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二手市场的狂欢
茂圣(化名)所在的团队刚刚完成了一个宣传项目,此次策划团队别出心裁地引入了AI元素并安排了一场机器人表演,从方案的策划、调整到最终落地,整个部门花费了不少心血。回顾整个流程,茂圣最直观的感受是机器人二手市场的火热。

二手平台上机器人租赁的链接
由于品牌厂商目前没有涉及租赁业务,所以团队都是通过网上各种渠道,去联系个人买家或专门做租赁的二手商家,由团队先发需求数量和时间,对方根据档期来确认是否可以提供。茂圣在联系之初就感受到行情的火爆:“现在是卖方市场,很多人想要租还得看人家愿不愿意做。”
他解释,租赁方在对接需求时除了看档期是否合适,还会考察项目操作是否复杂,有筛选地接单。他们团队从最开始与对方沟通到最终确定,大概花了两周时间。
价格和利润数据或许更为直观,一台售价十余万元的机器人,租赁价格可以炒到1.5万~2万元一天,不同型号之间可能略有差距。茂圣在与租赁方的沟通中了解到,不少二手商家基本上半个月就能回本,“第一个月就能开始吃纯利,后面完全纯赚,只用支付人工成本,他们中很多已经大赚几个月了”。

彩排中的机器人

完成统一指令的机器狗
租赁市场溢价严重,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机器人自带流量热度。品牌公关陈弋(化名)对此深有体会:“春晚之后机器人的热度一直在持续,尤其是B端关注度大涨,很多企业做宣传时都开始青睐科技元素。”
这一点茂圣可以提供佐证,由于项目的市场反响相当不错,不少公司都跑来向他们团队咨询租赁商家的联系方式,多数都是科技公司和汽车品牌。C端市场的声量同样可观,由于表演中加入了舞狮元素,特意装扮过的机器狗十分可爱,受到很多观众的喜爱,大家争相合影留念并上传至社交网络,对辐射式宣传大有脾益。
酒香也怕巷子深,互联网时代的口碑宣传已成为品牌公关的重中之重。也正因如此,即使加入机器人要付出比传统宣传方案更高的成本,很多企业也乐意买单。
茂圣坦言:“其实机器人表演肯定比传统舞台表演要贵一些,但追求新意科技这种呈现效果会更好。”他们团队一共租了14台机器人和24台机器狗,算下来成本一共在60万元左右。费用支付走的是全包模式,签订合同后会先支付一半,也就是租赁期间的所有操作调试和运输都由租赁方的操作团队负责。

“合同中特意明确,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我方不听对方工程师劝告导致机器受损的我们需要负责任。”茂圣提到,除此之外的问题都会由对方解决,不过由于签订合同前双方已经就项目内容和操作需求进行过沟通,所以基本不会出现严重的突发故障。
02
机器人竟是现代“提线木偶”
当前机器人技术虽已实现局部场景的自主运行,但在复杂环境与非常规任务中仍高度依赖人类远程干预。
宇树机器人在春晚的表演展示了其卓越的运动控制能力,例如H1机器人可实现原地空翻、碎核桃等高难度动作,G1机器人小跑速度达2m/s并配备多达43个关节。但光鲜背后,其自主性仍受限于预设程序与人工干预。

在家庭场景中,G1机器人执行简单的打招呼动作仍需借助手柄遥控操作,无法实现完全自主的互动。这种技术断层在商演场景中同样存在:虽然机器人能完成编排好的舞蹈动作,但面对突发状况(如观众互动、环境变化)时仍需要后台技术人员实时调整程序。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曾坦言:“AI技术是数据驱动的。”为此,宇树开源了第一视角遥操作系统,鼓励用户通过Apple Vision Pro等设备远程操控机器人并采集数据。
宇树机器人之外,斯坦福大学Mobile ALOHA 机器人为例,其宣称的 “自主执行家务” 实为混合模式运作 —— 人类需通过 50 次以上的动作演示完成数据训练,且炒虾任务的自主成功率仅 40%。

当然,这种技术瓶颈也揭示了当前机器人系统的核心矛盾:感知决策能力的有限性与动态场景的无限复杂性之间的鸿沟。
03
万亿市场加速萌芽
目前租赁市场的商演以舞蹈表演、互动游戏、产品展示与讲解、开业迎宾等常见形式为主,技术操作相对简单,可以保证完成度。茂圣透露,其实表演最大的问题在于整齐度,因为现场是一个操作员控制一台机器,所有操作员都会佩戴无线耳机,接收指挥的统一发令,不过连续练习两天后,熟练度就有了明显提升,动作不齐的问题可以基本解决。
然而,二手市场眼前的盛况能持续多久,还得看厂商能否拿出新东西。因为当人们对机器人简单的律动表演司空见惯后,兴趣自然会逐渐消减,机器人能带来的流量也就不再可观。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下称《报告》)中,按照功能实现将人形机器人划分为5个智能等级,从低到高分别为Lv1(基础能力实现)、Lv2(初级智能实现)、Lv3(场景智能实现)、Lv4(多场景适配)、Lv5(全面智能实现)。

《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中对人形机器人的智能等级划分
《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8年,全能型人形机器人将整体处于Lv1等级,我国整机市场规模约在 20 至50亿元。预计在2045 年后,人形机器人整体进入Lv5等级,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机器人从过去的工业制造领域向服务领域,以及to C端拓展是一个重要信号。
从技术角度来说,机器人的智能交互能力、精细操作能力,以及运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目前仍是掣肘其场景落地的核心问题。但二手市场作为触达场景的最后环节,其兴起意味着应用端的链条正在逐渐打通,这是撬动市场潜力的关键因素。

随着租赁商与开发者的合作日益密切,市场需求的传递会更加高效,未来二者还可能通过二次开发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例如:针对商场租赁需求,开发机器人的商品导购、促销活动播报功能;针对教育机构租赁需求,开发适合教学课程的编程模块、知识问答数据库;等等。
根据目前国内市场需求,各地政绩表现和拉动观众情绪价值来看,机器人的展会、路演、舞蹈表演仍有很大空间,高额回报将吸引更多创业者加入,至少在未来一年,机器人租赁还有许多成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