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出走英国”?传闻背后的真相与猜想
2025年4月14日,一张“在英国的张勇”照片刷屏朋友圈。这位曾被誉为“最懂新能源渠道打法”的哪吒汽车前CEO,一时间成为舆论漩涡中心。
但越是迅速的回应,越引人猜测。口中的“奔波融资”是否意味着尚在局中,还是早已身在局外?“顾问”身份是暂避锋芒的缓冲,还是体面离场的安排?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融资环境极度冷却的背景下,“出海”成了新势力掌门人规避债务、转移资产、甚至寻求二次机会的常规动作。而在公众层面,这些行踪神秘的“短暂离境”,最终多数演变为“再也没有回来”。
张勇,是为哪吒奔走,还是为自己找退路?没人能给出确切答案,但历史已多次证明,创始人是否“远走”,从来不仅仅是个人选择。
“出海”还是“逃离”?创业者们的双重身份焦虑
“出海”和“跑路”之间,只隔着一句官方声明和一次朋友圈更新。
贾跃亭称“为梦想窒息”,实则身在洛杉矶别墅里直播;沈晖说是去“参展”,但一走成永别;陈炫霖更是直接“失联”,留下供应商欲哭无泪。
他们的行踪,不只是企业的动荡信号,更反映出新势力创业者们在面对现实与理想夹缝中的挣扎:
一方面,他们是时代产物,手握技术、市场、资本的高光;
另一方面,他们也被时代反噬,陷入增长停滞、融资困难、债务缠身的多重焦虑。“出海”背后,或许有全球化布局的野心,但更多时候,是避风港,是断尾求生。
兄弟创业,哪吒的高光与滑铁卢
张勇与方运舟,是一对“同窗+同事+战友”的黄金搭档。
两人同为1975年出生,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汽车与拖拉机专业。毕业后张勇先后供职于北汽福田、奇瑞新能源,2014年重回北汽新能源,带领团队在2017年实现十万辆年销量。
方运舟则早年扎根奇瑞,负责混合动力与清洁能源研发,2013年赴清华大学攻读博士,次年创立合众新能源。
2018年,张勇加入合众,出任CEO。同年6月,“哪吒”品牌发布,11月首款车型N01交付,凭借6-7.5万元的定价策略,在2019年即实现年销一万辆,位列造车新势力第四。
但这套打法,早在北汽新能源已被验证“短命”:B端为主、高性价比、低毛利换规模。
2022年,哪吒年销15万辆登顶新势力销冠,2023年却下滑至12.75万辆,同比下跌16%。销售模式走进瓶颈,产品力疲软,品牌向上乏力。
崩塌前夜:卸任、欠薪、闭店与债务
2024年6月26日,哪吒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提交港股IPO材料,但未能成功。
2024年10月16日,合众新能源迎来十周年纪念,张勇晒出与方运舟的“简餐照”,配文“10.16 十周年”。
然而不到两个月,2024年12月6日,哪吒汽车确认张勇卸任CEO,转任顾问,由方运舟接棒。
自此,负面消息接踵而至:
裁员关店:10月起,哪吒被曝大规模裁员、多地直营店关门;
拖欠货款:11月,埃夫特称其宜春子公司拖欠4819.5万元,东风科技也因1200万货款提起仲裁;
员工欠薪、股东间传出矛盾,风声鹤唳。
哪吒,这个曾“闹海”的新势力,似乎已经走到至暗时刻。
三大国资撑腰,还有希望?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并非孤军奋战。
2024年4月,在IPO之前,哪吒获得了三大国资共计不低于50亿元的投资承诺:
南宁民生(南宁市国资委参与):持股11.46%;
宜春金合(宜春经开区财政局控制):合计持股12.18%;
桐乡国资:持股4.44%。
11月,南宁产投集团与哪吒签署合作协议,扶持供应链恢复,并召开供应商大会,试图稳定局势。
但即便如此,恢复能否跟得上品牌信任与市场节奏的坍塌?这是一个未解的难题。
倒下的名单越来越长,下一个是谁?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商业失败,而是一个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故事,被现实无情中断的过程。
他们中,有人曾是“技术理想主义”的代表,有人拿到过地方政府的扶持,有人身披资本光环,甚至一度站上行业顶峰。但时代没有等他们。
这是一场持续的淘汰赛,钱烧尽了、融资断了、品牌失血了,就只能悄然跌出牌桌。
而我们都知道——名单不会就此停止。
2025年,谁会是下一个?
哪吒的残局尚未落幕,张勇的真实去向也仍扑朔迷离。而整个新势力赛道,正像一张逐渐撕裂的地图:有人在努力补缝,有人在默默撤离,也有人已跌入裂缝,却仍在发声“我没事”。
曾经的神车,如今停产;曾经的明星创始人,如今“请联系其助理”;曾经的“销量黑马”,也可能在下个月“停更微博”。
2025年,新势力的剧本或许还没写完。但我们都清楚,主角不止一个,终章也远未到来。
谁是下一个倒下的?不妨看看下一条朋友圈动态,或者——看看今天还在坚挺的那个品牌,三个月后是否还能开门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