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候英雄特别多,很多人都很喜欢那时候的人物,特别是蜀国的五位猛将,比如一刀斩了华雄的关羽、在当阳桥上一嗓子吼退曹操大军的张飞,还有为了救阿斗七进七出的赵云等等,他们的故事到处都有人讲。
要说他们五个谁更厉害,这事儿历史上一直没个准话儿,不过五虎将里的马超,自个儿在心里给他们排了个座次。那他到底把关羽、张飞、赵云、黄忠他们都放哪儿了呢?他自己又排在第几位呢?
【一介武夫,不敢僭越】
普通人没那个本事给他们排名,但马超不一样,他有这个能力和地位。毕竟,他的武力在三国武将里可是顶尖儿的,还是五虎将的一员呢。这样一来,他说的话自然有分量。
先聊聊马超,看看他到底有几斤几两。
马超,小名叫孟起,是马腾的娃。从小在西凉那边就挺有名气,特别是羌族人,特别服他,都说他是从天上下来的神仙。
那他到底立下了哪些功劳呢?
根据《三国演义》的说法,马超在潼关大战时,一个人就跟曹军的好几位猛将干上了,而且还没输。他先几下子就把于禁给打败了,然后二十个回合之内又把张郃给挑下马。这俩人可都是曹操自己封的“五子良将”,魏国顶尖儿的武将,在当时那也是响当当的人物,结果在马超的枪底下,连三十个回合都没撑过去。
把曹军吓得魂飞魄散,曹操吓得赶紧换了衣服逃跑。最后还是得靠虎痴许褚出手,跟马超干了一架,两人你来我往打了上百回合,谁也没占到便宜,这才救下了曹操。得知道,那时候许褚可是曹魏头号打手,马超能跟他硬碰硬打上这么久不败,真是够厉害的。
后来曹操因为怕马超太厉害,就用了个挑拨离间的计策,想从内部把马韩联军给搞散。马超还真就中招了,跟韩遂大吵一架,最后还动起手来。他右手一把剑,直接就把韩遂的一条胳膊给砍了下来,韩遂吓得赶紧逃跑。马超也不停歇,转手就跟韩遂的手下干了起来,一连杀了两个,又吓跑了三个,这战斗力,真是杠杠的。
马超不光如此,他还跟五虎将里的张飞干过一架。那时候刘备正往川地进军,刘璋急着找人帮忙,张鲁就派马超去增援。两边在葭门关打得火热,来来回回斗了上百招,谁也没占到便宜。
刘备一看情况,立刻下令收兵,让张飞先缓一缓。休息一段时间后,两边又打了起来,再战了几百回合,还是分不出高下。打来打去,几百回合都过去了,谁也没赢谁也没输,这才停了手。
从这事儿能看出,马超那叫一个勇猛,他完全有能耐在五虎将里占个位置。
【忠义无双,当为次席】
关羽在吕布之后,算得上是名气响当当的武将,是所有武将梦寐以求的较量对象。他刚开始闯荡江湖,就在虎牢关一战中崭露头角。根据《三国演义》的说法,他眨眼间就干掉了让那些诸侯都头疼不已的华雄,这才有了那个“酒还没凉就斩了华雄”的传奇故事。
而是跟张飞、刘备一块跟天下无敌的猛将吕布大打出手,“三个好汉斗吕布”这事儿一下子就传遍了四方。后来徐州那一仗,为了保住嫂嫂,没办法只能先向曹操低头。
那时候,曹操想尽各种办法,甚至把珍贵的赤兔马送给了关羽,但关羽依然不为所动,真是忠心耿耿,义薄云天。为了报答曹操的收留之恩,关羽后来出手相助,干掉了袁绍手下的两大猛将——颜良和文丑。
后来一听到大哥刘备的消息,关羽立马决定离开曹操。这一走,他就闯出了“过五个关卡,斩六名将领”的大名,谁也挡不住他的去路。
后来,在襄樊那场大战里,他又活捉了“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还干掉了西凉猛将庞德,这些事儿都充分展示了他到底有多勇猛。
马超对关羽那是真的服气加敬重,他从来都没觉得自己能打赢关羽,这点从关羽下战书那事儿上就能瞧出来。
那时候,马超新投了刘备,关羽听说这家伙跟三弟张飞斗了上百个回合都没分出高下。他心里痒痒的,就让干儿子关平跑去跟刘备说,想把马超调到西川来,自己跟他比划比划。
马超听到这事儿,没吭声,明显也是心里怵关羽的能耐,觉得自己打赢他没底。而且吧,他刚投了降,这要是就跟主公的二弟干上一架,影响多不好啊。
马超从小就爱练功夫,对那些武功厉害的人特别敬重。像关羽那样讲义气、名声大噪的英雄,他自然是十分钦佩,所以就把关羽放在了第二的位置。
【宝刀未老,当居首位】
黄忠,也就是黄汉升,他和马超一样,都是后来才加入到刘备阵营的。他原本是在荆州跟着刘备的武将,但一直没有得到过重用,所以他的本事也就一直没被大家看到。直到刘备攻打荆南四郡的时候,黄忠投降了刘备,这才有了真正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黄忠前半辈子没啥大名气,但后半辈子开始崭露头角。咱们瞅瞅他后半辈子干的那些事儿,就能明白他到底有多牛。刘备攻打长沙那会儿,黄忠就跟关羽干了一仗,他俩头一次交锋就打了上百多个回合,谁也没赢谁。
第二次对战时,两人又你来我往斗了几十个照面,还是没能分出高下。
你得明白,这时候的黄忠已经是个60岁的老头了,不论是能扛多久还是力气大小,都比不上正值壮年的关羽。而且,黄忠骑的马也不如关羽那匹出名的赤兔马,就连手上拿的武器也比关羽的差一截。就这样,黄忠在这么多不利的情况下,还能跟关羽打个平手,这足以说明他的本事有多大。
第三次对决时,黄忠一箭就射中了关羽的头盔。这可不是因为黄忠箭术不行,相反,他的箭术好得没话说,想射哪儿就射哪儿。他其实是故意射头盔的,因为不忍心伤害关羽的性命,只想把关羽吓跑。
黄忠不光箭射得好,刀法也是相当厉害。72岁那年,他一刀就干掉了曹军的大将夏侯渊。夏侯渊可不是个普通角色,是曹魏那边数一数二的名将,正当壮年,功夫正处在最厉害的时候。就这么个高手,也被黄忠一刀给解决了。
马超心里明白,自己的战绩确实比不上人家。他觉得自己连关羽都未必能赢,那对上关羽都赢不了的黄忠,更是没信心了。所以,他把黄忠排在了关羽前面,让黄忠当了第一。
【骁勇善战,位居第三】
赵云打架特别厉害,而且性格也不像关羽和张飞那么自大、急躁。他是个忠心耿耿、义薄云天的人,为了救后主,他冒着生命危险冲了进去又冲出来,一共七次。马超看到赵云这么重情重义,身手又好,心里头特别佩服他。
赵云一辈子都在保护刘备,很少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本事,但只要他动手,就会让人大吃一惊。
首先得说说长坂坡那档子事儿,那会儿曹操带着大军杀过来,刘备吓得赶紧跑路,连老婆孩子都没顾上带。赵云一看这情形,二话不说,直接冲进曹操那几十万大军里,目的就一个,把刘备的小儿子刘禅和他妈甘夫人给救出来。
根据《三国演义》的说法,赵云那是真厉害,他冲进曹军里头,跟玩儿似的,一来一回七趟,干掉了好几十个敌军将领。他一个人骑着马,就把主公给救了出来,杀得那些敌军都吓破了胆,没一个敢再往前凑的。
另一回是在马超刚开始跟着刘备那会儿,他还没完全适应新身份,老直接喊刘备的字,而不是叫主公。后来有次宴请马超,饭局正热闹呢,刘璋突然派兵打过来了。这时候,刘备没让马超和张飞上阵,而是派赵云出去应战。赵云二话不说,立马就出城迎战了。刘备呢,干脆把宴席挪到了城墙上,一边吃一边看战斗。
赵云单人单骑,手里提着一杆枪,眨眼功夫就干掉了两个敌军将领,还把他们的脑袋给带了回来,那速度,马超都没来得及看清。事后,马超直夸赵云太勇猛了,自己比不上他。
从那以后,刘备手底下的力量确实让他吓了一大跳。张飞一个人他可能还不太瞧得上,但眼前的赵云,他清楚自己绝不是对手。更别说还有关羽、黄忠这些厉害角色,他很快就服了,直接称呼刘备为主公。
马超就把赵云放到了第三的位置上。
【沉稳不足,居末亦可】
马超把张飞安排在最后的位置是有他的道理的。一来,张飞的名气确实没他大哥关羽那么响亮。二来呢,张飞单独带兵打仗,赢得漂亮的大仗也不多见,他打败的对手大多都不怎么样。
马超对于那个著名的当阳桥吓退曹军的事迹,压根儿就没往心里去。想当年,他在渭水之战里,可是把曹操追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相比之下,那事儿对他来说,恐怕根本就不算什么。
马超和张飞在葭门关那里,曾经打过一架。
马超按照张鲁的吩咐去帮刘璋,两拨人在葭门关碰了头。
诸葛亮一看马超来了,心里就嘀咕起来。马超那勇猛劲儿,谁不知道啊,蜀汉这边能稳稳打过他的真没几个。这时候,身边能用的也就张飞一个人了。诸葛亮担心张飞会小瞧马超,不把对手当回事,所以他就想办法故意去惹恼张飞。
大家都传马超特别勇猛,但就是可惜啊,关羽没在这儿,要是关羽在这儿,肯定能打败他。这话一传到张飞耳朵里,他立马就不乐意了。他一向觉得自己力气大,打架从没怕过谁,就是那个死去的吕布除外。张飞二话不说,就要上去跟马超比试。诸葛亮见张飞这股子冲劲已经上来了,知道他为了证明自己,肯定会拼尽全力去打,心里也就踏实了。
张和马一见面,立马就开打了。他们第一次动手就斗了好几百招,谁也没赢谁。后来,刘备怕张飞有啥闪失,就赶紧敲锣让他们停了战。
休息了一会儿,两边又动手干了起来,这一斗又是好几十次的交锋。
最后,谁也没能战胜对方。但说实话,张飞那会儿可是豁出去了,使出了浑身解数,就想证明自己。而马超呢,他压根儿就没想拼命,毕竟他只是个来帮忙的,不可能为了别人不要命。他这人挺珍惜自己的小命的,不然也不会之前投降了张鲁。
要是拿别人来比较,马超还是更厉害一些。马超在潼关之战里,只用了二十回合就把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张郃给打败了。反过来看看张飞,他跟张郃在巴西宕渠交手,足足打了五十回合才分出高下。
所以马超觉得自己比张飞厉害,就把他排在了最后一位。
【结语】
马超有次喝高了,嘴里念叨:“云长大哥,那忠义真是没话说,排第二肯定没问题;子龙兄呢,勇猛得很,战斗力爆表,紧跟云长大哥后面;翼德兄吧,勇猛是勇猛,就是有时候不够沉稳,排最后也说得过去;黄忠老将军,那真的是老当益壮,威望还是在的;说到我自己,我就是个粗人武将,可不敢乱排位置。”
在马超心里,黄忠排第一,关羽第二,赵云第三,他自己第四,张飞则是最后。当然啦,这仅仅是他个人的想法,不一定对。我想,大家心里肯定都有自己的排名,你们觉得,这几位应该怎么排才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