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敢信吗?就因为你在网上说了句不合群的话,第二天家门口就有人徘徊,电话被骂爆,连身份证照片都被贴上网。

“人肉开盒”听起来挺新鲜,其实就是有人用非法手段把你的个人信息全挖出来,像开罐头一样摊给大家看。
2025年2月,央视讲了个真实故事:有个叫小美的网红主播,新年刚过就摊上大事了。
她就因为直播时说了句跟大家不一样的看法,结果第二天电话就没停过,接起来全是骂人的,甚至还有人发邮件恐吓,说要在她下班路上堵她。
更吓人的是,晚上她家门口总有黑影晃来晃去,透过猫眼看过去,那人好像就在盯着她。
小美吓得连灯都不敢开,整宿缩在被子里发抖。

这事不光发生在小美身上。
2023年5月,张馨予、金星这些明星因为反对虐猫,被人“开盒”,个人信息满天飞;
同年8月,B站好多UP主也被“开盒”,搞这事的还是俩未成年小孩;
2024年,香港中文大学20870个账户信息疑似流到暗网卖钱。
你说,这得多吓人?就因为一句嘴,生活就彻底乱套了。


信息哪来的?可能就是你扔掉的快递单,或者你连过的公共WiFi。
央视说,有些坏家伙跟快递员勾结,直接从快递点偷名字、电话、地址;还有些App,装的时候逼你给通讯录权限,你一点同意,信息就没了。
这些零零散散的东西到了“人肉开盒”的人手里,他们用软件一拼,最快几秒钟就能知道你叫啥、住哪、干啥。

更离谱的是,这些信息还能卖钱。
在二手平台上,搜“信息查询”啥的,就能看到卖家明码标价:户籍信息260块,开房记录2000块,10分钟到2天就能搞定。
暗网更夸张,有专门的“人肉开盒”频道,用比特币付钱,几分钟就给你发来资料。
买的人拿这些干啥?有的是上网羞辱你,有的是骗你家人。

“人肉开盒”这么猖狂,一来是技术太简单了。
现在不像以前,得是黑客才能干这活,随便弄个软件就能上手。
二来,有些人就是闲得慌,把这当游戏玩。
2023年B站那次,两小孩带头“开盒”,就因为看别人不顺眼。
还有人拿这个吸引眼球,觉得自己挺牛,恨不得到处炫耀。

2023年9月,最高法、最高检和公安部说了,“人肉搜索”违法,最重能判7年。
2024年大熊猫基地员工被网暴后,警方也抓了几个闹事的。
可问题在于,信息漏出去的口子太多,快递、WiFi、App,哪都可能是雷。
加上有些人躲在暗网或者国外,警察想抓都费劲。

遇到“人肉开盒”,普通人真挺无奈的。
小美把社交账号改得严严实实,还是挡不住骚扰电话;有人报警,警察说证据不够也没辙。
最要命的是,咱们离不开网啊。买东西得填地址,打车得给号码,连发个朋友圈都可能露馅。
不过也不是一点办法没有。央视和专家提醒,别随便连公共WiFi,尤其是转账、登录账号的时候;网上少发敏感东西,像身份证、住址这种,能藏就藏;碰到抽奖、调查啥的,先看看平台靠不靠谱,别为了点小礼品把老底交出去。

“人肉开盒”不光害个人,还把网络搞得乌烟瘴气。
以前上网,大家想说啥说啥,现在都怕一句话惹祸。
2025年央视还提到,这玩意儿还帮了电信诈骗一把——骗子拿着你的资料,几句话就能把钱骗走。

更别提信任了,你压根不知道对面是人是鬼,下一秒会不会反手“开”了你。
我有时候挺感慨的,网络本来是让我们连通世界的地方,怎么就变成了这么个藏满恶意的地儿?

“人肉开盒”这事告诉咱们,隐私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得自己守,也得大家一起管。

别让网络变成噩梦的起点,你我都得动起来。

信息来源
央视网,2025年2月26日,《央视曝光“人肉开盒”事件,骇人细节流出:原来危险离我们这么近》
长江日报,2023年11月18日,《B站通报“人肉开盒”案例:违法者共计40余人,案涉18省市》
长江日报,2023年11月20日,《女主播讲述被“人肉开盒”经历:有人匿名邮件发来8双眼睛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