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素材来自身边生活,如有类似经历,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宫崎骏曾说:“我们终其一生,都在找一个能说话的人,能听你说话,能听懂你说话,能听你说废话。这看似简单的想法,实则需要多幸运,才能遇到!”
深以为然!女人终其一生都只有自己,父母希望你结婚,这样他们就没啥牵挂。
谁家的锅底都有灰,各家有各家的烂法,只是烂得没有标准,烂得参差不齐。
人间值得,婚姻不值得,孩子更不值得。
父权的家庭里,女人过得勤勤恳恳,既要照顾好子女,善待好老人。
时刻陪着笑脸应对得理不饶人的伴侣,在烂透的婚姻里,每天在崩溃的边缘挣扎。
参加退休同事的葬礼,目睹她老伴没过五七就另娶新人,曾引以为傲的儿子的木然。
我看到自己的未来,曾以为在烂婚姻里熬下去,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是母爱伟大。
然而,现实却告诉我,即使我把自己熬制成蜜糖,别人也不屑。
我终于明白女人在不健康的婚姻里,就是一种自我惩罚,终将自己啃食殆尽。

莫言曾说:“婚姻是一场合作,其实你没必要弄成爱情的样子,记住了,爱会消失。
底层男人为续香火,中层男人为找帮手,上层男人为找强队友,渣男就是要你扶贫。”
婚姻最坏的结局不是离婚,而是不得不跟带给你风雨的人,一起在岁月地慢慢煎熬。
彼此做着相互嫌弃的面具夫妻,打着为子女着想,为老人的颜面,也为自己的晚年。
想离开却总是顾虑重重,想好好过却又早已相看厌烦,进退皆是困局。
与其在这样的婚姻里煎熬,日月蹉跎年华,不如勇敢地走出来,活出真自我。
我叫连娟,今年56岁,退休6年,每月有3900退休金,独生儿子早已成家有娃。
老伴比我大三岁,还在上班挣钱的路上,只是他的钱很久都不曾交给我。
而我还要替他在婆婆跟前尽孝,所谓的孝心外包,不过是自私自利。
每天接送孙子上幼儿园,还要给儿子家做这做那,也得不到一句温暖的关心。
本以为,这就是所有女人的宿命,结婚,生子,忙碌一生,来世再也不做女子。

去年年底,跟我关系很近的老同事,毫无征兆地离世。
参加她的葬礼才知道,她不过是在烂透的婚姻里,把自己熬走了。
同事过世还没过五七,她老伴就另娶新欢,知情人说,人家早就在一起。
在同事查出乳腺癌晚期,她老伴就开始明目张胆地相亲,还把家里存款收起来。
她儿子说任何晚期癌症都没有必要治疗,到最后都是人财两空。
年轻时,在我眼里,同事是幸福的,老伴是单位里的中层,儿子优秀。
在我们为婚姻家庭一地鸡毛挣扎时,她能云淡风轻地享受自己的生活。
真正走近才知道,谁家都一样,皆有各自不为人知的烦恼和悲伤。
我和老伴之间从年轻就是不对等的关系,在老伴心里,他娶我是对我的恩赐。
毕竟公婆曾在工作上帮扶过我,也帮忙解决我兄弟姐妹的忙。
我就该做牛做马用实际行动回报他们一生,不该有任何自己的想法。
儿子更是自私自利,也许,是自己的教育失败,独生子女被宠过了反噬自己。

50岁退休照顾卧床婆婆,还要带孙子,跟老伴和儿子商议请人帮忙。
老伴说婆婆躺在床上,能有多少活干,儿子说一个小孩子能有多费事。
上要伺候失能婆婆,下要带好年幼孙子,中间还有不懂事的老伴和儿子。
身体的病痛只有自己知道,每次跟老伴说不舒服,他就说我矫情自私。
最后甩一句,谁家女人不是这样,就你特殊。
儿子更让我失望,他眼里只有岳父母和他媳妇,老妈就是老妈子。
每年体检后,我让儿子带我去复查,儿子说我没病找病。
独自去医院检查,撂挑子不管婆婆,不带孙子,把自己置放在医院的病床。
老伴来说我无事生非,儿子说我为啥这个时候生病,一切都是我的错。
独自在医院里煎熬着,明明有老伴和儿子,却只能在护工的陪护中度过。
在参加同事葬礼时,他老伴那种“解脱”的神情,让我背后发凉。
同事儿子没掉一滴眼泪,潦草地买了个骨灰盒,让工作人员看着放置就好。
很多女同事都哭了,女人的一生,就这样走完了。
没为自己真正活过一天,整天围着老伴和儿子转,最终得到的是嫌弃,拖累。

我是在出院第二天知道同事的老伴再娶,别人打电话跟我说时很气愤。
也许,只有女人觉得很难受,而男人觉得这是人之常情,总不能不活吧。
我把这事跟老伴说了,他却说挺好的,走了旧人迎来新人,生活还得继续。
他最后还说了一句:你要是这次也走了,我肯定也会再娶的,放心吧。
我不是生气他再找,而是我明明活着,而且还活的好好的,他就这样说。
难道我前几十年的付出,就是为了早早地给别人腾地方。
只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原来,女人终其一生,都是为别人而活。
终于明白为啥那么多想“出走”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冲出家庭这所“围城”。
想清楚也看懂了,终于下定决心活一回真实的自己。
不再考虑儿子的感受,也不管身边人的质疑,更不想替谁尽孝。
我只想做回我自己,真正地活出自己的风采,不用顾虑别人的感受。
当我把离婚协议书放在老伴眼前,他暴跳如雷,指着我说不知足。
各种不堪话语喷涌而出,我都不知道老伴会这么多成语和金句。
不论怎样,离还是不离,往后余生,我不再想那么多,只为自己而活!
对此大家如何看?女人的一生难道不该真正活一回吗?
(本文故事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请理性阅读。)
作者:华贵禅心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你有故事,我有茶,一起畅聊余生时光。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