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出门必须戴五层口罩,不然会生病,但美国的空气就非常甜美。
中国留学生站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大肆吹捧着美国的空气,贬低中国。
这个跪舔美国的“慕洋犬”就是杨舒平。作为中国留学生,她为了留在美国获得绿卡,嚣张谩骂中国和中国人民。
可不久之后,她的美国梦却彻底破碎,下场凄惨。
杨舒平都干了什么令人气愤的事情?她的最终下场是什么?

毕业典礼上的言论
2017 年,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生了一件令无数国人愤怒和痛心的事情。来自中国昆明的留学生杨舒平,作为全校学生代表上台发表毕业演讲。
本应是展现中国留学生风采、传递积极向上精神的时刻,可杨舒平却说出了一番令人震惊的言论。

她绘声绘色地描述,5 年前刚下从中国飞来的飞机,习惯性准备拿出 5 个口罩戴上时,却惊讶地发现美国的空气是如此新鲜、香甜、清新,简直是一种 “奢华” 的享受。
而在她的家乡,如果她不戴口罩出门,就可能生病。

她的这些言论,不仅是对自己家乡昆明的诋毁,更是对整个中国的污蔑。
要知道,昆明素有 “春城” 的美誉,气候宜人,空气质量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而杨舒平却为了迎合美国,将自己生长的土地说得如此不堪。

她的这番言论一出,台下的中国留学生们尴尬不已,许多人当场离场表示抗议。与此同时,昆明相关部门也迅速发布了当地的空气质量数据,用事实回应了她的不实言论。
那么杨舒平如此诋毁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杨舒平出生于 1993 年,成长在云南昆明一个普通家庭,父母是公务员,对她的教育十分严格。
她学习成绩优异,凭借自身努力在高中时获得了公费留学的名额。2012 年,她满怀希望地来到美国马里兰大学,攻读戏剧和心理学。

可到达美国之后,她没有去静心学习,反而开始过上了奢侈自由的生活,并且逐渐的向往一直居住在美国过这样的生活。
渐渐地,她开始渴望得到美国的认可,渴望成为一个真正的美国人。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她选择了用贬低自己的祖国来换取美国的优待。

她以为,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自己在美国获得更多的机会和好处,能够更快地被美国社会所接纳。
而她确实因为诋毁中国受到了一些反华分子的青睐,得到了一部分好处。但最终她的美国梦还是破碎了,并且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严重的代价。

杨舒平的言论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引发了网友们的强烈抨击。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她不得不在社交平台上道歉。
可她的道歉显得极为敷衍。她只是一味地澄清自己没有贬低中国的意思,却丝毫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本质。

道歉的事情还没有过去,杨舒平认为自己很快就能拿到美国的绿卡,于是更加肆无忌惮。她在社交平台上辱骂中国人,晒自己奢侈的生活,仿佛在向网友们挑衅。
可现实给了杨舒平沉重的打击。

毕业后,她开始在美国寻找工作,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学历和能力能够顺利找到一份好工作,可现实却让她屡屡碰壁。由于她之前的不当言论在美国也广为流传,许多知名企业看到她的简历后,都婉拒了她的求职申请。

即使她将自己想去的大公司目标变了,入职了一个小的待遇不高的公司,也依然受到那件事情的影响。她不受到高层的信任,也不受到同事的喜欢,成了公司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舒平在美国的生活并没有好转。她不仅没有拿到绿卡,反而又因为自己的脾气失去了工作。

在美国混不下去的杨舒平去了哪里?

失业后的杨舒平在美国难以生存,在朋友的介绍下,她前往韩国寻找工作。韩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刚到韩国,她就遇到了疫情,将近一年的时间都只能居家隔离,根本没有工作的机会。疫情之下,韩国物价飞涨,没有收入的杨舒平生活压力巨大,无法在韩国立足。

万般无奈之下,杨舒平只能偷偷回到中国。回到国内的她,依然不敢露面,因为她深知自己在国内已经名声狼藉。
她向国内的知名企业投递简历,希望能够找到一份工作,结果都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一家企业愿意聘用一个曾经抹黑自己祖国的人。

曾经那个一心想要逃离中国、拥抱美国的她,最终只能在家靠着父母生活,过着落魄的日子。她的行为还影响了父母及其家人的名誉,承受着周围人的指指点点。
并非每个留学生都像杨舒平一样,优秀的留学生们在海外依旧心系祖国。她们努力学习先进知识,毕业后纷纷回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比如 2011 年耶鲁毕业的秦玥飞,他取得了美国耶鲁大学的全额奖学金,毕业后却放弃了在美国的优厚条件,回到中国,投身于偏远山区的建设,用自己的所学改变农村的面貌,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

杨舒平最后落得这个下场,只能说是咎由自取。本来拥有大好前途,却偏偏要做美国的“舔狗”,最终再被美国无情抛弃。

杨舒平的经历,给我们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崇洋媚外只会遭到国人的唾弃,做人不能忘本,更不能为了一己私利而抹黑自己的祖国。
祖国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依靠,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应该心怀感恩,为祖国的发展感到自豪,而不是去诋毁它。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白,一个不尊重自己祖国的人,在任何国家都不会受到真正的欢迎。真正的强者,是那些能够在异国他乡保持民族自豪感,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为祖国争光的人。
信息来源:
观察者网2017年5月23日——针对中国留学生的毕业演讲 马里兰大学其他留学生愤而反击
不收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