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宁夏泾源两三年内推广种植数万亩的黑果花楸经果林项目,如今面临被村民大面积毁林复耕的窘境。这个项目本是作为扶贫产业大力推广的,最终出现这样的结果令人痛心,也引人深思。
扶贫工作的初衷无疑是美好的,旨在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若不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往往会事与愿违。就像泾源县的黑果花楸种植项目,政府大力推广,给予租地费用的优惠支持,期望能带来扶贫的成效,但最终却陷入困境。

这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在于,扶贫项目的推广过度依赖行政手段。行政手段在推动工作时具有高效、直接的特点,但如果运用不当,容易忽视市场规律。比如在选择黑果花楸作为扶贫产业时,可能没有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没有考虑到市场的需求、产品的销售渠道以及产业的可持续性。
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扶贫工作中,我们应当善用市场之手。比如,在项目开展前,深入研究市场,分析产业前景和风险,确保项目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以种植产业为例,不仅要考虑种植的可行性,还要考虑后续的加工、销售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例如,某些地区成功的扶贫项目,就是充分遵循市场规律,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了合适的特色农产品进行种植和加工,并通过电商等渠道打开了市场,实现了农民增收。

而反观那些失败的扶贫项目,往往是行政指令过于强硬,忽视了农民的意愿和市场的实际情况。比如有的地方强制农民种植某种作物,结果因为市场滞销,导致农民遭受损失。
总之,扶贫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要善用市场之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慎用行政手段,避免盲目决策和强制推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扶贫工作的目标,让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走上富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避免类似泾源黑果花楸项目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