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妻四妾,这或许是很多人曾经幻想过的,虽然在古代确实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是现在这种事在我国已经成为了历史,但其实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一夫多妻制,比如沙特,又比如我们的邻国尼泊尔等等。
但不管是哪个地区,娶多个妻子的目的,无非就是想要更多的后代,或者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但在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地方,他们娶很多老婆的主要原因竟然是为了——挑水。

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字面理解上的挑水。
而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印度水妻制度。
这些行走在路上的妇女就是当地人口中的水妻,她们的衣着并不华丽,一身简单朴素的裙裤,头顶上是异常显眼的铁桶,盛满水的铁桶,加上长途的跋涉,让她们步履蹒跚,面色疲惫。而这只是她们一天生活中普通的缩影。

所谓“水妻”,要比很多人想象中辛苦很多,每天天还未亮,其他人都还在睡梦中,“水妻”们就要起床挑水,偏僻落后的村庄没有路灯,所有人只能顶着月光出发,她们的目的地是离家数公里之外的一个水库。
不过在极端环境的破坏下,这个所谓的水库也变得名不副实,小的可怜。

到达水库后,她们的取水工具只有一个简陋的桶,反复拉水上来倒入铁桶中,直到桶中装满水,这时她们才会顶着沉重的铁桶往回走,而这时桶中的重量一般都在20公斤上下。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但其实很费时间,随着水资源越发稀少,加上取水的人越来越多,取水的时间变得很漫长,长时间排队是家常便饭,很多时候光取一次水的时间就要花上3.4个小时甚至更久。

但这么一点水,对于一大家子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用的,因此她们会一整天来回往返于这条路上,有时候这个取水点人数太多的话,她们还会绕行几公里去其他地方取水。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天黑,吃饭也只能在取水的间隙随便吃点,很多时候错过了饭点,只能吃家人们留下的剩饭,而且晚上回到家中,她们还要像普通人家中的妻子一样,负责家中的一些家务,直到全部完成,才能回去休息。

而第二天天不亮,她们又要开始这样的生活,一年365天,除了非常极端的天气,每天都是如此,就连来了例假也不例外。
可即便为家中付出了一切,她们在丈夫眼中,依然得不到平等的待遇。

在盛产“水妻”的丹噶马尔村的男人眼中,水妻和正妻有着天壤之别,正妻虽然也要负责琐碎的家务事,但她们是有人身自由的,虽然地位比丈夫低了一点,但是有话语权,一些事情也有拒绝的权利。而水妻则不同,她们除了要负担一个妻子要做的所有事以外,还要负责挑水,这是必须完成的,并且村里所有人都觉得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如果水不够用,那就多娶一个妻子,于是出现了66岁的大爷为了挑水,娶了3个老婆的荒唐事。用当地村民的话说“娶老婆回家就是为了让她们取水,要不然白养活她们?”

这就是印度的水妻,说好听点叫妻子,但真实的地位跟古代的奴隶几乎没有区别。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奇葩的制度呢?
地处热带地区的印度,背靠着4大洋之一的印度洋,加上一条恒河贯穿全国,这种地理条件不应该是缺水的国家。
但事实上,由于环境的污染和人口过量,让印度很多地方陷入了缺水的危机,据统计,印度有超过60%的居民生活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人均水资源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盛产“水妻”的丹噶马尔村,情况更加严重,这里地势偏远,基础设施建设极不完善,供水网络没有覆盖到,加上周围没有大型河流和湖泊,整个地区一眼望去就是一片荒凉的黄土,植被稀少,只有稀疏分布的村庄和满目疮痍的土地,而这里缺水的历史已经长达数百年。
在世界上也有很多地区都是缺水严重的干旱地区,比如撒哈拉地区,但在这些地方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那为什么在印度会出现这样的奇葩制度呢?

其实,这个所谓的水妻制度,不过是一种变相的高阶制奴役手段罢了。说白了水妻只是换了种说法的奴隶而已。
据丹噶村人称,他们村里有一项古老的信仰——“美酒净水”,他们坚信,只有未婚女子挑水才能保证水质纯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制度慢慢就变成了,只要嫁入的女孩不是正妻,都会被默认是专门挑水的水妻,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不过在外人看来,这就是奴隶制换了个名头而已,不过可悲的是在偏僻的丹噶村,绝大部分人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几乎都是文盲,在古老观念的影响下,没人觉得水妻是奴隶,就连这些水妻本人,她们也只会觉得挑水是她们天经地义的事。
要是她们能获得平等的权利和教育,又怎会甘心受这般屈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