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里,跨界似乎成了一种流行趋势。
很多艺人都想尝试不同的角色,从演员变成导演或编剧。
这种现象背后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吴京和陈思诚,他们成功转型为导演后,赢得了观众的认可。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幸运。
有些艺人,在演技上本身就不过关,却硬要跨界当导演或编剧,结果往往是自毁口碑,赔了夫人又折兵。
包贝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他出道二十多年,参演的电影数量惊人,甚至接近百部。
仅2024年一年,就有超过10部电影中有他的身影。
虽然作品数量多,但质量堪忧,不少电影都被评为烂片。
即便如此,包贝尔依然自信满满地继续担任导演。
2016年到2024年间,他以导演身份出品了多部电影,但效果并不理想。
比如2024年4月上映的喜剧片《大“反”派》,尽管请来了贾冰、魏翔等知名喜剧演员,最终票房却只有5000万左右,网站评分更是低至4.2分。
这部电影已经算是包贝尔作品中的佼佼者了,其他作品的质量更令人不忍直视。
张歆艺的情况也类似。
她在演艺事业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功,特别是2012年主演的《北京爱情故事》让她一夜爆红。
随着名气的上升,她开始尝试跨界导演。
2018年,张歆艺自导自演了爱情电影《泡芙小姐》,这部电影同样请来了包贝尔参演。
结果可想而知,《泡芙小姐》不仅剧情混乱,台词也显得冗长乏味,最终只收获了不到千万的票房,评分也只有3.5分。
这不仅是对电影本身的讽刺,也是对张歆艺导演能力的质疑。
相声界的宗师郭德纲也曾涉足影视行业。
早在2001年,他就参演了电影《非常档案》,但反响平平。
之后,他陆续参演了多部电影,但大多数都是烂片,毫无讨论价值。
面对质疑,郭德纲曾表示自己只是照本宣科地扮演“复读机”,并声称如果让他做导演,一定能拍出精品。
然而,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2018年,郭德纲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祖宗十九代》,尽管集结了林志玲、吴京等一众大咖,最终豆瓣评分仅为4.2分,被《新京报》评价为“流水账的相声段子”。
郭德纲对自己导演能力的认知显然与观众的期望存在巨大差距。
李玉刚的经历则更为复杂。
作为一位知名的歌舞剧演员,他在2019年创作了自己的导演处女作《人约黄昏后》,这部微电影取景于江南水乡,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旗袍故事,获得了不错的评价。
然而,去年推出的首部长篇电影《云上的云》却没有延续这一成功。
最终,《云上的云》只收获了千万出头的票房,评分也仅仅6.3分,表现平平。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任何领域都需要专业技能和知识。
演员和导演虽然相辅相成,但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并不相同。
艺人明星们急于跨界分羹,实际上却缺乏相关的专业背景,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
跨界不是简单的角色转换,而是需要深厚的专业积累和扎实的实践基础。
只有真正具备相关能力和经验的人,才能在新的领域取得成功,而不是被自己的作品反噬,消耗掉自己的口碑和金钱。
回顾这些艺人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跨界并不是一条捷径,而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对于那些想要跨界的人来说,或许应该先问问自己,是否真的具备了足够的准备和实力。
毕竟,艺术创作是一项严肃的工作,需要尊重和敬畏。
希望未来的艺人能够更加理性地对待跨界,不要盲目跟风,而是脚踏实地,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创造出更多优质的作品。
连人都没做明白,还戏,胡乱一对就是捞金百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