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即梦AI生成
为应对人口增长放缓与楼市去库存的双重挑战,青岛市于4月16日发布《支持家庭刚需及青年购房十二条措施》,推出全国范围内较高力度的多孩家庭购房补贴政策:二孩家庭购置新房可获5万元补贴,三孩家庭补贴提升至10万元,补贴范围覆盖2025年4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期间购房的户籍家庭。同时,针对35岁以下青年群体推出“低月供”住房贷款产品,允许前10年仅偿还利息,以减轻初期还款压力。
降低住房成本,缓解生育后顾之忧青岛市住建局表示,新政旨在通过降低多孩家庭居住成本,提升城市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进而促进人口结构优化与楼市良性循环。这一思路与近期多地“生育补贴与购房优惠挂钩”的趋势一致。例如,武汉、义乌等地此前已推出类似政策,通过购房补贴、公积金贷款额度上浮等方式鼓励生育。专家指出,住房成本约占中国家庭养育总成本的30%-40%,降低购房压力可部分缓解“生不起”的焦虑。
图片:即梦AI生成
市民声音:支持与质疑并存新政发布后,部分市民表示政策“诚意十足”。在青岛工作的二孩母亲李女士称:“10万元补贴相当于首付减少近10%,加上低月供贷款,换房压力明显降低。”。但也有声音质疑政策效果。上海市民王佳认为:“购房成本只是生育压力的一部分,教育支出、女性职业发展受阻等问题未解决,单纯补贴未必能提升生育意愿。”。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已连续第二年下降,总和生育率仅为1.09,生育意愿低迷的深层矛盾亟待破解。
专家观点:短期刺激有限,需配套政策协同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长安教授指出,购房补贴短期内或刺激部分家庭生育决策,但长期效果依赖系统性支持:“政策需与托育服务、弹性工作制、性别平等措施结合,形成生育友好型社会生态。”。梁建章团队研究显示,若仅依赖购房补贴,生育率提升幅度可能不足20%,且需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担财政压力。此外,青岛新政中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免租金住宿保障”和“以旧换新”收购补贴,也被视为吸引人口流入、盘活存量房市场的配套举措。
图片:即梦AI生成
挑战:政策落地需精准施策尽管新政力度空前,实施细节仍面临考验。例如,多孩家庭认定需严格审核户籍、生育时间等条件,避免补贴错配;青年“低月供”贷款可能推高长期还款风险,需金融机构加强风控。青岛市卫健委表示,未来将联合多部门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根据政策效果调整补贴力度与覆盖范围。
青岛楼市新政以“住房支持”为切入点,尝试在稳楼市与促生育间寻找平衡。然而,生育决策的复杂性决定了单一政策难以扭转趋势。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杨凡教授所言:“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需多维度破题,从‘敢生’到‘愿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