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弃在寒冬里的小婴儿,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家的福音,是谁丢弃了他,为何他有那么大的能量,里面暗藏了什么玄机?
1981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整个村庄都被皑皑白雪覆盖,刺骨的寒风在田野间呼啸。
父亲从镇上赶集回来,肩上背着半袋玉米面,手里还提着一些母亲交代的年货。他裹紧身上的旧棉袄,冷得不住发抖,步履匆匆,生怕天黑前赶不回家。
天色已晚,乡间小道上静悄悄的,只有父亲的脚步声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然而,就在他走到村口的拐角处时,忽然听到了一阵微弱的啼哭声。
父亲心头一紧,顿时停了下来,竖起耳朵仔细听。哭声断断续续,像是婴儿的啼哭。
父亲顺着声音望去,发现路旁的一棵枯树下,有一团被破旧棉被裹住的东西。
他快步走过去,小心翼翼地掀开棉被,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震。
棉被里,竟然包裹着一个婴儿!
天气太冷,婴儿冻得脸色发紫,嘴唇泛青,哭声已经极其微弱,随时有生命危险!
父亲心里一紧,连忙脱下自己的大衣,把孩子紧紧裹住,贴在胸口取暖。
他低声自言自语:“唉!不知道是哪家狠心父母,竟然把孩子扔在冰天雪地中!”
四下无人,夜色已沉,若是再耽搁片刻,婴儿恐怕就要冻死在这荒野之中。
他不再犹豫,紧紧抱着孩子,大步往家里赶去。
当父亲推开家门时,屋里只点着一盏昏黄的煤油灯,母亲正在灶台边忙活,两个哥哥坐在炕上剥着花生,而我则缩在母亲身后,搓着冻得通红的小手。
父亲一进屋,便急匆匆地说道:“快,烧点热水,把炕烧热,这孩子冻坏了!”
母亲闻言,连忙走过来,看清父亲怀里抱着的是一个婴儿时,她惊讶地捂住嘴:“这是……你从哪捡来的?”
“路边,快不行了。”父亲把孩子放在炕上,手忙脚乱地脱掉她冰冷的衣物,露出瘦小的身子。
母亲的眼圈顿时红了,她用温毛巾小心翼翼地擦拭孩子冰冷的肌肤,又赶紧找来家里仅存的几块红糖,煮了一碗糖水,一勺一勺地喂进孩子嘴里。
渐渐地,婴儿的小手微微动了动,嘴里发出了一丝软软的呜咽声。母亲长舒了一口气,轻轻将孩子抱在怀里,目光温柔而怜惜:“是个女孩。”
“就叫她腊梅吧。”母亲轻轻抚摸着孩子的小脸,柔声道,“腊梅花总是在最寒冷的冬天开放,她也是在寒冬中来到我们家的。”
从那一刻起,腊梅便成为了我们家的新成员。
腊梅的到来,给这个家带来了不少欢乐。
腊梅从小就乖巧懂事,长得也很可爱。父母不像其它家庭重男轻女,可能是我们家只有妹妹一个女儿的缘故,相反,父母对妹妹格外疼爱。
印象中,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冷,我们兄妹四个挤在一张炕上取暖。夜里,寒风透过窗缝吹进屋子,带来一股刺骨的凉意。我和二哥习惯性地蜷缩着身体,而大哥则会把自己仅有的一点被子盖到腊梅身上,自己却冻得直打哆嗦。
母亲心疼地看着我们,轻轻地起身,拿起柜子里唯一的一件旧棉袄,轻轻盖在我们身上。
“娘,你盖吧,我不冷。”腊梅甜甜的声音在夜里响起。
母亲轻轻地抚摸着她的头发,低声说道:“娘不冷,睡吧。”
每次家里有啥好吃的,母亲总是先拿给妹妹,还教育我们几个当哥哥地,要懂得谦让。
记得有一年冬天,村里来了一个走街串巷的货郎,挑着担子,吆喝着卖麦芽糖。
我们兄弟几个早就眼馋了,但母亲摸了摸口袋,最后只是买了一小块,切成四份。
我和二哥拿着糖,舍不得吃,想留到晚上慢慢含着。而腊梅却把糖递给了母亲:“娘,你吃。”
母亲怔了一下,眼眶泛红,轻轻地把糖推回她手里,笑着说:“娘不爱吃,腊梅吃。”
腊梅从小就很懂事,别人对她一点好,她都记在心里。
随着年龄增长,我们都到了该上学的年纪。可现实却是残酷的——家里供不起所有孩子读书。
那时候,能考上高中都是学习成绩特别拔尖的,大哥刘福东很幸运考上了。
拿到录取通知书回到家后,父母就沉默了。
家里实在是供不起大哥念高中,大哥很懂事,主动决定放弃学业。
那天,我看到大哥背上母亲为他收拾好的行囊,静静地站在院子里,他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好好读书。”
大哥走后,家里少了一个人吃饭,可日子依旧艰难。
第二年,二哥也要中考了,他学习成绩很好,考上中专应该不难。
可就在那年夏天,父亲在田里干活时不慎摔倒,腿骨骨折。
父亲摔伤的那一天,天刚蒙蒙亮,他和母亲就下地了。那个夏天雨水多,玉米地里的杂草疯长,父母担心地里的收成,决定趁着天凉快些去锄草。
母亲弯着腰在地里拔草,父亲则在田埂上举着锄头翻土。不知怎么的,脚下的泥土突然一滑,父亲整个人重重地摔倒在田埂下。母亲听到动静,连忙跑过去,只见父亲捂着腿,脸色惨白,冷汗直流。
“长山,你怎么样?”母亲的声音里带着惊慌。
父亲痛得额头上沁满了汗水,嘴唇发白。
母亲顾不上其他,赶紧回村叫人。几个邻居闻讯赶来,七手八脚地把父亲抬回了家,找了村里的赤脚医生来看。医生检查了一番后,摇摇头:“腿骨断了,得去镇上的医院。”
可去医院,意味着要花钱。
家里本就一贫如洗,大哥虽然在外打工赚钱,可日子依旧紧巴巴的。母亲几乎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才凑够了一点医疗费,带着父亲去了镇上的医院。医生给父亲打了石膏,让他在家静养,可这半年里,他完全干不了活,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断了。
那天,母亲坐在门槛上,手里捏着一张账单,眼泪止不住地掉下来。
因为父亲意外受伤,二哥心思不在学习上,中考在即,他已经决定好了,跟着大哥外出打工。
那天晚上,家里格外安静。炕桌上的煤油灯发出微弱的光,母亲坐在炕沿上发呆,父亲闭着眼睛,像是在思索着什么。二哥低头扒拉着饭,一言不发。
过了好久,二哥终于放下碗筷,轻声说道:“娘,我不想继续念书了。”
母亲猛地抬头,眼里满是震惊:“你说什么?”
“我不念了,我去找大哥打工。”二哥的语气是前所未有的坚定。
母亲的手在桌子底下攥紧了衣角,声音有些颤抖:“你才十六岁,能干什么?”
“我这么大该懂事了,我想跟着大哥去挣钱……”
父亲缓缓睁开眼睛,看着二哥,嘴唇微微颤抖,像是想说什么,可最终只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母亲的眼泪掉下来,哽咽着说:“你学习那么好,老师都说你能考上大学……你要是不上,咱家就再也没人能读书了……”
二哥没有说话,只是轻轻地看了我和妹妹一眼,然后伸手拍了拍我的肩膀:“娘,咱家不是还有老三和老四吗?”
我的心猛地一颤,妹妹则眼泪瞬间夺眶而出。
第二天一大早,二哥就收拾好了简单的行囊,准备去镇上坐长途车,去南方找大哥。母亲在灶台前忙活着,煮了一锅稀饭,又翻出家里仅存的一点白面,给他蒸了几个馒头。
“带上,路上吃。”母亲把馒头递给他,眼圈红红的。
二哥接过馒头,背起包,对着我们一笑,叫我们好好读书。
母亲忍不住了,扑过去一把抱住他,眼泪止不住地流:“要是受了委屈,就回来,家里再难,也能给你一口饭吃……”
二哥拍了拍母亲的背,笑了笑:“娘,我能照顾好自己。”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是没先到,二哥的决定,改变了他一生。