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大普奔!
近日,两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
其中史上第一次提出来,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范围。
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低保”!


这个就比较刺激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可以拿低保,这不等于上面开始给老百姓直接发现金了。
过去漂亮国老百姓才有的福利,这回终于轮到我们了。
1
给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发现金,只能悄悄的干活。
国内办事,一向讲究低调、稳妥、师出有名,大声嚷嚷着发现金不可能,必须找个载体才能变相发现金。
“低保”这个大箩筐,开始发挥作用了。
截至今年2月底,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标准达到每人每月798元,低保户一年纯现金收入近万元。
过去,我们天天羡慕嫉妒漂亮国给老百姓直升机撒现金,见者有份。
现在,国内大学毕业生也能享受到这个待遇,家里蹲个两三年,啥也不干,不谈其它住房、医疗福利,每年仅现金纯收入就达万元,部分一二线城市甚至更多。
至于发现金这个事,能不能推广到全民,还有待商榷。
毕竟我们国情和漂亮国完全不同,毕竟14亿人口的基数摆在这,老百姓还特别爱存钱。
但搞个全民消费券,还是可能的。
关税大棒下,为了提振消费扩大内需,每人发个两三千的消费券,可以无条件使用。效果好,消费券还可以再加码,老百姓也欢迎。
也许你要问,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不还有众多政策性岗位兜底吗?
今年不同往日,这些年政策性岗位也逐渐饱和,市场增量岗位有限,两难境地,发现金先有饭吃,确保稳定成为当务之急。
众所周知,失业的年轻人是比较可怕的,尤其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精力旺盛,思想天马行空,很容易滋生事端。
过去财政富余,短期内还能行政兜底。
比方说央国企扩招,公务员事业单位扩招等等,再比如辅警、社工等等编外人员大扩招。
这几年楼市下行,土地也卖不出去,地方财政捉襟见肘,政策兜底有心无力。
也有人建议,放开一些特殊行业的就业限制。但国内的原则和国情决定了,部分擦边行业是不可能放开的。
社会岗位存量难以优化,增量远水解不了近渴,怎么办?所以两办发文,《意见》提出了“低保”方案,稳定压倒一切。
有现金拿,有口饭吃,工作慢慢找,也可以考公考编考研,先把这两三年苦日子熬过去。
2
说一千道一万,上面打着“低保”的名义,给找不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发现金,也是迫于无奈。
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每年都是史上最难就业季。
从2022年开始,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经连续三年突破千万了,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

过去大学扩招一时爽,现在矛盾集中爆发了。
这些年全社会就业岗位没增加多少,可这一年又一年的大学毕业生,却是越积越多。
找工作越来越难,失业青年频频上热搜。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显示,2月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6.9%,连续两个月上升,较1月上升0.8个百分点,为四个月来最高。

2025刚开年两个月,数据就攀升到了16.9%,逼近去年七月份的水平。
说明今年的情况更严重了,甚至超过了“口罩”时期的2022年,当年的数据还包括了在校生,即使这样,二月份只有15.3%, 三月份也只有16%。
由于现在青年失业率的数据不包括在校学生,青年失业率的高峰一般都会出现在大批学生毕业的七八月份,去年七月份达到了17.1%, 八月份达到18.8%。
按照这个趋势,到今年七八月份毕业季的时候,青年失业率估计会再创新高。
特别要强调的是,2025年1222万毕业生人数刚刚开了一个头,未来十多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还会迭创新高,一直到2038年达到1673万,随后才会慢慢下滑。

如此看,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就业矛盾突出这个问题,未来十多年,今年也许是最好的一年。
3
历年累加,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失业青年大学生,嗷嗷待哺等着吃“低保”,拿现金。以每人一年需要上万元现金计算,资金总量高达上千亿甚至更多。
地方ZF没钱,钱从哪里来?
还是要靠增发的地方债托底。
刚刚出炉的3月经济数据,出人意料的好。
和ZF债券相关的社融新增5.89万亿,增速8.4%,上月增速为8.2%。其中,3月ZF债券新增近1.5万亿元,同比多增近1万亿元。
同时,根据专项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截至4月13日,2025年地方债发行进度远超预期,已发行3.05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券发行1.02万亿元。
当下漂亮国关税大棒持续施压,外贸出口面临严重冲击,吃“低保”拿现金,一举两得,稳大学生就业的同时,还间接刺激了消费,毕竟青年人是消费最活跃的群体,有点钱就敢加杠杆花出去。
这就和之前体制内加工资刺激消费,有异曲同工之妙。
4
去年年底,根据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一直声称官方将通过提高体制内工资的方式,以刺激2025年的国内消费市场。
果不其然,2月10日,国常会提出,要大力支持居民增收,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

3月的两会报告,再次提出,要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

知情人士称,许多体制内基本工资每月至少增加500元人民币,这相当于每月加薪幅度达到了5%左右。
去年年底至今,从全国各地体制内网友发来的消息观察,体制内工资普涨,并非空穴来风,许多体制内网友纷纷现身说法,晒出工资普涨到账的截图。
河北体制内网友说已经收到了。

山东体制内网友说已经收到了。有位青岛体制内网友36年工龄,每月加了550元。

安徽体制内网友也来报喜:普涨的基本工资已经到账。一位高级职称的体制内网友,工龄24年,每月加了688元。


还有天津、北京、新疆、山西、贵州、湖南等等地区体制内网友也都发来了消息:普涨的工资上卡了!




除了青年人,体制内也是社会消费的大户,没有医疗养老的后顾之忧,发点钱就敢花。
5
经济学的规律告诉我们,一个群体的消费就是另外一个群体的收入。
无论是吃“低保”拿现金的青年大学毕业生,还是体制内吃皇粮加工资的职工,他们到手的现金增加的消费,就是其他社会群体增加的收入。
社会各个群体增加的收入,通过消费支出,成为市场上民营企业增加的营收,这些企业赚了钱有了信心,就会增加招聘扩大生产,还会给企业职工加薪。
如此一环扣一环,经济形成了正向良性循环,体制内外、社会各个群体同频共振,股市走强,楼市从止跌回稳到企稳回升,市场出现温和通胀,GDP同步增加,过去的一潭死水,就彻底盘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