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深深地爱每一个时空的自己,去全然地接纳每一个时空的自己,无论那个自己有多么的不尽如人意、多么的颓丧、消沉,都去爱ta、无条件的抱持ta,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疗愈。而能够最有力的给出这份疗愈之力的人,其实一直都是我们自己。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和我们心中那个哭泣的内在孩子相匹配的,还有一个内在疗愈师身份,那是被我们所深深埋葬和遗忘的另一股力量,ta其实一直在守护着我们,等待着我们的链接、等待着被开启。就像今天的这个故事所呈现的一样,它是一次跨越10年的对话,是一位女性对10年前的自己的一份重新看见和链接,她对曾经在抑郁中挣扎求生的自己说了许多话,那里有鼓励、有赞许、有骄傲、有理解、有懂得,而经由这样的行为,她整合了更多的自我,并在书写中获得了一份疗愈。而这份疗愈,完全由她自己开启。在这个世界上,那个最贴心、最懂自己的“知心爱人”,其实一直都是我们自己!希望这位女性的书写,启发你去看见并开启自己身上的疗愈之力。
但尽管如此,我的内心依然充满着对自己的感恩、爱和对未来的希望,我想对自己说,你真的很棒!你一路带着你的光,行走在人生的夜路上,虽然踉跄向前,但你从未放弃过前行!
在此,我也想和大家分享我十年前的文字,以及我以现在的身份、和过去的自己做的一份对话。疾病不是深渊,生命自有答案,行动即是圆满,我想以此跨越10年的一份对话,为我那不太平坦的人生之旅,画下一个句点,而当一个篇章终结,那新的发生也开始孕育,我知道会有一个更崭新的自我,正在前方等待着自己。我也希望我的经历,能给治“郁”路上的朋友一点点支持与鼓励。我想告诉屏幕前正在阅读的你:在治“郁”路上,我们并不孤单!十年前,我的记录
抑郁确诊一周年,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我曾以为,疾病与伤痛的走出要很久;蓦然回首,才发现其实也很快。时间,是最好的治疗师。一年前的今天,在多次轻生尝试未果后,我叩开了心理咨询的大门,遇到了我的咨询师,由此开启了我的漫漫治疗路。依稀记得,第一次咨询结束前,咨询师问我的那个问题——你的生命是为了什么?就是这个问题,让我每有伤害自己甚至是轻生之念时,一再控制自己,也由此开始我的自我成长与探索。你的生命,是为了什么?面对这个问题,在确诊抑郁症的最初,我只能告诉自己:活着就好,只要能活下来,无所谓其他。还记得那时,我的状态极为糟糕,母亲不得不放下手头所有事情,搬到大学城照顾我,从饮食起居到用药督促,无微不至。每两周定期医院复诊,药大把大把地吃,日常课业外的活动大把大把地推,彼时的我,最大的祈愿就是能过下去——能过一天是一天,疾病少复发点,治疗效果多一点。我每晚早早入睡,睁了眼仍是一片黑暗,从凌晨三四点一直熬到看着窗角露着屋外第一抹霞光的白,数着钟点开始一天,一宿后,又是一宿。这样周而复始的生活,让我不知外面世界几何,我像被一个铁笼,囚禁了所有。恋情的打击、学业的受挫、前途未卜的迷茫.....在“疾病”的强势压迫下早已微不足道,我失去了对外界近乎全部的感知与思考,只能麻木而本能地活着、过着。体弱之人多忧思,生了病,思绪和记忆总以病态的方式闯入,将人狠狠抓进泥潭,深陷其中而不自知。在那段时间里,从最早的记忆到成长至今的点点滴滴,生命历程里曾经历的生离死别如往事复生般不断重回,逼仄着我感受无多的神经。十年后,我的回复
疾病不是深渊,生命自有答案,行动即是圆满亲爱的自己:
十年时光,弹指而逝。
感谢你曾经用心的记录,若非这些文字,我早已忘记当初的那个女孩,曾怎样一次又一次在彷徨与迷茫中为自己加油打气,即使身陷囹圄、四面楚歌,却依然倔强着寻找出路。谢谢你的坚持,这些年我也一直没有放弃努力。虽不乏躺平摆烂、懈怠抱怨,但总会挣扎着前行。这十年里,疾病限制了很多。我看着你,一边在治疗疾病的起起落落中挣扎求存,一边用心、认真地生活。疾病给你的工作、生活乃至婚恋、家庭都带来不小的挑战甚至阻碍,但向来怯懦的你,即使恐惧、不安,也会尽己所能地尝试,去对这个世界敞开怀抱。也因此,这十年,你经历了很多。你努力工作,从仅为谋生到努力寻求发展、坚持心中热爱,坎坷曲折但好在缓步向前。你遇见了爱情,有过深爱之人,体验过经营家庭的酸甜苦辣,经历过情爱中的背叛与算计、人性幽微、幻想破灭,但好在你始终选择良善。你寻求成长与疗愈,一边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一边在心理治疗的同时努力治愈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你的每一步都步履维艰,有过彷徨无措,有过退缩摇摆,更曾多次几要丢盔卸甲、仓皇而逃。可我,依然为你骄傲。这么些年,那样胆小怯懦又不负责任的你,终究是踉踉跄跄地走过来了。十年前,你一再思考生命的意义;而现在,我也尝试以我浅薄的资历回应——我想,生命并无意义,也不需要意义。重要的是,发问背后,于心灵最深处,你想要一个怎样的人生、你想以怎样的姿态过这一生。电影《心灵捕手》里,心理治疗师桑恩对年轻人威尔说的那段话,就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形态。“年轻人,你的生活从来都是在书本上的;而我,生活却是真真实实的存在与经验。”是选择活在间接经验构筑的安全轨道中?还是选择从心所愿、扎扎实实滚入红尘,去体验与经历?我想,选择权,从来都在自己,而非他人。面对人生意义几何的这道伪命题,答案从来都不重要,更无所谓对错优劣,只是单纯个人的选择与需要。而我的选择,就是答案。很幸运,回溯来时路,我的每一步选择都与十年前的你如出一辙——真实地存在、经验、体悟与感受,哪怕是以疾病的形式,哪怕余生不得不与疾病共存。这就是我,也是我们,对生活、对疾病交上的答卷。很幸运,我们如此一致,不背初心,自在即是圆满。最后,我还是要为你狠狠地鼓掌、用力地骄傲,原生家庭未曾给过你的鼓励与肯定,三十岁的我悉数双手奉上,给你——十年前那个二十岁踉跄向前、踽踽独行的自己。你真的很棒,这十年来我一路带着你的光,行走在人生的夜路上。谢谢你,曾经那么努力;未来,我会继续加油!写于2024年5月最后,愿我们都能勇敢、大胆地,去走自己人生的夜路,做出属于自己真实的选择,永远深深地用爱支持、抱持、接纳自己。备注: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在文末打赏,支持原创。欢迎分享自己抗郁路上的故事,有公益稿酬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