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刘邦因讨伐淮南王英布叛乱而受箭伤,回到长安后不久就病重不起,为了大汉江山社稷的稳固,刘邦开始预先安排后事。他先是与群臣重申“白马之盟”,即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接着一一召见功勋重臣谈话托付后事,这其中也包括刘邦最宠爱的戚姬母子,事前都安排好了归宿和退路,然而刘邦还是不了解吕后的狠毒程度,他一死戚姬母子的悲惨命运也就开始了。
这里面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刘邦明明很宠爱戚姬母子,甚至想立刘如意为太子,但也知道吕后阴狠毒辣,为什么不在临死前处死她,以保障戚姬母子安全?
吕后为人阴狠毒辣,被刘邦忌惮和疏远吕雉刚嫁给刘邦的时候,不到20岁,虽出身大户人家,却是一个贤惠的女人,而刘邦呢,只是一个亭长(相当于现在乡镇派出所所长),快40岁了还没有结婚,但已经有了一个未婚生育的儿子。
刘邦虽是亭长,却家徒四壁,没有什么积蓄,还时常与他的狐朋狗友在外面到处闲逛,骗吃骗喝,简直就像个地痞无赖,吕雉三天两头都见不到他的人影,因此,家里全靠她一个女人独立操持,农桑针织还有孝顺父母及养育儿女,这在以前的吕家大小姐是不敢想象的。
后来,押送去骊山的徒役半路逃跑了大半,刘邦干脆将剩下的也全部释放了,自己因害怕被治罪不得已亡命于芒砀山中,这期间,吕雉除了要独立支撑家庭外,还不时地长途跋涉,为丈夫刘邦送去衣物和吃食,可以说吃尽了苦头。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刘邦也在沛县响应起义,自称沛公,之后刘邦就率领军队常年在外征战,而吕雉与刘邦所生的子女(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则留在了沛县,这一待就是三年多,直到公元前206年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吕雉苦守多年,身旁陪伴的只有舍人审食其,要说此时的吕雉对刘邦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但更大的考验和苦难还在后面呢?
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终于想起了自己的妻子儿女,于是令人送信给南阳王陵,让他派军护送刘太公和吕雉等家属到刘邦军前。此时正是楚汉相争之时,吕雉一行在路上遭到楚军多次阻截,但都平安无事,等吕雉好不容易见到数年未见的丈夫刘邦时,刘邦身边早已有了好几位姬妾,其中戚姬最受宠爱,且肚子高高隆起有了身孕,这一刻吕雉的心情是难言复杂的,心想自己在老家苦守多年,每天辛苦劳作,还要照顾一家老小,而刘邦却在外面风流,好不快活,可刘邦现在已是堂堂汉王了,身边多几个女人很正常,自己能拿他怎么办?
吕雉没办法只能对几个姬妾发难,尤其是刘邦最宠爱的戚姬,可戚姬正大着肚子呢,所以她俩一发生争执,吕雉无论对错都是错的,再加上戚姬更年轻漂亮又会讨刘邦欢心,于是吕雉受到了刘邦的怒斥,这时她才第一次看清自己的丈夫,心渐渐冷了,可让吕雉性情大变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事。
公元前205年,刘邦率领56万诸侯联军趁项羽深陷齐地之时,一举攻占项羽的都城彭城。项羽知道后,亲率3万轻骑回袭彭城,此时刘邦正与各诸侯天天喝酒庆祝,完全没有防备,之后睢水一战汉军大败,诸侯联军被杀伤数十万,刘邦只率领数十骑仓皇逃脱,而吕雉和刘太公等家属则被楚军俘虏,吕雉来到刘邦身边不到一年,又马上进了项羽的俘虏营。
吕雉作为俘虏,在项羽的监狱里一待就是两年多,直到公元前203年,楚汉鸿沟议和,吕雉等人才重新回到汉营,谁也不知道数年的监狱生活吕雉经历了什么,但其中承受的苦痛肯定是难以想象的,而再次归来的吕雉性情也发生了改变,变得喜好权力,为人阴狠毒辣。
刘邦建立西汉后,吕雉这位患难之妻自然而然就成了皇后,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吕后开始杀人立威,她做了两件事:一是趁刘邦在外征战之际,与萧何合谋设计杀掉了淮阴侯韩信;二是劝说刘邦斩草除根,将已经废为庶人的梁王彭越剁成肉酱,分赐给其他诸侯王。多年苦难的经历塑造了吕后男人般的刚毅性格,通过这两件事吕后成功震慑了其他功勋大臣,成为了汉廷决策集团的重要人物。
称帝后的刘邦,并没有因为吕后以前所受的苦而对她另眼相待,因为戚姬母子才是他的心头肉,尤其是慢慢长大的刘如意越来越像他,相反吕后的阴狠毒辣和对朝政的日益干涉,却让刘邦心生忌惮和疏远。
楚汉相争期间,刘邦虽是汉王,却经常亲自率军出征在外,为防不测之机和大汉江山社稷稳固,早在公元前205年就立嫡长子刘盈为太子。刘邦登基称帝后,太子刘盈表现得生性仁弱,而戚夫人所生的三皇子刘如意从小聪颖、英武,很像自己,再加上对戚夫人一直以来的宠爱,所以刘邦爱屋及乌以刘盈懦弱“子不类父”为由,想要改立戚姬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一方面是吕雉年老色衰失宠,而戚夫人长得清丽脱俗,性格柔顺,能歌善舞又善解人意,常常给身处战争岁月的刘邦带来愉悦与安慰,看到戚夫人日夜哭泣,心中不忍,于是想答应她的请求立刘如意为太子;另一方面刘邦毕竟是开创基业之君,政治人物,他对太子刘盈的仁弱很不放心,怕他将来撑不起大汉的江山,还有吕后的干涉朝政也让刘邦心生提防,所以想立更优秀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但这样的想法刚提出来,就遭到朝中文武大臣的坚决反对,认为废长立幼是取祸之源,不利于江山社稷稳定,刘邦见大臣集体反对,也就不再坚持,只好更加宠爱戚夫人母子以示安慰,之后刘邦又数次想更换太子,却由于忙着平定异姓诸侯王而抽不出时间。
公元前195年,刘邦在平定最后一个异姓诸侯王淮南王英布叛乱时受箭伤,身体遭到重创,平乱结束班师回朝,不久刘邦因箭伤复发病重,此时他已经预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世,废立太子的欲望更加强烈,张良知道后极力劝阻,却不管用,还有太子太傅叔孙通也以死相谏,刘邦表面答应听从,其实已经下定决心改立刘如意为太子。
刘邦想要废太子一事对吕后的打击和压力是最大的,也是她绝对不能容忍的,这是要断她的后路啊!可她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刘邦现在谁说的话都不听,正当她万分着急时,有人向她建议:去找张良问计,于是吕后让她的哥哥吕泽去寻求张良帮助,张良说:“只要你们把商山四皓请出来辅佐太子,皇帝可能会改变主意。”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商山四皓是刘邦最敬重的四位隐居老人(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刘邦曾经请他们出山辅佐自己,却被他们拒绝了。
果然,刘邦一看到商山四皓,又听说他们是张良帮助请出来辅佐太子的,知道太子刘盈已得到很多人的支持,羽翼已成再难撼动,于是再也不提废立太子一事,戚夫人知道事不可为,面对着刘邦失声痛哭。
吕后势大难制,临死前预先安排后事既然废掉太子刘盈已不可能,而刘盈生性懦弱,大事上又没有主见,日后朝廷大权很有可能落在吕后及吕家人手中,吕后为人心狠毒辣,权力欲又强,这让刘邦很不放心刘家的江山。
那为什么不狠下心处死吕后,这样不但能保障戚姬母子将来免受伤害,还能以绝后患?(后来的汉武帝刘彻就是这样干的,杀钩弋夫人而留其子)
刘邦之所以留下吕后不处死她,是为了平衡朝廷关系,因为此时刘邦的儿子们都比较小,再加上大汉初立,如果没有吕后这样的强势人物辅助新帝刘盈,一旦功勋大臣发生反叛将没人能制约,大汉立马就要亡了,这是刘邦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刘邦最后放弃立刘如意为太子,还有这方面的考量,戚夫人没有吕后那样能驾驭朝局的政治智慧。
可留下了吕后就有可能为刘盈留下祸患,于是刘邦在临死之前,与众大臣重申白马之盟誓言:非刘姓不可封王。很明显这个誓言是防着吕家的,因为这个时候异姓诸侯王差不多被刘邦全部除掉了,重申誓言就是让功勋大臣与吕家相互制衡。
接着刘邦又密令陈平赶赴前线军营,想处死手握军权的大将军樊哙,因为樊哙的夫人是吕后的妹妹,刘邦担心樊哙与吕后勾结在一起篡夺皇权。最后刘邦弥留之际还一一接见吕后及萧何、周勃等功勋老臣交代后事,其中留给周勃“安刘者,勃也”的遗诏,为日后平定“诸吕之乱”埋下伏笔。
刘邦十分宠爱戚夫人母子,刘如意虽然没能立为太子,但被封为了赵王,赵国地大且富,是各诸侯王中除了齐国外最大的封国,而第一代齐王就是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可见刘邦对刘如意的宠爱。
刘如意虽被封为赵王,但年纪太小只有十岁,而戚夫人又与吕后不和,刘邦很担心自己死后,吕后不会放过他们母子,赵王会被人杀掉。
对此,刘邦曾想过立刘如意为太子,以后继承帝位,这样他的爱妃和爱子都能保全,可最终还是失败了,而处死吕后也不行,那样功勋老臣就没人能制约了,刘邦因此很是闷闷不乐。一个叫赵尧的官员知道刘邦闷闷不乐的原因后,向他建议:“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刘邦听从了赵尧的建议,任命德高望重且个性耿直的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王刘如意的相国,以便保护年少的赵王。做完这些,刘邦仍然不放心,在《手敕太子文》中还专门嘱托刘盈,要他以后照顾好戚姬母子。
据说刘邦去世前,曾告诉戚夫人一旦自己逝世,戚夫人守完灵后可以去赵国和儿子在一起,当赵王太后,而戚夫人自己也告诉儿子刘如意,一旦父皇驾崩,千万不要回长安,可事情的发展却不是他们能预料的。
一直以来,吕后对戚夫人不仅仅是嫉妒,她们还是情敌、政敌的关系。吕后妒忌戚夫人得到刘邦的长期宠幸及刘邦对刘如意的格外宠爱,而吕后自己因年老色衰却被刘邦冷淡疏远,可她们之间是情敌关系,没有什么好怨恨的。
但戚夫人仗着刘邦的宠爱多次挑衅、不尊重吕后,还数次串掇刘邦改立刘如意为太子,这就触碰了吕后的底限,要知道刘邦每一次改立太子的想法,对吕后都是晴天霹雳、难以承受的打击,而这样胆战心惊的日子吕后经历得太多了,作为威胁吕后及儿子刘盈地位的政敌,吕后是绝不会心慈手软的,是一定要铲除的对象。
刘邦刚去世,吕后就把侍寝过刘邦而受宠的妃子全部囚禁起来,不准出宫。而吕后最怨恨的戚夫人则直接被关进了永巷,每天罚舂米做苦役,戚夫人到了永巷后心中怨恨吕后,不甘寂寞每天唱道:“儿子为王,母亲为奴,一天到晚舂着米,常与死亡相伴!相隔三千里,谁能告诉你?”要说不作死就不会死,戚夫人的这一波操作很快就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吕后听到戚夫人所唱的歌后,想起了远在赵国的刘如意,斩草必须除根,于是召赵王刘如意回长安朝见,赵国国相周昌知道吕后怨恨戚夫人想杀了赵王,所以拒不奉诏,朝廷使者去了几次都不管用。吕后大怒,先召周昌到长安,然后又派人去召赵王,就这样赵王刘如意被设计回长安,没过多久,吕后派人用毒酒将他毒死。
至于刘如意的母亲戚夫人就更惨了,吕后令人砍断了她的手脚,挖掉她的眼睛,用火熏烧她的耳朵,又给她喝哑药,让她住在猪圈里,还起了个名字叫“人彘”,不久戚夫人在痛苦中死去。吕后终于在心理和身体上彻底摧毁了她的情敌和政敌戚夫人,出了多年积压的一口怨气,而刘邦生前为戚夫人母子的多番筹谋,最终没能保住他们的性命。
刘邦宠爱戚姬母子固然没错,可他不该在给戚夫人以希望之后,又因为种种因素考虑,最终没能如愿立刘如意为太子,而这直接招致了吕后后来的怨恨和报复,可以说戚姬母子的悲惨遭遇刘邦有很大的责任。
虽然刘邦生前为戚姬母子做了很多安排,却低估了吕后的阴狠毒辣,多番筹谋彻底落空,而戚夫人在政治上单纯又天真,自以为有皇帝的宠爱,就妄图拥有自己不该有的东西,最终不可避免地卷入到复杂的宫廷斗争中,以悲惨命运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