以,警卫部门觉得,得让部队的专业能力更上一层楼,这样才能确保领导们在北平万无一失。中央警卫团动手编写了本武装保卫的手册。
课本里详细讲了警卫工作的各种事儿,像它是什么性质,平时得干啥,还有警卫战士得有的那些好品质和作风。并且,还为内卫哨兵单独列了些特别的规矩,比如怎么巡查岗哨、怎么放哨、还有卫兵得守的纪律。同时,也再三叮嘱了保密的事儿和怎么正确使用武器。
中央警卫团老是重申:“咱们干警卫这行,一点岔子都不能出,一旦出了事儿,那可就挽回不了了。不管啥规矩制度,哪怕是芝麻绿豆大的小事儿,只要你不守,都可能惹出大乱子来。”
以前曾发生过枪支意外走火的事情,警卫员不小心让枪走了火,子弹嗖的一下把周恩来的帽子给穿了个洞,把旁边的人都给吓坏了。还有一次,彭真去朝阳区打猎,那时候的朝阳区啊,还是一片荒凉的野外呢。
彭真的警卫队长在给枪装子弹时,一不留神枪走火了,不小心打到了彭真的手。幸好伤势不重,就是表皮破了点,彭真连忙摆手说:“小问题,不打紧。”
没事也会惹出大麻烦,有一回差点就砸到首长的头,还有一次直接让首长见血了。警卫队最怕的就是这种意外,站岗五个小时,一出问题就是大事件,所以说警卫队的工作真是一点马虎不得。
毛泽东住进香山双清别墅后,那里一直都很安全,没人敢靠近找麻烦,也没出过啥意外枪响的事儿。这都多亏了警卫人员工作到位,毛泽东对此非常满意。他对香山特别有感情,后来要搬到中南海时,心里还怪舍不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