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东林党领袖高攀龙,文学造诣自不必说,其诗歌作品不多,流传于世的这首《夏日闲居》,很有一份夏日难得的清爽及宁静心境,清幽的环境衬托出悠闲的情绪,自然屡获后世文人盛赞。
高攀龙夏日诗
夏日闲居
高攀龙
长夏此静坐,终日无一言。
问君何所为?无事心自闲。
细雨渔舟归,儿童喧树间。
北风忽南来,落日在远山。
顾此有好怀,酌酒遂陶然。
池中鸥飞去,两两复来还。


高攀龙的这首诗,朴素自然,文字简洁,恬淡中别有寄托,颇有陶渊明诗歌的风格。
译文:
在漫长的夏日里,我静静地坐着,整天都没有说话。你问我在做什么?我没有事情,心情自然悠闲。细雨中,渔舟归来,孩子们在树间喧闹。北风突然吹来,落日在远处的山上。看到这些,我心中有了美好的感觉,于是酌酒自饮,感到陶然。池中的鸥鸟飞走了,又成双成对地回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日闲居的宁静生活,表达了他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诗中的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诗人以“无事心自闲”为主题,通过描绘夏日的景色和自己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高攀龙其人
高攀龙(1562~162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存之,又字云从、景逸。无锡(今属江苏)人。
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授行人。因指责皇上深居九重,被贬谪为揭阳县典史,又逢亲丧家居,30年不被起用。在此期间,他与顾宪成在家乡东林书院讲学,抨击阉党、议论朝政,影响较大,时人称为东林党。高攀龙为首领之一。
天启元年(1621),被召入朝任光禄寺丞,又升少卿。后因红丸案,-责□臣,帝不听,反被夺禄一年。后又议任大理少卿、刑部右侍郎。
天启四年(1624)擢升左都御史,与左副都御史杨琏等-弹劾太监魏忠贤,揭发魏忠贤的党羽崔呈秀受贿事状,被革职返乡。后崔呈秀派锦衣卫缇骑前往逮捕,他为免遭奸党侮辱,从容投池水自尽。


高攀龙文学造诣很高,诗文俱佳。前人称他立朝大节,不愧古人,发为文章,亦不事词藻而品格自高。高攀龙的文章平易流畅,格调清遒。
无论在朝在野,高攀龙时刻关注国家的命运,关心百姓的生活。在邪恶面前捍卫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保持了崇高的气节。他的思想与道德足以成为后世楷模。
安哥写于2024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