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疼,救我!”虽然只是文字,但我却好像听到了声音,这是16岁少年于行健留给世界的最后话语,而这句话是出自于行健的父亲亲笔的悼文。

4月1日下午,沈阳某小区传来令人心碎的坠楼声,这位屡获殊荣的信息学奥赛选手,在春日暖阳中永远闭上了眼睛。

说来很是可惜,因为翻开于行健的成长档案,可以说是满纸皆是辉煌,14岁的于行健斩获辽宁省信息学竞赛第三名。

不久后的15岁于行健便在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成果展示大赛中,于AI+程序算法竞赛七至九年级组以近乎满分登顶获金奖,学校还为此发布了官方喜报,以及连续两年入选辽宁省代表队。


这样的成绩摆在眼前,别说校内的师生了,任谁也要称一句“编程神童”应该不过分。
可就在今年3月,这个总是站在领奖台的天才少年,却在省队选拔中意外折戟,成绩单显示,他的排名首次跌出前十。


网上流传着于行健父亲写给儿子的悼文,也可以说是致儿子的信,信中的于父将儿子的死看作是于行健去找寻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了。
他说儿子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有些互相排斥的意思,因为他是这样描述的,“世界容不下他,他也容不下这个世界”。
而且就我个人看来,在于父信中的这句话信息量很大,“你终究要离去”看来,于行健的离去好像是注定的,于父好像也早有预料。

另外于父口中的于行健时而“灵童”附体,时而“魔丸”作祟,于父说是他和于行健的母亲带他走进了这个领域,指的大概是于行健的专业,因为成绩非凡,父母两人也视他为骄傲。

从于父致儿子的这封信里,也看得出来他对于行健很上心,观察的很仔细,他说这个世界和于行健的世界大有不同,于是“魔丸”就开始作祟了。
从这以后他在父母的眼中就开始不再安分了,说他看不起这个世界,更是要挑战这个世界。
因为于父致儿子的信内容过多,足足占满三张屏幕截图,剩下的大家自行观看吧。


总之,于父是深深的爱着自己的儿子于行健的,而且于父也比较乐观,因为他把儿子的死,当做是短暂离去,认为以后还会重逢,再续父子情缘。
虽说不了解于行健和他的父亲,但就公开的资料足以证明两点,于行健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但是优越的成绩肯定也离不开他的努力,而另一点是于父对儿子于行健爱的深沉,但或许他忽略了一点,因为儿子的反常可能不是什么“魔丸”附体。

要知道16岁正是青春期的时候,或许是这一点使得于行健在父母眼中有了变化。
不管怎么说,还是很可惜、很遗憾的,希望孩子也好大人也好,希望大家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不要有那么多顾虑,人生在世几万天,难免有些碰壁的地方,别让那些磕磕绊绊打消了自己活下去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