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能不能有个人爱好?

燕赵节度使 2025-04-16 22:27:01

最近看了几则史料,忽然有感而发:古代皇帝可不可以有个人爱好?

按照传统观点来说,古代皇帝如果个人爱好比较强,将会是国家灾难。因为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没有人能够制约和管束他们,他们会恣意妄为,用国家的资源极力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最终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沉重灾难。

汉武帝喜欢大宛马,曾派使者前去西域求购大宛马,遭到大宛王的拒绝。汉武帝大怒,两次派军征讨大宛。

第二次远征,武帝下令赦免囚徒,发恶少年及边骑六万人,马三万匹,牛十万头,驴、骆驼数以万计,粮草、弓弩不计其数。最终,汉军围困大宛,大宛人被迫投降,向汉军献上数千匹大宛马。

皇帝为了满足个人爱好,征发数万人,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远征他国,就是为了获取几匹马。

隋炀帝更别说了,为了去江都(扬州)游玩,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凿大运河。炀帝游江都时,率领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

这些帝王的兴趣爱好耗费民脂民膏民命,令人发指。

所以有些大臣敢直言进谏皇帝,严格限制皇帝个人的兴趣爱好。

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只鹞鹰,在内宫把鹞鹰架在手臂上玩赏,看到魏征来了,就把鹞鹰藏在怀里。魏征开见了,就故意走过去向太宗讲古代帝王由于安逸享乐而亡国的故事,含蓄委婉地规劝太宗。魏征故意说个没完,等魏征走后,鹞鹰被捂死了。这就是“太宗怀鹞”的故事。

赵匡胤下朝后再在后花园用弹弓打鸟,大臣张霭自称有急事向报告,赵匡胤赶忙出来接见。但张霭汇报的事是平常小事,赵匡胤非常生气,说你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张霭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的事再小也比你打鸟的事大!”

赵匡胤大怒,拿起玉斧就把张霭的两个牙齿打落。张霭忍者疼痛,却从容地俯下身子去捡牙齿,装入怀中。赵匡胤骂道:“你把牙齿捡起来,你还想告我吗?” 张霭不急不忙地回答说:“我没处去告皇帝,但自有史官写在史书上。”赵匡胤一听马上觉得尴尬起来,立即换了副笑脸,给张霭赔礼道歉,并拿出一些医药费,表示歉意。

玩鹰打鸟是爱好,挖运河去扬州游玩也是爱好,派数万大军远征去索要名马也是爱好,后两种自然不可取。但玩鹰打鸟不算什么,难道也不能有吗?

在某些大臣眼里,皇帝就该就是没有七情六欲的圣人,出了批奏折就是批奏折,还得是24小时在线的客服,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去找皇帝,而皇帝就必须随时随地的接待和解答他们的问题。仿佛皇帝就没有休息时间,不能有个人的兴趣爱好。皇帝如果有了个人的兴趣爱好,就会发展成祸国殃民的灾难性事件,所以必须把皇帝个人的兴趣爱好扼杀在摇篮里或者极力阻止和破坏。

某些大臣似乎非常喜欢干这种事,个人感觉这些大臣完全是沽名钓誉,似乎故意站在所谓的“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皇帝的个人兴趣爱好,以此来博得一个好名声。怪不得魏征死后,李世民亲手砸了他的墓碑。

顺便说一句,喜欢斗蛐蛐的明宣宗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开创了“仁宣之治”。

而在网上被吹捧成工作狂的雍正,兴趣爱好很多,一是喜欢玩cosplay,二是喜欢炼丹,妄图长生不老。他不是批奏折累死的,是吃丹药吃死的。

其实这些大臣也就是看人下菜,看到李世民、赵匡胤这样的明君才敢肆无忌惮的不分时间不分场合的提意见。规劝一下秦始皇、隋炀帝试试,就是九头虫的脑袋都不够砍!

所以有时候看历史书,觉得很多人很假很装。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