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别去周庄了!央视刚曝光的冷门古镇,能边嗦蟹腿边看实景

痴梅的旅游 2025-03-28 00:12:42

当电视剧《北上》的热潮席卷荧屏,镜头里那座粉墙黛瓦、枕水而居的江南古镇,正悄然从阳澄湖畔的晨雾中醒来。

巴城,这个距离上海仅一小时车程的千年古镇,因影视剧的热播被推至聚光灯下,却依然保持着昆曲水磨腔般的从容气韵——青石板上流淌着六百年昆曲雅音,老街茶馆里蒸腾着大闸蟹的鲜香,湿地芦苇荡中摇曳着水墨画般的江南风骨。

若从空中俯瞰,巴城古镇恰似一枚玉佩,缀在阳澄湖碧波荡漾的衣襟上。这里自古便是昆山腔的发源地之一,明代戏曲家梁辰鱼在此创作《浣纱记》,将昆曲推上“百戏之祖”的巅峰。

1

而今穿行在依水而建的老街,仍能遇见时光的馈赠:挂着“水磨韵”牌匾的昆曲主题民宿,木格窗里飘出《牡丹亭》的咿呀唱词;始建于清代的巴溪茶馆,八仙桌旁常有票友甩着水袖来段《玉簪记》;就连桥堍卖麦芽糖的老翁,哼的都是《长生殿》的曲牌。

若是周末来访,别错过古戏台的实景演出——当暮色染红飞檐,演员们乘着乌篷船从市河缓缓驶来,一曲《游园惊梦》在橹声灯影里开场,让人恍惚坠入汤显祖笔下的梦幻江南。

1

《北上》剧组相中巴城,大约是被这里“活着的古韵”打动。剧中男女主角相遇的“听橹巷”,原型正是古镇核心的河西街:三米宽的青石板路两侧,明清木楼保持着前店后坊的格局,竹编铺子里的老人用吴侬软语招呼客人,绣娘坐在敞开的厅堂里刺苏绣,时光仿佛定格在民国旧照里。最出片的要数临水美人靠——午后阳光斜斜切过廊棚,在斑驳的粉墙上绘出光与影的琴键,往那木质长椅上一坐,随手一拍就是《北上》同款剧照。

作为阳澄湖的“亲儿子”,巴城的打开方式自然少不了湖光水色。古镇向北骑行15分钟,便闯入万亩阳澄湖湿地公园:木栈道蜿蜒穿过芦苇迷宫,鹭鸟从残荷间倏然掠起,租辆自行车在杉林车道穿行,风里尽是湖水的清甜。若是深秋来访,一定要乘船深入湖心,看蟹农从地笼里拎起张牙舞爪的大闸蟹,船娘现场清蒸,配着温热的黄酒大快朵颐。吃货们还可在老街解锁“蟹的N种吃法”:蟹粉小笼包咬开薄皮能吸到金汤,醉蟹酒香里透着回甘,就连不起眼的蟹壳,也被手艺人做成昆曲脸谱工艺品。

如今的巴城,古老与新潮正上演着奇妙共生。河西街尽头的“渡口文创园”,由旧粮仓改造而成:白天是咖啡香与书卷气交织的复合空间,入夜后变身为民谣live现场,吉他声混着湖水拍岸声,让人想起《北上》里那句台词:“大运河边的故事,从来都是旧的河床载着新的浪潮。”而在古镇南侧,总投资6亿元的“巴城影视基地”正在崛起——《北上》中码头货运的繁忙场景,便取景于此处的民国风情街,锈迹斑斑的吊机与霓虹灯牌碰撞出工业美学的张力。

交通的便利让这场穿越之旅触手可及。上海自驾出发,沿京沪高速转常嘉高速,巴城出口下即达;高铁至昆山南站,换乘公交159路直达古镇景区。

建议留宿一夜:选间推开窗就见市河的客栈,清晨在薄雾中听船娘哼着评弹买菜归来,午后跟着非遗传承人学扎蟹灯,夜幕降临时对着星空烫壶碧螺春——你会发现,《北上》镜头外的巴城,藏着更绵长的江南余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