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清明过后都会迎来地里种子开花结果的时刻,并且往年的农历三月十五以后都是春日温和,清风拂面。
然而今年的农历三月十五却和往年不同,画风突变,一股寒潮席席卷而来,全国各地都迎来了大风和大降温,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老人常说“最怕三月十五大风刮”,今年这次三月十五的大风,让不少人都措手不及刚换下的厚衣服又不得不重新穿上,这就不禁让人好奇,本次大风到底隐藏了着什么预兆呢?
农历三月十五这天不仅仅是月圆之夜,更是财神赵公明的生日,因此这一天在百姓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因此百姓对这一天也格外的关注,人们会选择在这一天祭拜财神,祈求财运亨通。

农历三月十五对于农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去没有天气预报,只能通过观察天气变化来预测接下来天气对农作物有哪些影响。
因此三月十五这天的好坏也就变成了与农作物收成相关的话题,这天天气晴朗,气候温和,那么接下来相应农作物的收成情况将会是风场不错的,反之则不然。

“最怕三月十五刮大风”是一句流传已久的民间谚语,主要指的是在农历三月十五这一天如果刮大风,会对后续的农产品生产以及接下来百姓的生活产生一些不利影响。
然而,民间对这一天刮大风的现象非常重视,认为这会对接下来的天气和农业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具体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方面,农历三月十五前后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风和日丽,气候条件温和,那么后续的农作物将会正常成长直到丰收。
如果这天刮起了大风,预示着可能寒潮来袭,随之而来的可能会带来冷空气,导致“倒春寒”现象出现,最终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甚至造成大规模的减产,更严重的可能导致农作物绝收。

“倒春寒”这个气候现象,对农业生产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就拿小麦来说,春季是小麦拔节、孕穗的黄金时期,对温度和水分的变化十分敏感。
若是这个时候“倒春寒”突然降临,那么低温就会如同催命符一样,抑制小麦的生长发育,致使所有麦苗都变得病恹恹,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遭遇冻害,最终导致小麦的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可能出现绝收的现象。

除了农作物之外,果树在“倒春寒”中也是难以幸免的,“倒春寒”会打乱果树的生长周期,或者提前,或者推后,而果树之后的授粉受精过程也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最终会导致没结果的花掉落或者已经结果的果实没有长好也掉落,果农们在这一年之中0付出的心血也会付诸东流。

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总结出许多关于三月十五的谚语,如“三月十五刮北风,瓮里大米易生虫”、”三月十五风加雨,田间作物易倒伏”等。
这些谚语都描述了三月十五刮风对农民和农作物带来的影响,除了这些外,农历三月十五刮大风还会对民间的一些民俗活动产生影响。

农历三月十五是传统中祭拜财神的日子,这天也被称之为财神节,是民间重要的节日之一,在这一天百姓们都有拜财神的习俗,人们通过祭拜财神祈求财运亨通,体现了人们对财富和好运的渴望。
除了对农作物和百姓生活造成的的直影响外,大风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的气候变化,农历三月十五左右刮起大风,往往会伴随着气温的剧烈变化。

可能导致极端天气的出现,如沙尘暴、暴雪等,在北方地区,植被相对稀疏,土壤也比较疏松,大风一来,沙尘天气就容易趁虚而入。
例如2021年3月15日,受大风影响,内蒙古、华北北部等地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北京市的PM10浓度更是急剧升高,能见度骤降,人们出行都成了难题,呼吸道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

大风所引发的沙尘天气不仅会污染空气,还会对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造成影响,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今年农历三月十五的大风预示着能会导致“倒春寒”的出现,导致气温骤降,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芽,农民们自然忧心忡忡,对此应该怎么办呢?


当然,这些农谚虽然是先辈们长期观察和经验的结晶,但毕竟缺乏科学的严格验证,存在一定局限性,随着现代气象科学的飞速发展,我们有了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等方法预测天气。
虽然能够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天气变化,不过,这些民间智慧和传统文化依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承载着先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值得我们好好了解和传承。

面对今日三月十五的大风,我们不能只是观望,而要积极行动起来,做好防范工作,农民朋友们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农事活动。
大风来临前,给农作物做好加固措施,像给果树绑支架、给大棚压沙袋,防止它们被大风欺负,同时,一定要做好保暖,别让农作物被冻坏。

城市居民在大风天天气如果选择外出,那么就要多留个心眼,远离广告牌、电线杆等容易被大风吹倒的东西,避免意外发生。


三月十五的大风,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次提醒,让我们明白自然的力量强大且不可抗拒,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不管是农业生产还是日常生活,都得时刻留意天气变化,提前做好准备,这样才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安稳生活,迎接每一个美好的明天。

信息来源:
澎湃新闻 2025-03-13:厚衣服先别收!“倒春寒”来了

中国气象局 2023-12-11:名家讲科普丨究竟什么才算是“倒春寒”

人民日报 2025-03-01:“倒春寒”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