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 9 月 7 - 9 日交节。白露节气到来后,天气逐渐转凉,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大。
此时,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这些水滴依附在花草树木的茎叶或花瓣上,经早晨的阳光照射,看上去晶莹剔透、洁白无瑕,故而得 “白露” 之名。

白露来临,你想到哪些有关白露的古诗词?
安哥想到了3首。
1.《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赏析:这首诗通过白露时节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朦胧、空灵的意境,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向往。
2. 曹丕《燕歌行》(三国)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旧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犊,忧来思君不能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3.《月夜忆舍弟》(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赏析:在白露节气的夜晚,诗人听闻戍鼓和雁声,更加思念离散的兄弟,体现了对亲人的牵挂和对战争的忧虑,“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一句以景衬情,将思乡之情表达得真挚而深沉。杜甫此诗也因此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王勃《滕王阁序》有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蓝天如洗,秋水如碧
秋风渐起、秋意渐浓
大部分地区暑热基本结束
夏日的景象也渐行渐远
伴着阵阵凉爽的秋风
明媚的仲秋时节正式登场
天地间一派清清爽爽
处处皆是宜人的秋色
正如毛泽东《沁园春》曰: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派秋天的壮美!

金秋的风带来收获的消息
饱满的谷穗弯着腰
一朵朵棉花咧开了嘴儿
玉米沾染了阳光的金黄
对丰收的期许正在成为现实
民间此时有“收清露”的习俗
在白露日的清晨
将花草植物上的露水收集静置
擦眼明目、烹茶煮酒
别有一番情趣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
昼夜温差最大的一段时间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白露不露,长衣长裤”
这些谚语都在提醒着我们
要开始注意防寒保暖哦。
安哥写于2024年白露日
谢谢赞赏,祝你好运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