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主义排雷行动
一段在库尔斯克边境地区拍摄的画面展示了相关情况。画面中,工兵们正在处理被击落火箭的残骸,并对其进行排爆处理。无人机在空中确认周围没有人员。火箭的战斗部被一支小队成功摧毁。
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戈尔洛夫卡,每一处地方都不能掉以轻心。乌克兰武装部队曾频繁使用磁带弹药。

工兵连副指挥官安德烈·瑙缅科表示:“这些所谓的‘铃铛雷’对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破坏,平民百姓也深受其害。”
由于无法将这种地雷转移到安全地带,所以只能当场将弹药销毁。
这些画面展示了库尔斯克地区工兵们的工作场景。几乎每个花园里都能发现大型地雷和炮弹。在拿起弹药之前,工兵们会仔细检查。
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的士兵说:“现在,我们要确认引信是否完好。如果引信完好,就可以转移到特殊地点进行销毁。”

地雷会在远离居民区的安全区域被销毁。用工兵的术语来说,这被称为人道主义排雷。
“当解放一个定居点时,人道主义排雷工作会从解放区和前线开始。接下来,需要对可能被安装了地雷的定居点进行排雷,比如在敌人撤离时设置的地雷,或者是在长期交战区域埋下的地雷。”
战斗排雷的过程
相关画面展示了战斗排雷的具体情形。在南方方向,俄罗斯的坦克拖着重型拖车,为装甲车辆和人员开辟出一条没有“铃铛雷”的安全通道。
在其他画面中,“戈里尼奇之龙”装置将一吨炸药抛掷几百米远。随着炸药爆炸,地雷被引爆,从而形成了一条安全走廊。不过,在城市环境中无法使用此类设备。

一位军事专家表示:“在城市环境中使用这类设备,有可能会对建筑物、通信设施和其他结构造成破坏。”
乌克兰武装部队撤离时留下的“惊喜”
民族主义武装分子的一个特点是,在撤退时会留下危险的陷阱。画面展示了在切索夫的亚拉地区,武装分子是如何在居民楼入口处设置陷阱的,只要移动一块木板就会引发爆炸。
在库尔斯克地区普莱科沃村的一所房屋里,俄罗斯工兵发现了一个儿童软玩具,乌克兰武装分子在里面填充了炸药,并将其放在显眼的位置。
“敌人在撤退时,通常不仅会留下我们军队很少使用的武器和弹药,还会在食品、儿童用品、玩具、家居用品以及贵重物品中设置陷阱。也就是说,他们对任何人都不区分,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都企图造成破坏。”军事专家谢明详细介绍道。

敌人越来越多地使用无人机对居民区进行布雷。在乌克兰武装部队的操控下,布雷行动全天候进行。有时不得不对同一区域反复检查。在扎波罗热地区,工兵们从村庄中收集到了无人机投放的未爆炸弹药。
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的士兵说:“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弹药没有爆炸。但即使处于未爆炸状态。”
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可使用的排雷装备
排雷工作的主要辅助工具是金属探测器。苏联军队在伟大卫国战争期间开始积极使用它们。早期的设备连接在步枪枪管上,那时的金属探测器比较笨重,功率也较低。但即便如此,我们的先辈们还是成功地对解放的城市进行了排雷。现代的金属探测器则更加高效。
“阿德勒矿工”和“号角”金属探测器能够检测到金属含量较低的物体,甚至是石墨杆。这些设备轻便可靠,不惧严寒和温度变化,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在零下40度到70度之间。当检测到地雷时,会通过声音、颜色和触觉三种方式发出信号。”节目主持人伊戈尔·舍甫丘克介绍了相关细节。

据主持人称,还有声音和果酱便携式定位器。
舍甫丘克说:“这些设备都被工程和特种部队使用。它们的特殊之处在于,可以检测到处于休眠模式的电子爆炸装置,探测距离最远可达30米。”
现在,俄罗斯军队配备的金属探测器可以容纳自动弹匣,甚至能够对最不起眼的爆炸装置做出反应。
“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当我们面对诸如简易爆炸装置这类目标时。这些装置通常金属含量较少。这可以从美国军队在阿富汗、伊拉克的经验以及我们在叙利亚的经验中得到证明,当时遇到的爆炸装置金属含量极低,但危险性却不容小觑,且比标准的工程弹药更难被发现。”
节目中展示了其中一枚这样的地雷。武装分子从无人机上投放了自制的爆炸装置,地雷被放置在一个塑料盒内,几乎无法用普通的金属探测器检测到。

军方表示:“在发现可疑物品后。”
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便利了工兵对危险物体的搜索和检测,但当危险临近时,他们仍会使用老式的排雷工具,如探雷杆或排雷钩来排除危险。
如果布雷密度很高,就会使用排爆机器人。自人道主义排雷行动开展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是2022年夏天在马里乌波尔进行的。排爆机器人对城市海滩进行了排雷作业,每平方米最多有十二个反人员地雷。
在库尔斯克地区,工兵们的任务也十分繁重。武装分子在村庄和道路上留下了大量的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