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牡丹市海林市东山烈士陵园里长眠着许多为国家英勇献身的英烈。有一座墓碑显得格外的突兀,这座陵寝的墓碑经过无数次的雕刻而成,墓碑上只有“烈士杨子荣之墓”几个字除了知道这座陵寝的主人是杨子荣,没有其他的信息。不知道他来自何方,又是因何而牺牲。直到1968年,孟老三主动向公安机关自首,才揭开了杨子荣的牺牲的真相。
杨子荣,原名杨显贵,1917年,出生于山东省牟平县嵎峡河村的一户农民家庭。父亲杨世恩是名泥瓦匠,母亲宋学芝是位性格刚强的农村妇女。四岁时,迫于生计,随父母闯关东去了安东。
虽然父母勤奋,但还是无法养活杨子荣兄弟姐妹几人。迫于无奈,父母决定:父亲和长姐留在安东,母亲则带领杨子荣及兄弟姐妹返回山东老家
长波跋涉返回山东老家后,母亲咬紧牙关抚育杨子荣兄弟姐妹几人。即便生活困难,母亲还是将杨子荣送进了私塾。上了四年私塾后,因家庭实在负担不起学费,杨子荣从私塾退学。
1929年,山东局势越发混乱,各军阀为争夺地盘,战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跟母亲商量后,杨子荣再次北上安东,投奔父亲和长姐。
1938年底,杨子荣被抓去,送进鞍山千山矿区,为日军挖煤。在矿区的日子极其不好过,吃不饱饭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时不时会遭到来自日军的殴打。
在工友的帮助下,他逃离了日军的魔爪。但经此一事,杨子荣也无法在鞍山煤矿呆下去。经过衡量,杨子荣选择回山东老家。历尽波折,杨子荣于1943年回到山东老家。
两年后的8月,当听说八路军要解放牟平县时,杨子荣毫不犹豫报了名。报名时,因顾虑到怕给父母带去危险,遂将名字改为杨子荣。同年秋,29岁的杨子荣就正式加入了八路军,被编入胶东海军支队。
恰逢当时牡丹江地区匪患猖獗,杨子荣因曾经迫于生计与牡丹江地区的各色人群交往过,懂很多当地的“黑话”,故领导同意了其上前线的请求。
为更好解决匪患,还百姓了一个太平生活。上级决定组建一支三十多人的侦察小分队,杨子荣因懂得当地匪患的“黑话”,而入选。
通过侦查,杨子荣等人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于1946年2月2日正式解放海林镇,将盘踞在此的匪首孙江抓获。
3月20日早晨,在杏树沟抓捕以李开江为首的匪徒时。因李双江率部下依仗对其对地势十分清晰而负隅顽抗,杨子荣当机立断,带领一班人绕到其后方,彻底将李开江逃离路线斩断。最终因寡不敌众,李开江等人投降。杨子荣因此战获得团战斗模范。
5月,杨子荣同战友生擒许家四虎,即以许福、许禄、许祯、许祥为首的匪徒团伙,消灭“九彪”李发林、马希山等悍匪。自此,牡丹江地区的匪患除以“座山雕”为首的匪患没有被消灭,其余匪患全部被肃清。
1947年2月6日晚,经过摸排确认了以“座山雕”为首的匪患的具体位置。同战友紧密配合,活捉“座山雕”,其部下也大多被捕。因此,被东北军区记三等功,并被授予“特级侦察英雄”称号。
23日,在追击顽匪郑三炮、丁焕章时,因天气寒冷,手枪枪栓被冻结,无法击发。导致其被流弹击中,壮烈牺牲,时年三十岁。
杨子荣的倒下,让当时参加战斗的其他战友红了眼眶,他们强忍悲痛,完成了此次战役。杨子荣牺牲后,被安葬在了海林市东山烈士陵园。因其改过名字,一度查不到其亲属所在。
直到曾经的战友曲波书写的《林海雪原》出版,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才找到其亲属。但可惜的是杨子荣的母亲过世时,也没有等到任何有关于杨子荣的消息。
随着《林海雪原》影视作品的热映,杨子荣牺牲的真相也被揭开。1968年,孟老三向当地公安机关自首,坦白了在当年战役中,因惊慌失措、恍惚中开了枪,没想到其射出的子弹击中了杨子荣。
战后,为了自保,孟老三一直隐瞒此事。直到《林海雪原》的上映,才知道自己当年错手杀害了杨子荣。因认罪态度良好,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出狱后的孟老三后随侄女生活,直到1989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