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迟浩田突然对一少将说:你很忙该停下了,后来此人被判死缓

历史有小狼 2025-04-07 01:49:21

玉泉山的那句“该休息了”

1999年3月,北京玉泉山会议厅内,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迟浩田,身着军装,步伐稳健地穿过会场,走到了总参情报部副部长姬胜德的面前。他停下脚步,目光平静地看着姬胜德,然后用不急不缓的语气说了一句:“这些年来你的业务很繁忙,该休息休息了。”

姬胜德站在原地,身体僵硬,脸上表情还没来得及调整,就被这突如其来的话语震住。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几名纪委人员迅速上前,动作干净利落,手铐“咔哒”一声锁住了他的手腕,随后他被带离了会场。

姬胜德的出身和经历都曾让人羡慕。他是开国上将姬鹏飞的独子,从小生活在革命家庭的氛围中。姬鹏飞的革命生涯可以追溯到1931年,那年他投身革命,参加了震惊一时的宁都起义,随后加入新四军,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主持修建后方医院,为部队提供了宝贵的医疗保障。新中国成立后,姬鹏飞的角色从战场转向外交舞台,担任外交部长期间,他主导了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艰难谈判。

1972年,他与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长城上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谈,那次会晤历时数小时,双方围绕历史责任和未来合作展开激烈交锋。最终,日本政府在谈判成果中罕见地写下了“痛感责任,深刻反省”的表述,这句话后来被载入史册,成为中日关系史上的一段佳话。

姬胜德小时候常听父亲讲述这些往事,长城上的那次会谈尤其让他印象深刻,父亲的身影在他眼里高大而光荣。1970年代,他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家族背景,逐步在军中崭露头角,44岁便戴上了少将军衔,成为当时军中最年轻的将领之一,前途看似一片光明。

从1995年开始,姬胜德的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一年,他已经身居总参情报部副部长的高位,手握重权,负责处理大量敏感信息。可他没有延续父辈的正直,反而利用职务之便,开始为厦门远华走私集团的头目赖昌星暗中开道。远华集团当时是国内最大的走私网络之一,涉及香烟、汽车甚至石油的非法贸易,规模之大令人咋舌。

姬胜德为赖昌星提供了情报支持,帮助他规避海关和公安的追查,而作为回报,赖昌星出手阔绰,仅直接贿赂姬胜德的金额就累计超过2000万元。这些钱通过各种隐秘渠道流入姬胜德手中,有的是现金交易,有的是通过中间人转账,甚至还有部分以贵重礼品的形式送达。

赖昌星后来在调查中交代,他与姬胜德的关系早在1995年初就建立起来,最初是几次饭局上的试探,后来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利益交换。姬胜德每次收下贿赂时,都显得异常谨慎,交易地点往往选在不起眼的茶肆或偏僻的会所,可即便如此,他的贪婪还是在一步步膨胀。

台海危机中的致命一击

1996年,台海局势紧张,第三次台海危机全面爆发,我军在东南沿海频繁调动,导弹部队的部署成为核心机密。正是在这一关键时刻,姬胜德的罪行从贪腐升级到了叛国。他利用自己作为总参情报部副部长的身份,接触到了我军导弹部队的部署计划,包括发射阵地坐标、演习时间表等绝密信息。

这些情报本应严密封存,却被他以3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美国克林顿政府。这笔交易并非直接交接,而是通过一名华裔商人钟育瀚逐步完成。钟育瀚在美国商界有一定人脉,与克林顿政府的政治圈子关系密切,他先是将情报转交美国情报机构,随后以政治献金的形式将30万美元汇入指定账户,整个过程通过多重账户掩盖痕迹,资金流向却在后来的调查中被逐一查清。

1996年3月,台海危机达到高潮,我军导弹试射成功震慑对手,但姬胜德泄露的情报让美国得以提前分析我方军事动向,严重削弱了战略效果。更令人震惊的是,1999年调查人员突袭姬胜德家中时,从保险柜里翻出了一本瑞士银行存折,账户余额显示多年来累积的巨额存款。

此外,还有一份美国加州房产的产权证书,登记在他妻子名下,而她早在1997年就通过投资移民项目悄然获得了美国国籍。姬胜德在1995年开始与赖昌星勾结时,就已经在为自己的后路做打算,他不仅通过走私集团敛财,还利用叛国所得为家庭在海外铺路。

迟浩田的铁血回应

姬胜德的叛国行径暴露后,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迅速接手案件处理,展现了他一贯的铁腕作风。迟浩田的军人经历丰富,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洪水肆虐,他亲自坐镇指挥抗洪抢险,当时在沈阳军区,他带着数千名新兵连续奋战20天,顶着暴雨疏通河道、加固堤坝,那段时间他几乎不眠不休,身体多次撑不住倒在泥泞的抗洪一线。

1999年初,他又刚完成了一项艰巨任务,将上万名犯人从洪灾受损的监狱转移到安全区域,整个行动耗时数周,调度精确到小时,体现了他雷厉风行的指挥能力。姬胜德案发时,迟浩田正在玉泉山主持会议,当场下令将其控制,随后案件移交纪委和军纪委联合调查。

在审查过程中,姬胜德三次试图结束生命,一次是用皮带勒颈,一次试图撞墙,还有一次藏匿尖锐物品,都被看守人员及时制止。他在审讯中反复提到父亲姬鹏飞,多次询问调查组“我父亲知道吗”,试图通过父辈的革命功勋换取宽大处理。

姬鹏飞的老部下也有人出面求情,希望念在老将军的贡献上减轻处罚,但迟浩田不为所动。他在中央军委的一次扩大会议上,当着数十名高级将领的面,语气沉重地陈述了姬胜德的罪行,强调“叛国罪行,任何功勋都难以抵偿”,这番话掷地有声,直接堵死了说情之路。

调查组加紧行动,循着钟育瀚这条线深挖,最终从银行记录和证人证词中确认了30万美元政治献金的完整链条,钟育瀚本人也在海外被锁定身份,成为案件的关键突破口。

家国悲剧的沉重尾声

姬胜德被抓后,调查的细节逐渐传开,他的父亲姬鹏飞,这位90岁高龄的老革命,迎来了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当姬胜德的叛国罪行通过内部渠道传到他耳边时,这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已经相当脆弱。他多年来饱受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困扰,平时靠药物维持,得知儿子不仅贪腐,还将国家机密卖给外国政府,姬鹏飞的身体和精神都难以承受。

出于血脉亲情,他不愿眼睁睁看着儿子被送上法庭,受到最严厉的惩罚。他思前想后,衡量再三,决定试图寻求外援,为儿子争取一线生机。他翻看了多年积攒下来的通讯录,一页页地掀过那些熟悉的名字,最终停留在一个他认为最有可能提供帮助的人——张爱萍。

打通电话后,两位久未谋面的老将短暂寒暄,提起往昔战事和一些故人消息,气氛一度轻松。寒暄之后,姬鹏飞的语调变得迟疑,他绕了几句,最终还是将此行目的说了出来。他希望张爱萍能出面,向中央或军委替儿子说几句话,哪怕不是为减刑,只是希望组织上能考虑其家庭背景和过往贡献,稍作宽容。

张爱萍听完后沉默了几秒,他在电话中明确表示,军中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有人背叛信任、泄露国家机密,这样的人一旦留下退路,便是对整个军队体系的侮辱。

2000年1月,姬鹏飞勉强撑着参加了自己的90岁寿辰仪式,那次活动只有少数亲友到场,场面远不如他以往生日时的热闹。寿辰过后不到一个月,2月10日,姬鹏飞在家中突发心梗,抢救无效去世。

姬胜德的案件调查组在确认姬鹏飞去世后,向组织提交了特别申请,考虑到姬鹏飞一生的革命贡献,最终批准姬胜德在严密押送下参加父亲的追悼会。那天,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姬胜德穿着囚服,手上戴着手铐,由两名武警押着走进会场。他在灵堂前站了不到十分钟,低头对着父亲的遗像,随后被带离现场。

姬胜德的命运在2001年迎来了最终宣判。那年4月,北京军事法庭开庭审理他的案件,庭审持续了三天,最终,法庭综合三项罪名——受贿2100万元、侵吞军资900万元、叛国所得30万美元,于2001年7月作出判决:判处姬胜德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决书宣读完毕后,他被押回监所,这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军中叛逃案就此画上句号。

参考资料:[1]宗道一.姬鹏飞——医生·将军·外交家[J].沧桑,2001,0(5):10-17

0 阅读: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