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之前和大家分享了,日主旺衰的理论与实践的区别,关于理论方面,其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没有一种理论,就成了铁律,自创立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变化,这个日主旺衰的理论,也是经历民国时期,韦千里等人的改进,加了很多东西。
最开始看《三命通会》,其中有一章是“论五行时地分野吉凶”,就提到了三个判断标准,即:得令、得地、得党。

得令也叫作得时,就是日主所出生的月份,与日主之间的关系;得地,现在的讲法是在年柱、日柱、时柱有根。
其中,在《三命通会》里还有一个观点,就是出生地的影响,比如出生在北方的话,就是水旺;或者出生于南方,就是火旺。
所以还得考虑出生地,但是现在就不考虑了,只是看年日时根气的情况,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变化。

第三,日主旺衰还有得党,也就是比劫的帮扶,或者是印绶的生助,如果有的话,也是旺的。
得时、得地、得党,从这个也可以看出,相应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一个理论的发展,本身就是几个各代人的思想和实践总结。
但是我们最好是追本溯源,去了解一下他最开始的样子,同时也要明白,这些只是论断的方法而已,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在判断日主的强弱之后,就可以根据旺衰来判断喜用了,但是要注意,强弱是相对而言的,这里和新派的论法不一样。

怎么比较呢?比如说并不是单独拿出了,去论他是强还是弱,他得分和谁相比较,这个是细节的问题。
通常来讲,他是与格局进行比较,比如说阳刃、七杀或者官格,日主旺而格局偏弱,那么就是帮助格局,如果格局强而身弱,那么就要考虑如何帮身。
今天只是和大家从理论层面进行介绍,下面的文章,我们和大家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