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史上的历次世界大战,德国和俄罗斯绝对是主角之一。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被战略挤压到忍无可忍的俄罗斯率先暴起,拉开了乱世的序幕。
另一位主角——德国,刚刚也扯下沉重的锚链,让“日耳曼战车”发出隆隆巨响。
当地时间3月18日,德国联邦议会以733票中的513票通过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案,同意释放数千亿欧元用于国防和基础设施的债务融资。
这项法案的通过,将解除德国对国防开支的债务限制,从而创造出无限的资金供应,用于重新武装以威慑俄罗斯。
最重要的是,这次投票扫清了修宪所需的三分之二门槛,从而释放一个明显信号:德国将放弃二战战败后持续近80年的军事保守政策,不可遏制地成为一个“正常国家”。
投票前,德国候任总理德里希·默茨表态支持修改宪法,称“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国家安全,他对议员们说:“十年来,我们一直有一种虚假的安全感,我们今天就防御准备做出的决定……可以说是迈向新的欧洲集体防御的重要的第一步。”
现在的欧洲,被浓浓的不安全感所包围。
二战结束后的80年间,从西欧到后来的欧盟,在美国的庇护下感受岁月静好。
活得太舒服并不是什么好事。这不但让欧洲国家丧失了维护自己安全的能力,而且还丧失对国际现实和地缘政治的分寸感,养出一身“白左病”。
但凡对国际现实和地缘政治有点敬畏,都不至于配合美国把俄罗斯逼到“狗急跳墙”,从而让自己陷入如今这进退两难的困窘境地。
二次“回锅”的特朗普,没有起手式、没有过门,一顿“王八拳”打得欧盟各国在风中零乱,生动展示了国际政治的冷酷现实。
特朗普通过与普京的单线联系,直接把“忠狗”乌克兰摆上餐盘分食,粗鲁、无礼、冷酷,完全不顾盟友的感受。
慕安会上,美国副总统万斯的一番教训,从价值观层面让欧盟各国感到“天要塌了”。
特朗普政府以堪比“休克疗法”的操作,用最朴实无华(粗鄙)的办法调整美国的大国竞争战略,开启了一个新的弱肉强食时代。
潮水退去,欧盟才发现自己才是那个裸泳者,内心能不慌得一批吗?
我觉得活该,也让他们体会一下北约东扩时,俄罗斯内心的不安全感。
王毅外长曾告诫一些国家,吹别人灯会烧掉自己胡子,这话在欧盟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们当年吹俄罗斯的灯,现在可算是烧掉了自己的胡子,报应不爽。
德国是欧盟的中坚和砥柱,不安全感首当其冲。
作为二战的罪魁祸首,国际社会剥夺了德国、日本重新武装的权力,两国也通过宪法表明了态度——修“文”不习“武”。
一些人当初不承认俄罗斯有合理的安全诉求,不知道现在会不会反对德国的安全诉求?
从德国议会通过的这项法案可以看出,他们不会理会外界的感受,将加速走上重新武装的道路。
其实这很正常,每个国家只会根据自己的利益作判断,决定内外政策,而不是“你以为”“你觉得”。
当初我认为,如果乌克兰继续走在一边倒向美国和北约的路上,俄罗斯一定会出手修理它们,也是基于这样的逻辑。
俄罗斯怎么做,不能说完全不在乎外界怎么看,但核心驱动一定是以国家根本利益为考量。
“日耳曼战车”扯下沉重的锚链,走上重新武装的道路,对世界、对欧洲是福是祸未为可知。
今天的欧盟,表面看是一个整体,但内部的纷争不断,纠葛扯皮导致效率极其低下。
重新武装起来的德国,能不能继续忍受这种低效?
未来的欧盟,将表现出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分裂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
一旦分裂,德国会不会以强力进行统一?
这样的事,在历史上屡屡上演,在欧洲也不鲜见。
一个分裂的欧盟,对美国、俄罗斯绝对是一件好事,对中国来说我觉得也不是一件坏事,多年前我曾撰文阐述过其中的逻辑,这里不再赘述。
如果德国走上重新武装的道路,这个国家大概率又将走上一条不归路。
一旦重新武装,德国人肯定会和特朗普想的一样,希望德国再次伟大。
一盘散沙的欧盟,将阻碍德国的再次伟大。
大家觉得,德国会不会像一战、二战时那样,复刻历史的悲剧?
“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总是押着同样的韵脚。”未来的事谁都不好说,但我们可以大胆预测,通过以后一件件事情小心求证,不断地进行修正。
几十年后,当我们再次审视这段历史时,也许会惊讶地感叹:怎么同样的坑要掉3次?
德国现时的处境,堪比一战、二战之前,但实力却比那时要弱很多。
在外部,有美国、中国这样的巨无霸,随时准备对欧陆进行再平衡;
在欧洲,有俄罗斯这样的强大对手,随时准备报复过去遭到的羞辱。
即便德国重新武装,处境也不会太好。
这个出产了马克思、康德等大哲学家,俾斯麦、克劳塞维茨等大战略家和军事家的国度,在决定自身命运的时刻往往表现得十分短视,着实有点意思。
虽然我们还不能确定,但此举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小心点总是没错的。
换到东亚地区,如果日本走上了重新武装的道路,大家觉得我们要不要小心一点。
无论德国还是日本,他们如不能充分汲取历史的教训,妄图以武犯禁,这一次恐怕将输得更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