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5日,周六,我跟“91户外团”(月亮河领队)去向往已久的翠云廊皇柏古蜀道徒步。
路上,车还没到,领队为我们作了一些介绍,还重点讲了古蜀道的美国发烧友贾和普的故事,说她从58(一说57)岁开始,每年都会来一次,今年就连续25年了。还讲到贾和普今年已82岁,出了一本关于古蜀道的书,向全世界推介古蜀道。广元市还拍了一部贾和普的纪录片,在海外视频网站发布后,广受国际友人关注,不少还联系她相约一起同行中国古蜀道。去年,贾和普还被四川授予“剑门蜀道国际旅游终身推介大使”的荣誉。
我听了不禁心头一震,觉得她太了不起了,堪当我心目中的偶像!我,一个住在蜀道边边上(绵阳)的人,却“近水楼台不得月”,居然才第一次走蜀道,实在汗颜啊!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古柏王”前,它年龄最大,已经2300岁了。我们赶快下车观赏,只见它下端树干粗大,然后分叉独自生长,就连分支都长成了巨柏,而且树冠高大,经冬毫无衰色,依然一派葱郁,简直是愈老愈精神,太神奇了!
古柏王旁边,还有两株巨柏,一为明皇柏,树龄1100岁,一为贵妃柏,树龄900岁。天啦,它们的生命力真强,竟能延续千年而不朽不衰,实在让人惊叹!
上车,继续前行,透过车窗,路旁的巨柏不断进入视野,而且越来越多,简直就是一道巨柏风景,可惜我还没看清,就从车窗一掠而过了。
终于,我们来到了金牛道徒步的起点,大家看了大幅导游路线图和简介,便走上那条若干古人走过的千年古蜀道了。
一条不宽的石路不断向前延伸,两边一棵又一棵巨柏矗立、掩映,向前看不到尽头,抬头望不见树顶,走在这样的道上,我除了惊叹还是惊叹,这么大的柏树,这么多的柏树,确实见所未见。
每棵古柏树,都有自己的身份证二维码,扫一扫便能了解树龄及相关种植信息,真是方便。不过,我来不及扫码,却时时查看每棵树的树龄,这些树大多数都在1000年以上,1800岁,1700岁,1600岁,1500岁,我都见到了,而且1500岁,1400岁的树有很多很多呢。
想想看,美国的历史不过200多年,我们人终其一生,也不过区区几十年,一切不过是过眼烟云,在这些树前,我们人类是何其渺小!
置身森森古柏道中,我很好奇:这些古柏究竟是何人何时所植?我必须查资料恶补一番。
资料称:1、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通达全国的道路,并在道路两旁种上成排的柏树以显示天子的威仪。史书有“道宽五十步,三丈而树”的记载。后人把秦朝所植的树称为“皇柏”;
2、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张飞曾在离剑州不远的巴西(今阆中县)任太守,为了不误军情传递,他下令沿途植柏为记。士兵和百姓同心协力,在驿道旁种上了大量柏树。后人将蜀汉所植柏树称为“张飞柏”,据考,翠云廊胸径1.8米左右的古柏便为“张飞柏”的遗存;
3、北周时期,人们每一里种树一株,以树来计算里程;
4、唐代天宝年间,因贵妃杨玉环喜食川南荔枝,玄宗皇帝特命人每日快马运送荔枝到长安。为保证荔枝新鲜,官府令百姓沿驿道种植柏树,为荔枝的保鲜护航;
5、北宋时,宋仁宗诏令,自凤州至利州,剑门关直入益州道路,沿官道两旁,每年栽种土地所宜林木;
6、明代李白夫(李璧)担任四川剑州知州时,整治官道,砌石修路。为了巩固道路,防止被山洪冲毁,他带领百姓在官道两旁种植了十万株松柏。这些松柏,被叫作“明柏”,又称“李公柏”。
……
就不再列举了,也就是说,这些古柏不是也不可能是一朝一代所为,而是历朝历代的延续性工作,除了栽树,还有爱树、护树、禁伐的种种有效举措,才能真正做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以致于留下了我们今天还能见到的翠云廊皇柏古蜀道奇观。
金牛道,不仅是古代重要通道,就是现在的公路也是跟它相伴相邻而修建,所以走在古道上,旁边时见公路上汽车飞驰,有时还需穿越公路才能再连接上古道。
走出古柏道,过凉山铺吃牛肉(部分队友),下一站我们要去皇柏古蜀道中最经典,保存得最完美,最原始的古道拦马墙。
其间,听闻美国老太贾和普今日恰好在古蜀道途中,已去了拦马墙,于是,大家都激动起来,领队更是疯狂,带着部分脚快的队友一路猛追。我和重庆的May也果断加入,一路紧随领队,在不太平整的石板路上飞奔而下,终于在沟底的拦马桥追上了贾和普!
一见贾和普,领队便激动地跟她交谈,表达对她的崇拜和喜爱之情。贾和普非常慈祥和善,很精神,一点看不出已82岁高龄了,她中文不错,也时不时就讲起了英文,貌似大家都能心领神会。
大家围着贾和普,都非常兴奋,领队带着大家,打上队旗,要求和她合影,她非常乐意。照片上,大家都笑得很开心,只可惜很多队友没赶上,毕竟这样的偶遇也真是千载难逢!
随后领队还和贾和普单独拥抱合影,我们也见到了那个第一次拍照片被贾和普看到的蜀道山人陈欢,也是他第一次陪贾和普走蜀道,然后差不多年年相约徒步蜀道,真算得上一段奇妙的缘分!
由于贾和普也是带队而来,大家没法和她单独合影(时间不允许),虽有遗憾,但能有一次偶遇,我已经相当满足了!
随后,我和同伴May又一路追随着贾和普的团队,走了很远的乡间水泥坡道。坡道旁,有株800岁的皂荚树,没有皂荚,只剩满树的皂荚刺,估计比鲁迅先生笔下“高大的皂荚树”老多了吧?
上山过清凉铺,又走了一阵,直到看见路牌,发现到下一段古道还有3.1公里,我们才觉得太远时间不够,该返回归队了。
返回拦马墙,才觉得这条古蜀道确实很美。
宽阔的石板路,石级路,处处充满历史气息。道上还有当年凿下的防滑沟线,以及千年行走留下的马蹄窝。道路两边,一株株古柏如苍龙般蜿蜒,遮天蔽日。这些古柏形态各异,有的盘根错节,舒肢展臂;有的如虬龙锁地,山鬼挥拳……
这些古柏,树干是如此粗壮,有的需数人合抱,跨越千年仍郁郁青青;有的枝干扭曲,有的树干朽空,有的倒横路上,却也生机不断,为古道行人提供绿荫和庇护,显示出一种顽强不屈的倔强精神!
这条道上,我见到了“状元柏”,它树龄1700岁,树高约20米,胸径约1.2米;还见到了形神兼备的“淌肠柏”、“怀胎柏”。此外还有我没注意到树名的“阿斗柏”、“夫妻柏”、“犀牛望月柏”等等,这其中不知又承载着怎样有趣的故事……
漫步在翠云廊拦马墙古道上,还能见到道旁古柏掩映的古老农家小院,如今已辟为路人歇脚的驿站,院里可以各种打卡拍照。院墙,黄泥涂层剥落,很有年代沧桑感;屋前遮檐下,有老式木桌木凳,铺着一张喜庆的东北大花布;墙上木格子窗上,还插支枯树枝,再吊两个红灯笼;院前篱笆上,挂着很多贾和普徒步古蜀道的照片……一切都很有意境,随便一个角度拍照都很出片。
走完翠云廊这条绿色长廊,才觉得这条皇柏古蜀道,真是一个传奇。这些石板路上,或许曾碾过秦朝的车辙,踏过三国的兵马,走过唐朝的商旅,无数行人脚步匆匆,甚至我们的大诗人如杜甫、陆游、李商隐都曾走过,并留下了诗墨。
由此可见,翠云廊古蜀道,既是历史沧桑变迁的见证,也承载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
我们走在上面,也会有种顿觉思接千载、思绪万千的深邃。在它的生命里,我们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小的个过客,人世间的所有烦恼都显得无足轻重,不值一提了!
让我们加倍珍惜这份大自然和历史的馈赠吧,好好守护它,让它永远传续下去!
附资料:翠云廊古蜀道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和绵阳市梓潼县,以剑阁县部分为主体部分,属金牛古蜀道,也是剑门蜀道遗址的核心组成部分。
翠云廊古蜀道从广义上讲,分为西段、北段、南段,以四川省广元市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的三条路,总长151000米。翠云廊现存古柏7778株,其中树龄最大的约2300年,为秦代所植,是区域内最古老的柏树。这些古柏群的平均树龄约为1050年,也因现存古树被称为“蜀道奇观”和“森林活化石”。
附资料:翠云廊古蜀道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和绵阳市梓潼县,以剑阁县部分为主体部分,属金牛古蜀道,也是剑门蜀道遗址的核心组成部分。
翠云廊古蜀道从广义上讲,分为西段、北段、南段,以四川省广元市剑阁为中心,西至梓潼,北到昭化,南下阆中的三条路,总长151000米。翠云廊现存古柏7778株,其中树龄最大的约2300年,为秦代所植,是区域内最古老的柏树。这些古柏群的平均树龄约为1050年,也因现存古树被称为“蜀道奇观”和“森林活化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